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发珍 《贵州医药》2002,26(3):243-243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死亡率均高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其死亡时间的研究国内较少有报道。本文主要探讨其死亡时间规律及其相关因素 ,为临床对该类患者及早采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自某大学附属医院 1996年1月至 1998年 12月 3年间住院死亡的脑卒中患者 ,共 112例 ,其中脑出血 6 9例 ,脑梗塞 38例 ,其它 5例。男性 76例 ,女性 4 5例 ,年龄 35岁至 96岁 ,平均6 9 39± 13 36。1 2 统计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入院后病情恶化时间、死亡时间等项目 ,按 4小时划分法将 …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青年人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发病年龄在15~45岁的青年人为3%~8%,所以,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青年脑卒中患者63例,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现将2001—2004年我院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97例,女性67例,年龄25~82岁,平均64·1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标准,并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该组患者中45岁以下4  相似文献   

4.
黄盛金 《河北医药》2000,22(10):755-755
我院于 1991~ 1998年共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 196例 ,其中 30例 (15.3% )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次或第 3次出血 ,预后甚差。为了预防再出血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我们对反复出血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2 3例 ,男女之比为 1∶3.3;年龄 37~ 75岁 ,平均 58岁 ,50岁以上 2 3例(76 .7% )。无再出血组 16 6例 ,男 77例 ,女 89例 ,男女之比为 1∶1.2 ;年龄 32~ 75岁 ,平均 4 8.4岁。第二次出血距第 1次出血的时间 :7d以内 4例 ,8~ 14d 11例 ,15~ 2 1d 8例 ,2 2~ 2 8d 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2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死亡16例,其中再出血死亡8例,脑梗死死亡5例,肺内感染死亡2例,心肌梗死死亡1例。手术治疗组患者死亡7例,其中再出血死亡3例,脑梗死死亡3例,肺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颅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并发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影响老年人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的相关因素,将60岁以上老年组27例与40岁以下对照组28例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急诊时的神经状况、病因、慢性疾病史、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SAH预后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急诊时较差的意识状态、明显增高的血压、较大的出血量、脑室内出血及既往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结论:多种因素影响SAH的预后,年龄增高是一个重要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陈辉 《安徽医药》2001,5(4):270-27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52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6-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16.99%,其中2周内早期癫痫为9.15%,2周后迟发性癫痫为7.84%。卒中后癫痫的常见病损害部位为皮质、脑叶及蛛网膜下腔等结构。卒中后早期癫痫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发作形式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以脑梗塞多见,以部分性发作为主。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十分常见,应提倡对其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心电图异常率很高,约60%~94%,一般认为可作为判断顶后的独立参考指标。本文对急性 SAH 的心电图改变与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血压、临床情况及预后等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1989~1997年急诊收治 SAH105例,均于起病1周内经头颅 CT 检查证实。其中男51例,女54例,年龄12~79岁。1.2方法记录急诊时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电图、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将以上各因素与心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亦称脑中风,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近年已跃居我国疾病谱第二位,成为老年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元凶之一,且有逐渐年轻化趋势。部分患者经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不但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最新资料表明,我国脑卒中致残率为70%,其中50%生活不能自理。而西方发达国家留有严重残疾者仅为10%,中度残疾者20%,70%的患者仅有轻度障碍或无功能缺陷,30%的患者发病1年后可重新工作。对比可见,我国脑卒中患者预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从1992—1994年收治82例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82例急性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54.3±13.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0例(60.98%),糖尿病6  相似文献   

12.
李晓卫 《河北医药》2006,28(11):1124-112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挫裂伤的表现,脑损伤后最常见,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8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1年10月~1999年3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62例 ,其中124例曾作心电图描记 ,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中 ,男76例 ,女48例 ,年龄23~75岁。根据病情将病人分成五级 :Ⅰ级 :轻微头痛 ,或伴轻度脑膜刺激征3例(2 4% ) ;Ⅱ级 :头痛剧烈 ,脑膜刺激征阳性 ,或伴第Ⅲ对颅神经损害22例 (17 7% ) ;Ⅲ级 :嗜睡 ,或伴偏瘫45例 (36 3% ) ;Ⅳ级 :昏睡 ,神经系统障碍进行性加重20例 (16 1 % ) ;Ⅴ级 :深昏迷或垂危状态34例 (27 4% )。本组42例 (29 6% ) ,曾有高血压病史 ,病程…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后出现癫痫发作,在临床上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459例脑血管病63例出现癫痫发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潘若勤 《江苏医药》1997,23(11):828-828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现将我科1992~1996年间收治的64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发病1周内经CT或脑脊液检查确诊的住院病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60~70岁48例,71~80岁12例,sl岁以上的4例。活动时起病者56例,多为情绪激动、紧张、劳累、用力大便、咳嗽、饮酒等。睡眠或安静时起病8例。既往有高血压37例,脑动脉硬化52例,冠心病21例,经常头痛34例。主要症状和体征:头痛51例,其中有剧烈头痛12例,轻微或一般头痛39例,无头痛者13例,头晕23例。恶心呕吐28例,抽搐11例,尿失禁13例。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又称脑中风,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死为常见。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48例,其中脑出血24例,脑梗死1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各种治疗管道的护理在脑卒中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适当及时地建立有关治疗管道,并对这些管道进行良好护理,关系着抢救治疗的成败。1.1输液管道的护理:输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同时输入治疗药物和营养物质。脑卒中病人输液往往连续进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对输液管道的精心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30天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二级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方法以21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学因素、高血压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CT和MRI表现等临床资料,X2检验和生存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寿命表法(LifeTable)计算30天累计生存率81.00%;X2分析显示脑卒中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收缩血压、白细胞(WBC)、空腹血糖(FPG)、血K+、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Glasgow昏迷评分、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病灶范围、脑结构移位各层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RR=2.706(95%CI1.167—6.274)]、出血性卒中[RR=3.137(95%CI1.637—6.011)]、脑结构移位[RR=2.933(95%cI1.531—5.620)]、大灶多发[RR=3.288(95%CI1.195~9.051)]、NIHSS评分〉15分[RR=2.214(95%CI1.156—4.241)]和FPG〉7.8mmol/LCRR:1.951(95%CI1.018~3.736)]的患者30天死亡的风险大。结论脑卒中30天内有较高的死亡率,年龄、卒中类型、脑结构移位、卒中范围、NIHSS和应激FPG是独立预后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秀玲 《河北医药》2004,26(7):598-598
本文探讨年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我科1999年至2003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友权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06-1007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 对18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症状较重,偏瘫发生率高,合并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结论 老年卒中强调预防为主,主要是强调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纠正吸烟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产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我院建院60年,收治孕产妇约13万例,仅此1例,现将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病例进行报道。1病例资料产妇42岁,G4P1,因停经39+6周,不规律腹痛1天于2011年6月13日入院。该孕妇1995年顺娩1胎,流产2次,此次妊娠末次月经:2010年9月7日,定期产检,妊娠经过顺利。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史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