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了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这60例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综合护理后,这6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6.87±1.47mmol/L,早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9.23±3.46mmol/L,午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8.47±3.14mmol/L,晚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10.68±3.85mmol/L,睡前的血糖值为9.92±4.11mmol/L。与护理前相比,其血糖值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其发生护理风险,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宋雪梅  桂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7-22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诺和锐笔芯装于丹纳胰岛素泵(治疗52例)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50例,1型糖尿病2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诊断10例,其余均为用口服降糖药及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明显者,2例为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结果:5d~7d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6.1mmol/L)22例,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30例。患者血糖快速而平稳的下降,而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方面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及灵活性,熟练、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的病痛,简化治疗疗程,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17年至2018年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482例,(其中GAD以及胰岛素细胞抗体呈现阴性),目标是将患者的空腹血糖需要6.7mmol/L,进食之后的血糖需要7.8mmol/L。而当血糖达标时仍需维持2周的治疗之后方可停用胰岛素泵,并进行随访。结果空腹血糖由治疗前的(11.3±5.4)mmol/L下降到(5.0±1.1)mmol/L,而且半年内仍稳定。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血糖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榕 《大家健康》2016,(6):127-128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中毒的效益比及疗效。方法: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观察酮症和血糖纠正的情况。结果:(1)所有55例患者的血糖自使用前的(25.6±9.2)mmol/L下降至达标值(8.6±2.6)mmol/L。(2)二氧化碳结合力从治疗前的17.96~13.47mmol/L降至正常水平,需要2~4d,平均需要(2.2±1.0)d。(3)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与其他治疗相比,医疗费用的成本显着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治疗效果满意,胰岛素的用量易于控制,操作简便,方便病人活动。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的患者。365医学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722系统进行调整血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42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佩戴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后,有41例很好地完成了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5.0~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HbA1c≤7.0%,很好的控制了血糖。结论通过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本研究发现它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不仅很好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也能帮助医护人员更精确、细致化地做好医疗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法收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细胞抗体检测阴性,入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血糖达标后维持治疗2周后停用胰岛素泵,糖尿病专科随访半年。结果空腹血糖由治疗前(11.7±2.8)mmol/L降至(5.1±1.2)mmol/L,且这种改善能够维持半年以上。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胰岛功能可得到一定的恢复,且部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单纯依靠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可以维持血糖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儿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31例糖尿病患儿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过程顺利,所有患儿在泵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酮症;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5.2mmol/L~7.2mmol/L,平均5.9mmol/L,较治疗前9.4mmol/L明显下降(t=2.672,P<0.01);治疗后餐后2h血糖6.4mol/L~8.7mmol/L,平均7.6mmol/L,与治疗前的13.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7,P<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提高胰岛素泵治疗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的护理,分析患者餐后2h后血糖和4h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低血糖现象,出现5次高血糖情况,餐后2h后患者血糖为12~14 mmol/L,未进行治疗处理,2h后血糖为7~9 mmol/L。结论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的低血糖病症得到控制,治疗过程中出现短暂的高血糖,后自行恢复,胰岛素泵治疗作用明显,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效益比。方法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观察血糖和酮症纠正的情况。结果(1)所有72例患者的血糖自使用前的(26.5±9.3)mmol/L下降至达标值(8.5±1.8)mmol/L。(2)D-3-羟丁酸从治疗前的(605±113)IU/L降至正常,需要1~4d,平均需要(2.1±0.9)d。(3)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经济费用较其他治疗方式发生医疗费用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疗效满意,胰岛素的用量易于控制,方便病人活动,操作简便。适用于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科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5天后血糖值趋于稳定,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11.1mmol/l以下,一周后均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其治疗效果与全面的护理干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2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为这25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了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这25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和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水平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这2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分别为(8-14) mmo l/L、(15-19) mm o l/L。经过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和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后,这2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分别为(5.2-7.2) mmo l/L和(8.9-10.0) mm o l/L。这25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和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水平均控制良好。在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期间,发生输注针头阻塞的患者有2例,发生局部皮肤红肿的患者有1例,因活动量过大而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有1例。这25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和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泵组有300例患者,对照组有20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们对胰岛素泵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胰岛素常规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胰岛素泵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糖水平分别为7.3±1.2mmol/L、6.6±1.1 mmol/L和7.9±1.3 mmol/L,对照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糖水平分别为7.8±1.3 mmol/L、7.2±1.2mmol/L和8.2±1.7mmol/L.胰岛素泵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泵组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为2.1±1.7天,其中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为1.6±0.8天.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为7.3±2.5天,其中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为6.7±2.3天.胰岛素泵组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和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泵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有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不愈合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50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有70例患者出现了切口不愈合的情况.胰岛素泵组患者中出现低血糖和切口不愈合患者的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糖水平,缩短其血糖达标的时间,降低其出现低血糖和切口不愈合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伟琴 《吉林医学》2013,34(16):3269-3270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有明显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空腹血糖>15.1 mmol/L、餐后血糖>18.2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置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CSII 3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30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天数、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降低,但CSII组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明显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锐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通过糖尿病教育、携泵指导、严密监测血糖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胰岛素泵治疗,观察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FPG、HbAlc)、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后FPG(6.5±0.8)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7.9±0.5)mmol/L,HbAlc水平(9.5±1.6)%明显低于治疗前(11.5±2.1)%,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8.9±1.3)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7.9±1.5)d、低血糖发生率4.00%。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可靠,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135-13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及合用胰岛素增敏剂艾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年龄30岁~64岁,体重指数>26kg/m2,FBG>13.5mmol/L,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服艾汀14mg/日,1周~2周后停胰岛素泵,继续服艾汀。结果血糖控制满意需7天~10天,停泵后至艾汀起效的2周~4周时间内,虽未予以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能维持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8mmol/L。随诊1.5年,有5例患者需加服二甲双胍,有7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满意而停用艾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调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结果表明,对于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短时间内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纠正;同时,艾汀可使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长时期地维持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于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6.
肖卫平 《当代医学》2014,(27):67-68
目的: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接收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4项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5.6±0.3)mmol/L、(9.8±1.2)mmol/L、(8.5±0.6)%、(1.1±0.2)mmol/L;观察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10.6±0.9)mmol/L、(16.9±2.3)mmol/L、(10.7±0.3)%、(2.1±0.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TG、HbA 1c,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使用方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围生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1例妊娠糖尿病孕妇按不同胰岛素使用方案分为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n=41)和对照组(使用传统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n=40),对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围生期母婴结局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0.0±4.2)mmol/L、(6.7±0.8)mmol/L,试验组为(10.1±4.0)mmol/L、(5.5±0.7)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5.4±3.3)mmol/L、(8.7±1.2)mmol/L,试验组为(15.7±3.0)mmol/L、(7.3±1.1)mmol/L;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但试验组在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试验组新生儿早产、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妊高症、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分别为12.2%、2.4%、4.9%、0%、9.8%,对照分别为10.0%、20.0%、25.0%、17.5%、32.5%,试验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妊高症、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突出,对于控制孕产妇血糖及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红辉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X):41-41,3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法收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细胞抗体检测阴性,人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血糖达标后维持治疗2周后停用胰岛素泵,糖尿病专科随访半年。结果空腹血糖由治疗前(11.7±2.8)mmol/L降至(5.1±1.2)mmol/L,且这种改善能够维持半年以上。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胰岛功能可得到一定的恢复,且部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单纯依靠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可以维持血糖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予胰岛素泵联合利格列汀5mg每日1次治疗,直至血糖达标。通过指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CGM)评估血糖波动。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时胰岛素的使用总量,血糖达标后血糖波动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水平(MBG)6.52±0.83 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56±0.86 mmo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1.62±0.49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6.36±1.17 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0.95±0.36 mmol/L,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5.47±0.79,高血糖时间比(PT10.0)(4.09±2.52)%,低血糖时间比(PT3.9)(4.03±2.5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7.82±1.56天和6.04±1.09天,达标所需胰岛素总量分别为46.25±8.87 U和39.93±3.15 U,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总量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与单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更能有效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风险,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多食10余年,于2009年5月26日入我科.患者于1996年妊娠5个月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尿糖(+ + + +)、空腹血糖23 mmol/L,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经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产后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治疗,但未监测血糖,1998年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加重,查空腹血糖23 mmol/L,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1型糖尿病,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基础量为26 U,三餐前各追加5 U,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