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C 5横突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 C5横突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三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锁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 ,随机平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为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横突点阻滞麻醉组,C组为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横突点阻滞麻醉组.结果 C组的麻醉效果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都明显好于A组与B组.结论 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横突点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最有效麻醉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随机单盲方法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横突旁阻滞与颈浅丛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56例拟行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浅臂丛组和颈横突旁组:颈浅臂丛组肌间沟臂丛神经和颈浅丛各给予0.5%罗哌卡因5?7 mL;颈横突旁组颈3?颈4和颈5横突旁各给予0.5%罗哌卡因1?2?2 mL?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横突旁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颈浅臂丛组(P < 0.01),神经阻滞效果也显著优于颈浅臂丛组(P < 0.05),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使用小剂量0.5%罗哌卡因行C3?C4和C5横突旁阻滞,神经阻滞效果及起效时间明显优于超声引导下颈浅丛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9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32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臂和手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5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腋路臂丛阻滞(B组)和肌间沟臂丛-尺神经阻滞(C组)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 A、B、C组的麻醉效果完善率分别为50%、70%、94%,C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B组(P〈0.05)。结论经肌间沟臂丛-尺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前臂和手部的手术效果满意,提高了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臂丛加腕部神经阻滞后手部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手外科需麻醉的单侧手指毁损伤手术患者,分J和JW组共两组,J组80例全部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JW组80例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部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JW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快于J组,麻醉效果优于J组(P〈0.05)。结论:腕部神经阻滞配合肌间沟臂丛的麻醉效果在手外科手术中有确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5椎体横突阻滞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应用颈5椎体横突阻滞法实施臂丛阻滞,B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阻滞。对比观察两组臂丛阻滞的成功率、效果观察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和麻醉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应用颈5椎体横突阻滞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是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B超定位下三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上肢手术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联合组)34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肌间沟组)33例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腋路组)33例。结果联合组的优良率达97.1%,显著高于肌间沟组的84.8%和腋路组的81.8%(P〈0.05),且术后并发症较其他两组少。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麻醉方法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肌间沟顶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能源鹤煤公司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C6横突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肌间沟顶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统计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镇静效果(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38%(62/65),高于对照组的69.23%(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2 h,观察组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沟顶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术中,可有效缓解术中患者疼痛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2010,21(22):95-96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5神经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的效果,并与颈丛及臂丛肌问沟神经阻滞法比较。方法肩锁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A组(颈5神经阻滞法)、B组(颈丛神经阻滞法)、C组(臂丛肌间沟阻滞法),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B、C两组,且并发症亦低于B、C两组。结论三种方法均可用于肩锁部手术,但颈5神经阻滞法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二组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治疗组的镇痛作用完善,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镇痛作用完善。不需任何辅助药,副作用少,生理干扰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王静洁  徐艳  刘祯庆 《现代医学》2012,40(2):220-222
目的:比较4种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时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随机将80例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分成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颈5横突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组(C组)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D组)4组,每组20例。观察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差于其余3组(P<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A、B、D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5横突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好,且并发症低于联合使用臂丛和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陈爽姿 《吉林医学》2010,31(9):1186-1187
目的:评价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在上肢前臂尺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前臂尺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0.3ml/kg行斜角肌间沟臂丛阻滞,B组行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记录有无寒战、恶心、呕吐、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及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斜角肌间沟复合尺神经阻滞组尺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缩短,尺神经阻滞完善率高于单纯斜角肌间沟臂丛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尺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上肢前臂尺侧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肱骨骨折在臂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另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P<0.05),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建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90-791
目的观察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含1:20万U肾上腺素),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进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论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75),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3),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5),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肌间沟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陈家翠 《现代医学》2009,37(6):480-481
目的评价新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阻滞方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6(C6)横突点阻滞组和对照组(肌间沟阻滞+颈浅丛阻滞),每组30例。两组神经阻滞均采用0.66%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25~30m1(内含1:20万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脉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满意率均为100%。对照组有3例术中发生寒战,C6横突点阻滞组为1例;对照组2例发生Homer综合征,c6横突点阻滞组为1例。结论C6横突点阻滞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是锁骨骨折手术值得选择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60例,抽签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研究组),A组予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予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VAS评分为0分15例、0~3分12例、4~6分3例,平均VAS分为(1.1±0.4)分,明显高于A组平均VAS分(P〈0.05)。B组麻醉效果为优2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93.3%,明显高于A组的73.3%(P〈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实用性、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