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发性肝癌高发的扶绥县和低发的阳朔县,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及代谢物黄曲霉毒素M_1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与黄曲霉毒素B_1摄入量,晨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展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可作为人群接触黄曲霉毒素B_1水平的指标。原发性肝癌死亡率与玉米、花生和花生油的摄入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黄曲霉毒素B1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趋势。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在已经具备多种试验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生物标志物,其中的一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精确度,对研究黄曲霉毒素B1早期低暴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病因之一。建立灵敏可靠的测定黄曲霉的技术在肝癌的病因学研究以及干预试验中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分泌高活度的抗黄曲霉B_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并应用于免疫测定,将为人肿瘤化学病因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肝癌显然由多病因引起,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很可能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十多年来由于缺乏测定个体摄入水平的技术,无法开展得以最终确立病因学关系并找到有效预防途径的纵向流行病研究,故尚不能确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孙宗棠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开展了抗黄曲霉毒素B_1M_1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浓缩与测定技术在肝癌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在国际上建立了较完整的具有不  相似文献   

5.
1990年11月20日江苏省卫生厅受卫生部委托在启东召开了“黄曲霉毒素暴露量与人慢性乙型肝炎关系的纵向研究”鉴定会,该课题由启东肝癌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协作完成。该课题组人员应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联合法在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大样本的多次累积的尿液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的测定,并由此推算人群的黄曲霉毒素的暴露量。同时通过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B_1(以下简称毒素B_1)的强烈致癌性已为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它与人类肝癌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启东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死亡率一直在50/10万左右。为探索肝癌病因,1973年以来对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  相似文献   

7.
癌与膳食     
叶翔  蔡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131-132,F003
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 ,膳食因素既有重要的病因性作用 ,也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 ,有资料表明在所有的人类癌瘤中 1/ 3以上与膳食有关 [1 ] 。那么这些膳食因素怎样启动、促进或者抑制癌瘤发生发展的 ?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体会及参阅相关资料作一综述。1 膳食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B1 是一种被比较肯定地认为是引起人类癌症的一种膳食致癌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接触黄曲霉毒素同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是引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此外 ,还发现血清中与白蛋白结合的黄曲霉毒素水平及尿中黄曲霉毒素 -DNA结合物的排出量与患肝癌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2…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具有多因素、多途径、多阶段的特点。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AFT)是启东肝癌高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1972年~1992年,启东肝癌研究所等单位立足现场,因地制宜,建立了完整的调查和实验体系,筛选出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黄曲  相似文献   

9.
1.黄曲霉毒素在肝癌病因中作用的流行病学的预防措施研究广西医学院和扶绥县肝癌防治研究所,以二十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基础,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扶绥县根据当地玉米是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严重的主粮,按玉米摄入量不同分成等级,根据这些地区的人群检测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当地水源类型,进行较长期的人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人乙型肝炎病毒(HHBV)在原发性肝癌(PLC)发生上可能与黄曲霉毒素B_1有协同作用。经158周实验,41只喂黄曲霉毒素B_1的树鼩中,17只感染了人乙肝病毒,24只未感染,前者有9例发生PLC,后者只有3例发生PLC。9只未接触AFB,但已感染HHBV的树鼩,在83周时有1只发  相似文献   

13.
正曾有一起家庭中毒事件,造成9人中毒7人死亡的悲剧,经检测剩余食物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初步认为是黄曲霉毒素中毒导致,几日后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又一人不幸离世,随之改变的还有事件结论,最终判定为米酵菌酸中毒导致……一场乌龙事件让黄曲霉毒素重回大众视野,为什么大家最初会怀疑到黄曲霉毒素呢。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如体内黄曲霉素含量在1毫克/千克的水平以上就可诱发癌症。主要引起肝癌,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黄曲霉毒素(AFT)特别是AFB_1,是人类发生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肝癌高发区人群摄入AFB_1后,从尿中排出AFM_1的量,可为研究肝癌复合病因的线索提供依据.据此我们对树鼩注入不同剂量的AFB_1,测定其24小时尿中的AFM_1含量.以便为对肝癌高发区人群摄入AFT水平的了解和监测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方法 采用先进的AgraQuantTM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和StatFax 3 0 3Plus酶标读数仪 ,联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 。结果 该方法与薄层层析法等各种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结论 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是目前测定黄曲霉毒素B1 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30份肝癌高发区的花生样品进行化学方法提取和纯化后,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同时进行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结果显示:30份样品中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各占50.0%(15/30),在同一份样品中同时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占30.0%(9/30)。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的花生除被黄曲霉毒素B_1严重污染外,同时也被二甲基亚硝胺严重污染,提示对花生防霉去毒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被疑为肝癌的重要病因。只有纵向干预研究才能最终确立这些因素的病因学意义,这是肝癌防治研究的关键之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和江苏启东肝癌研究所共同研究解决了这项技术难关,使我国肝癌的真菌毒素病因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首先建立应用亲和层析小柱的免疫浓缩技术,结合高压液层或兔疫测定,使存在饮食中的AFB,和尿中的AFM等,可  相似文献   

18.
花生、玉米和豆类等食物上会生长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它会分泌出AFB_1毒素。现已查明此毒素是诱发肝癌的祸根。 美国的医学科研人员对肝癌组织进行的研究表明,肝癌患者中有50%以上的肿瘤抑制基因P_(53)有  相似文献   

19.
柳其芳  黎雪慧 《海南医学》2004,15(7):57-57,50
目的检测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方法采用先进的Agra Quant^TM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和Stat Fax 303 Plus酶标读数仪,联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结果该方法与薄层层析法等各种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结论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是目前测定黄曲霉毒素B1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庞大的监测系统对防止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检查的费用较高,并且黄曲霉毒素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肝癌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一些曲霉真菌株产生的一种强的致癌物质,这些菌株可以污染谷物、坚果、动物饲料以及其他农业产品和食品。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ThomasLeonard等研究人员计划通过分离阻断真菌中黄曲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