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A组)、ICAM-1单抗治疗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其中A组观察到再给氧后2 h,24 h,48 h,72 h和168 h处死,B,C,D组观察到再给氧后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1CAM-1在不同时间脑组织的表达和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再给氧2 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微弱表达,24 h后表达开始增加,48 h达到高峰,同时受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B组再给氧48 h后,ICAM-1表达强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结论:HIBD时ICAM-1的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ICAM-1单抗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aspase-1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Caspase 1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HIBD 12、2 4、72 ,96h不同时点脑皮质Caspase 1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光镜下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有少量Caspase 1mRNA表达 ,HIBD 12hCaspase 1mRNA的表达仍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IBD 2 4~ 96hCaspase 1mRNA的表达逐渐增多 ,达高峰 ,同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光镜下HIBD 2 4~ 96h神经元坏死明显加重。结论 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Caspase 1mRNA的表达 ,可能参与了新生儿HIBD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3只7日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5只、HIBD组18只和bFGF治疗组30只(17.5μg/kg12只,10μg/kg18只)。制备大鼠HIBD模型,给予治疗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bFGF,对HIBD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全部大鼠于术后14d处死,观察脑的大体、光镜及电镜下的改变;另取鼠72只(bFGF组12只,未治疗组48只,对照组12只)制备HIBD模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新生大鼠HIBD后不同时间脑皮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及bFGF干预对它的影响。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2周脑大体改变明显,脑萎缩、脑软化及空洞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73.3%、60.0%和26.7%。bFGF治疗可降低脑萎缩、脑软化的发生率(31.0%、24.1%)(P<0.05)。电镜下可见bFGF对HIBD后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HIBD6h后,ICAM-1mRNA开始明显增高,24h达高峰,7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峰表达时病侧脑ICAM-1mRNA为正常组的3.6倍(P<0.01),为健侧脑的2.2倍(P<0.05)。bFGF干预组ICAM-1mRNA表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bFGF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受损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抑制HIBD后ICAM-1mRNA的过度表达而加快神经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时程、采用HE染色及TUNEL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3周时,左脑仍有少量凋亡细胞存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4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持续至损伤后4周. 相似文献
5.
李开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4):294-295
目的 研究硫酸镁预处理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HE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组、硫酸镁预处理组新生鼠大脑神经细胞组织学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硫酸镁预处理组新生鼠大脑组织病变范围和程度较缺氧缺血组减轻 ,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硫酸镁预处理可减轻新生鼠HIBD程度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石杉碱甲组,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脑损伤后0、60、120min和石杉碱甲组右侧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光镜下计数缺氧缺血及予石杉碱甲后海马CAl区神经元。结果石杉碱甲组脑组织谷氨酸含量与缺氧缺血120min组比较明显降低;脑损伤21d后,石杉碱甲组海马C~1区神经元明显增多,与缺氧缺血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石杉碱甲能抑制脑组织中谷氨酸释放,并对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l)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中cIAP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中有cIAPl基因表达,HI组cIAPl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随HI后时间的延长,cIAPl基因表达在HI后6h开始下调,24h下调最明显,48-72h有所回升。结论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lAPl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前列腺素E1(PGE1)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60只,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后注射PGE1及川芎嗪(TMP)。缺氧缺血后48h处死,取大脑皮质,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SOD、NO水平。结果HIBD组脑组织SOD水平低、NO水平高,同正常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PGE1、TMP治疗组SOD水平高、NO水平低,同HIBD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PGE1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使大脑皮质SOD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对HIBD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压氧(HB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应用新生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将HBO及HBO+胞二磷胆碱(CDPC)应用于这些模型中,观察它们对HIBD模型鼠的体重增长、病死率、脑病变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MEL)检测HBO对HI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CDPC及HBO+CDPC治疗后减轻了病死率及脑病变率;并使HIBD模型鼠体重增长快于未治疗组,但两治疗组间差异不显著;HBO治疗组未明显减轻死亡率及脑病变率,也未明显减轻脑细胞凋亡;CDPC及HBO+CDPC却明显减轻了脑细胞的凋亡(P<0.001),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提示,HBO对HIBD的保护作用尚待定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12 h、24 h、48 h、72 h组,每组6只.观察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12~48 h脑水肿明显,可见点状软化坏死灶.(2)假手术组大鼠MMP-9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缺氧缺血6 h表达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此后渐渐下降,但72 h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假手术组大鼠TIMP-1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经历缺氧缺血6、12、24h,TIMP-1 mRNA表达水平有微弱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48 h后TIMP-1 mRNA表达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4)MMP-9 mRNA/TIMP-1 mRNA比值在假手术组接近1:1,HIBD组缺氧缺血12 h后比值升高,在48 h达到高峰,7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可诱导MMP-9 mRNA表达,而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的失衡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24h内脑组织活性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IBD组 ,HIBD组分别观察到缺血缺氧后3h,6h,12h,24h。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活性Caspase-3的表达。结果:随时间推移缺血缺氧后24h内活性Caspase-3阳性染色由细胞质性转向细胞核性,活性Caspase-3阳性染色细胞明显皱缩。HIBD组受损侧枕部皮质区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于缺血缺氧3h增多,6h有所下降,12h再次增多,并于24h达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或 0.01);海马回CA1区 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则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并于24h达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或 0.05)。Western Blot方法亦示HI后3h开始损伤侧脑组织中出现Caspase-3表达,6h时表达减弱、12h再次增高。结论:以活性Caspase-3作为HIBD导致脑细胞凋亡的指标,可观察到HIBD后24h内凋亡二次增多的动态变化现象,为掌握 抗凋亡制剂治疗HIE 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常温恢复组 (IN)和亚低温干预组 (IH) ,同时设常温对照组 (NC)和亚低温对照组 (HC)。各组动物在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 (0 ,2 ,6 ,2 4 ,4 8,72h)断头取脑 ,测定脑匀浆葡萄糖含量、ATP含量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结果:脑糖在缺氧缺血0h明显低于对照组 ,缺氧缺血 2h后即恢复正常。IN组脑ATP含量及SDH活性先行下降 ,以后逐渐恢复 ,72h达高峰 ;IH组从缺氧缺血 6h后或 2h起ATP及SDH活性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IN组。ATP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15 ,P <0 .0 1)。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IBD鼠线粒体SDH活性下降 ,改善能量代谢 ,增加脑ATP合成 ,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NGF治疗组(n=16),对照组(n=16)和假手术组(n=8),缺氧缺血(HI)后即刻腹腔注射100 U NGF或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注射),然后观察NGF对HIBD模型鼠的体重增长、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并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NGF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NGF治疗组体重增长(4.16±0.24) g明显高于对照组(2.86±0.17) g,(P<0.01);TUNEL检测结果,HIBD后24 h治疗组左侧海马和皮质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99.75±19.61,182.75±19.12)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5.50±32.67,271.00±28.36)(P<0.01);HIBD后48 h治疗组左侧海马、皮质凋亡细胞数(分别为77.75±15.76,82.50±19.1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50±16.96,122.75±16.56)(P<0.01)。结论:外源性NGF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54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氮混合气体55 min制作HIBD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褪黑素治疗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既不结扎亦不缺氧,褪黑素治疗组在缺氧缺血前30 min予褪黑素15 mg·kg-1 腹腔注射.在缺氧缺血24 h,取每组6只脑组织匀浆用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测定,其余每组6只在缺氧缺血72 h取其脑进行石蜡包埋,并进行半胱天冬酶-3、凋亡诱导因子(AIF)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述指标用于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神经元的丢失,HE染色用于计算脑损伤积分.结果 缺氧缺血24 h,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给予褪黑素治疗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下降(Pa<0.05);72 h时褪黑素治疗组半胱天冬酶-3和AIF的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a<0.05);褪黑素治疗组脑损伤积分、脑梗死体积、CA1神经元丢失均显著下降(Pa<0.05).结论 褪黑素对HIBD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 (HI)后迟发性细胞死亡是否存在细胞凋亡 ;分析不同检测手段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在建立新生大鼠脑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脑组织病理学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ISEL)及DNA电泳等分别对HI后不同时间点的实验侧脑皮质、海马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特点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光镜、电镜下显示实验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皱缩、染色质凝集并出现凋亡小体,ISEL及DNA电泳证实有裂解DNA存在。且发现脑皮质及海马回凋亡性细胞死亡通常自HI后 6~12h开始,2 4h达高峰。结论 缺氧缺血可引起新生动物脑细胞凋亡。在脑HI迟发性损伤中不仅存在坏死,而且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凋亡过程。不同的检测手段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测 ,才能正确判定凋亡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脑皮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糖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亚低温对HIBD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新生鼠HIBD标准化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亚低温和34℃亚低温干预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区NSE阳性神经元数目,并利用微量血糖监测仪测定血糖。结果:缺血缺氧后12 h,24 h亚低温干预组大脑皮质NSE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1℃亚低温组:(54.3±6.5) vs (82.3±6.0),(34.6±5.6) vs (53.3±5.6),P<0.05 或 0.01;34℃亚低温组:(56.8±7.1) vs (82.3±6.0),(32.9±4.9) vs (53.3±5.6),P<0.05]。缺氧缺血后12 h,24 h 血糖水平[31℃亚低温组:(5.74±1.52),(5.89±1.62) mmol/L;34℃亚低温组:(5.69±1.48),(5.91±1.53) mmol/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64±1.22),(4.16±1.54) mmol/L](P<0.01)。31℃亚低温和34℃亚低温干预两组间各个时期大脑皮质区NSE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内NSE活性及升高血糖水平,对HIBD新生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2只 7日龄Wistar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HIBD组、 bFGF治疗组(分大剂量组17.5 μg/kg和小剂量组10 μg/kg),每组 8只。后3组动物制成 HIBD模型,给予治疗组大鼠连续 7 d腹腔注射 bFGF, HIBD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全部大鼠于术后14 d处死,对脑纹状体、皮质的光镜下结构、乙酰胆碱酯酶(AchE)、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新生大鼠 HIBD后皮质、纹状体有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及胶质细胞增生, bFGF治疗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 HIBD后纹状体、皮质神经元 AchE活性明显下降(-~+), bFGF组 AchE活性(+~++)较HIBD组恢复快; HIBD后纹状体神经元 ACP活性明显增高(+++), bFGF组 ACP活性(++)变化程度小于HIBD组。但大、小剂量bFGF治疗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bFGF能通过影响受损神经元的酶物质代谢而加快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Bid基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Bid基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中Bid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中无Bid基因表达 ,缺氧缺血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且随着缺氧缺血后时间的延长 ,Bid基因表达呈动态变化缺氧缺血后 6h其表达开始增加 ,2 4h达高峰 ,48~ 72h有所回落。结论 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Bid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存活素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存活素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7日龄SD新生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对照组(n=24)及EPO治疗组(n=24).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0 mL·L-1氧气2 h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造模后1 d、3 d、7 d和14 d取其脑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对存活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进行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1 d、3 d、7 d和14 d缺血侧脑皮质存活素表达的吸光度值[(1.43±0.68) vs (0.13±0.03);(3.68±1.04) vs (1.69±0.19);(4.29±1.50) vs (0.36±0.05);(3.70±1.16) vs (0.98±0.26),Pa<0.01]及细胞AI值[(14.2±2.7)% vs (8.4±1.6)%;(16.5±3.5)% vs (1.4±1.1) %;(18.8±4.7)% vs (1.6±0.8)%;(8.2±3.1) % vs (2.2±1.7)%,Pa<0.01]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EPO治疗组1 d、3 d的存活素表达明显升高[( 3.38±1.30) vs (1.43±0.68);( 7.52±1.94) vs (3.68±1.04),Pa<0.05],细胞AI值1 d、3 d、7 d明显降低[( 9.8±2.1)% vs (14.2±2.7)%;( 9.6±2.9)% vs (16.5±3.5)%;(10.6±2.8)% vs (18.8±4.7)%,Pa<0.05].结论 EPO可通过促进抗凋亡因子存活素的表达而减少HIBD后的细胞凋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