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川牛膝多糖对小鼠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牛膝多糖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抑制作用。方法:KM种小鼠近右腋窝下接种腹水传代9天的小鼠肝癌细胞H22悬液0.2ml/只(约300万个/只),然后给予川牛膝多糖,以瘤重和抑瘤率为指标观察川牛膝多糖的抑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川牛膝多糖能够使瘤重减轻。结论:川牛膝多糖对小鼠肝瘤细胞H22(腹水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移植瘤内淋巴管的分布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方法:于小鼠腹股沟区皮下接种肝癌细胞株(H22),分期取材。用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和VEGFR-3免疫组化法观察淋巴管的分布;检测ICAM-1在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在肿块的周边部可见少量褐色的毛细淋巴管,VEGFR-3阳性表达。ICAM-1在肿瘤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都有表达,随肿瘤的发展而增强。结论:在移植瘤中存在毛细淋巴管,可能为新生的;ICAM-1在肿瘤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可能与癌淋巴管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1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体外观察转染B7-1基因及空载体的小鼠肝癌细胞株H22与同源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后,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TL,于小鼠皮下接种不同H22细胞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转染B7-1基因的H22细胞体外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增强CTL的杀伤活性,接种小鼠后成瘤潜伏期和荷瘤鼠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转入B7-1基因的小鼠肝癌细胞H22能增强免疫原性,能有效诱导CTLs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在肿瘤淋巴道转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分别接种于Km小鼠左腹股沟部(A组)和左后肢爪垫皮下(B组),于接种后分批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A组移植瘤及B组胴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透射电镜下观察A组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结果:A组小鼠移植瘤周边区可见毛细淋巴管,其内皮细胞亚细胞结构发生改变。B组淋巴结发生癌转移的概率和程度与接种细胞数相关。结论:小鼠肝癌(H22)模型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移植性模型而在肿瘤的淋巴道转移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非免疫非肿瘤细胞中转染表达4-1BBL,并研究4-1BBL在调节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含有4-1BBL全长eDNA序列的表达质粒p4-1BBL,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BHK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检测4-1BBL的表达,检测BHK细胞表达的4-1BBL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建立小鼠H22肝细胞癌移植瘤模型,裸DNA肌肉注射法体内转染表达4-1BBL进行肿瘤治疗,检测肿瘤生长速度;另外,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瘤周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结果:BHK细胞转染表达的4-1BBL能够显著增强肿瘤抗原肽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IL-2和IFN-γ表达水平(P〈0.01),同时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杀伤活性。肿瘤接种部位转染表达4-1BBL,瘤周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肿瘤生长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1)。结论: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转染表达4-1BBL,能够有效促进T细胞增殖及杀伤等功能活性,可望成为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乙酰紫草素对小鼠肝癌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酰紫草素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肝癌H22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测量各实验组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乙酰紫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39%、26.61%、37.90%(P〈0.05)。各实验组小鼠免疫器官未见明显抑制。结论:乙酰紫草素对小鼠肝癌H2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克癌新及其组分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建立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以瘤重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克癌新及其组分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克癌新150mg·kg^-1与300mg·kg^-1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52%与47.88%;对肝癌H22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17%与40.18%;其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各组分(P〈0.05)。结论:克癌新能产生显著协同抗肿瘤作用,组方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移植性H22肝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处理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5-Fu(25 mg.kg-1),黄芪注射液(12 g.kg-1、8g.kg-1和4g.kg-1)10 d后,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外周血白细胞数、脾指数、胸腺指数I、L-2、TNF-α等指标,分析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移植瘤瘤重,其抑瘤率分别为18.23%,31.49%,43.09%,其中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与CTX组抑瘤率比较,抑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注射液各组可不同程度地升高荷瘤小鼠的白细胞数和胸腺指数、脾指数,且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的水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小鼠H22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低免疫原性肿瘤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小鼠低免疫原性瘤细胞和高免疫原性瘤细胞与同系脾细胞混合培养为肿瘤免疫体外模型,研究培养后的脾细胞中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分布,揭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3种不同高低免疫原性瘤细胞与同系脾细胞混合培养,建立模拟肿瘤免疫的体外模型,以放射性核素掺入法检测混合培养后的脾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TR、CIM(+)干扰素(IFN)γ(+)以及CIM(+)白细胞介素(IL)-10(+)T细胞分布状况,ELISA法检测混合脾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卜清液中IFN-1和IL-10水平。结果高免疫原性瘤细胞FBL3或H22刺激的同系脾细胞增殖指数较低免疫原性瘤细胞D5刺激的旧系脾细胞要高,分别高3倍(D5:FBL3=4.94:12.20)和10倍(D5:H22=4.94:44.60),而3种瘤细胞刺激的同种脾细胞其增殖指数均较相应的肿瘤免疫组要高(D5 1.9倍,FBL3 2.1倍,H22 1.1倍)。在与低免疫原性瘤细胞D,混合培养的同系脾细胞中,与高免疫原性瘤细胞FBL3或H22相比,含更多的TR(D5:H22P〈0.05)和CD4^+IL-10^+细胞(D5:FBL3P〈0.01,D5:H22P〈0.01),上清液中含更高水平的IL-10(P〈0.01,P〈0.01),而IFN-γ水平很低(P〈0.01,P〈0.01)。结论低免疫原性肿瘤可诱导TR细胞的增生,TR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IL-2、IL-6、IL-12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和小鼠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黄芪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黄芪多糖在50,100mg·kg^-1时,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32.84%,45.09%,对小鼠肉瘤S180的押瘤率分别为36.55%,50.35%,且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黄芪多糖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和TNF-α的水平。结论: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H22肝癌细胞株建立小鼠自发淋巴道转移模型。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左后肢爪垫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动物模型,各组小鼠接种细胞浓度分别为:1×106·只-1、5×105·只-1、2.5×105·只-1,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接种后第27天解剖取小鼠爪垫原发灶肿瘤组织及腘窝部淋巴结,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HE染色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计算转移率。结果:高浓度组(1×106·只-1)转移率为100%,中浓度组(5×105·只-1)转移率为50%,低浓度组(2.5×105·只-1)转移率为40%。结论:小鼠爪垫皮下接种1×106的H22肝癌细胞株,可以建立100%腘窝部淋巴结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杨军英  徐存拴 《解剖学报》2009,40(3):423-427
目的 研究比较3种新的含硒化合物在体内、外的抗癌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移植瘤生长抑制实验及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以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分析含硒化合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 3种含硒化合物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和S180、H22移植瘤(n=10)的生长(P<0.01);使K562细胞出现体积缩小,细胞膜完整,染色质高度凝集,边集,核浓染、碎裂,伴有出泡现象和凋亡小体出现等典型的凋亡特征;对K562细胞的周期分布有明显影响,且在大剂量时出现了明显的亚二倍体峰;能够明显增加K562细胞内Ca2+、Mg2+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P<0.01),但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 结论 3种含硒化合物均有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2+、Mg2+、(活性氧ROS)、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MMP)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含人抗体Fc片段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人结肠癌LOVO细胞、人胃癌MKN45细胞、人表皮癌A431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小鼠肝癌H22细胞均随机分为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00、250、62.5、15.6、3.9、0.97ng/ml的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和TRAIL对照品以及完全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对7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率。②体内实验:腹腔和腋下接种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模型,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Fu组和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组。测量记录腹腔接种小鼠的腹围和体重以及腋下接种小鼠的肿瘤体积,15d后取外周血处死各组小鼠,计算抑瘤率并检测血清中AST、ALT含量。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对7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其中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大生长抑制率为82.5%,其次依次为LOVO(81.9%)、MKN45(52.3%)、H22(51.2%)、Jurkat(50.9%)、HEPG2(35.4%)和A431细胞(20.3%)。与对照品相比,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对LOVO(IC50为83.5)、MKN45(IC50为243.2)、MCF-7(IC50为84.6)细胞更敏感。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腹部明显膨出,后期体重略有下降,肿瘤体积持续显著增加;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组小鼠腹部轻微膨胀,体重维持较好,肿瘤体积后期略有增加;5-Fu组小鼠腹部无膨胀,体重急剧下降,肿瘤体积明显缩小。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的抑瘤率为45.79%,AST和ALT检测结果显示其对小鼠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TRAIL-Fc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且在体内半衰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荷瘤裸鼠的抗肿瘤增殖作用.方法:制备裸鼠SW620移植瘤体内模型,设立荷瘤对照组(n=8)及奥沙利铂(20、40 mg·kg-1;n=8)治疗组,并增加正常裸鼠对照组(n=8).14 d后,观察奥沙利铂对移植瘤体抑瘤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α)及γ型干扰素(IFN-γ)的含量,此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表达.结果:与荷瘤模型对照组比较,奥沙利铂明显抑制肿瘤体生长(P<0.01),并增加植瘤组织中TNF-α、IFN-γ的含量(P<0.01).此外,有效下调移植瘤中Bcb2蛋白表达(P<0.01).结论:奥沙利铂有效发挥抗结肠癌作用,其机制与减少内源性Bcb2表达有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斑蝥注射液(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of cantharis injection,CCI)对荷肝癌H22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荷肝癌H22小鼠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观察CCI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该药对荷肝癌H22小鼠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e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IL-2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CCI可使荷肝癌H22小鼠降低的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IL-2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CCI可提高荷肝癌H22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羧胺三唑(CAI)对A549肺癌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环境中肿瘤坏死因予-α含量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DEX)是否能通过降低肿瘤环境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抑制血管生成增强CAI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向裸鼠腋下接种A549肺癌细胞,建立A549肺癌移植瘤模型,接种第2天随机分5组,并开始给药,分别是PEG400溶剂对照组(每天一次灌胃给药,0.1ml/10g体重)、CAI组(每天一次灌胃给药,20mg/kg)、DEX组(每周两次背部皮下注射给药,1mg/kg)、CAI与DEX合用组(CAI,每大一次灌胃给药,20mg/kg;DEX,每周两次背部皮下注射给药,1mg/kg)及英夫利昔单抗组(每周两次腹腔注射给药,10mg/kg)。40d后剥离瘤组织,拍照并称重;将部分新鲜肿瘤组织速冻后制作冰冻切片,进行CD31荧光染色;另一部分新鲜瘤组织制各匀浆后用ELISA方法对其TNF—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CAI、DEX和TNF—α抗体(英夫利昔单抗)对移植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CAI与DEX的联合应用抑癌作用最强,PEG、CAI、DEX、COM和TAB组瘤重分别为(0.23±0.04)、(0.21±0.02)、(0.17±0.04)、(0.12±0.03)和(0.17±0.04)g。CD31血管染色显示,CAI和DEX均能减少肿瘤组织内的血管数目,两者合用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血管的生成;CAI能够降低肿瘤组织内TNF-α含量,与DEX合用使TNF-α含量降至更低水平,PEG、CAI、DEX、COM和TAB组肿瘤组织匀浆中TNF-α的含量分别为(933.9±286.8)、(636.1±157.4)、(684.9±170.1)、(364.7±50.1)和(606.8±190.3)pg/mg蛋白。结论CAI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还能通过调控肿瘤环境中的TNF-α抑制血管的生成,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这可能是CAI发挥抗肿瘤作用一个新的机制。小剂量DEX与CAI联合用药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优化了CAI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