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膜下肿瘤52例,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大小、MRI影像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均有硬膜下特征表现,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发病部位、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MRI信号均有各自特点。结论:硬膜下肿瘤MRI检查都有其特征表现,其信号反映了肿瘤内病理基础,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的MRI表现,研究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肿瘤大小均在3CM以下,研究神经源肿瘤与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神经源肿瘤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3例。15例神经源肿瘤T1为低信号,T2均呈高信号,10例T2信号不均匀,5例T2信号均匀。Gd—DTPAT1增强明显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10例,其中2例呈环状强化。8例脊膜瘤中,T1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呈均匀高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等信号5例。T1增强扫描中等均匀强化5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15例神经源肿瘤中引起椎问孔扩大5例,有10例邻近椎间孔区,5例可见哑铃型改变。8例脊膜瘤中3例可见脊膜强化。结论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定位准确,可鉴别神经源肿瘤及脊膜瘤。  相似文献   

7.
杨敬梅  赵炳辉 《安徽医学》2004,25(3):210-212
目的 了解髓外硬膜下肿瘤原发与术后复发病灶的形态特征差别及其低场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 2 4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行低场磁共振检查 ,原发病例 17例 ,术后复发病例 7例。磁场强度 0 .0 64T。其中有 6例另行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 1)原发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的部位、形态、磁共振信号及强化程度均与高场磁共振表现相仿。 ( 2 )三种肿瘤术后复发病灶在硬膜下生长的同时常跨越椎间孔向外生长 ,病灶明显比原发灶大。 ( 3 )复发灶形态特征与原发灶相比发生较大变化 ,神经鞘瘤呈巨块分叶形或圆柱形 ,脊膜瘤呈管形 ,神经纤维瘤呈哑铃形。结论 低场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原发与术后复发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部位 ,形态特征 ,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诊断中MR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收治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应用MRI诊断,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40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脂肪瘤3例,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7例,室管膜瘤5例,脊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9例.依据肿瘤所处位置分类:(1)髓外硬膜下肿瘤:检出18例,包括脊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髓受压变形均可显示,并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在肿瘤对侧变窄,肿瘤侧增宽,临床将其定义为硬膜下征.瘤体在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2)髓内肿瘤:共12例,包括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在颈胸段,以脊髓境界不清,程度不等增粗为主要表现.(3)髓外硬膜外肿瘤:共10例,包括脂肪瘤及转移瘤,硬膜外肿块影6例,呈不规则形态.结论 MRI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具无创性,可任意扫描,与靶向造影剂(Gd-DTPA)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病变的结构、位置及相邻关系可直接显示,准确定性和定位诊断病变,为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勤  陈翰高 《广西医学》1998,20(3):362-364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 ̄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MRI对髓外膜内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达100%,T1WI低信号,尤其是T2WI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强化明显而不均匀,肿瘤沿扩大的椎间孔突出到椎旁呈哑铃状是神经鞘膜瘤的特征,而脊膜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