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严福华 《磁共振成像》2021,12(3):120-124
同时多层成像技术(simultaneous multi-slice,SMS)通过多种不同频率的射频脉冲合成一条复合宽带脉冲,一次激发可以同时激励和同时采集多个层面,这标志着磁共振扫描从单层跨入全新的多层时代.目前该快速成像技术已经商品化并投入临床使用,研究范围也已经从最初的神经系统扩展到了全身多个部位.作者通过阅读文献...  相似文献   

2.
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RT-3D-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MRA、DSA、手术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将所有病例MRI源图重新重建,用RT-3D-MRA再次观察,并与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24个动脉瘤,其中RT-3D-MRA、MRA-MIP、DSA三种方法假阴性数分别为1例、3例、2例,且RT-3D-MRA对动脉瘤细节观察更好.结论实时三维MR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初选检查方法,与MRI、MRA-MIP结合可达到DSA同等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3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3D CE-MRA检查.其中脑动脉14例,颈动脉9例,胸主动脉8例,门静脉4例,股动脉3例.成像技术包括3D CE-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达97.4%,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高质量的3D CE-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 with cycled phases,3D-FIESTA-C)序列和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成像(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IDEAL)序列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前MRI 3D-FIESTA-C及IDEAL序列检查后,再行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结臂丛神经损伤的MRI特征,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术前MRI 3D-FIESTA-C联合IDEAL序列检查在诊断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结果:12例患者术后证实共有39条节前神经损伤,3D-FIESTA-C序列显示出38条,其中31条神经根影像提示消失或离断,7条神经根丝减少、迂曲,无法连续追踪至椎间孔,同时可伴有神经根袖变钝、脊膜囊肿形成、硬脊膜增厚及脊髓形态信号异常改变。术前MRI 3D-FIESTA-C序列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8.3%。31例120条节后损伤中共12例45条节后神经断裂,其中7条伴纤维瘤形成,IDEAL序列显示42条节后神经根断裂,其他损伤表现为神经增粗,扭曲,走行僵直,周围结构水肿紊乱等。术前IDEAL序列诊断臂丛节后损伤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1%。结论:MRI 3D-FIESTA-C联合IDEAL序列检查可清晰显示节前及节后臂丛神经损伤情况,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单次屏气3D CE MRA 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amen’s 1.5T MR 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TR/ TE:5/ 2ms ,矩阵:1.4 ×256 ,6/ 8FOV) ,对51 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及其分支血 管疾病患者行单次屏气3D CE MRA 检查,其中28 例经手术及动脉导管证实。结果 除2 例因操作失败外,其余均 获得了优秀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影像,3D CE MRA 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显示准确,28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单次屏气 3DCEMRA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amen’s1 5TMR扫描仪 (体部相控阵线圈 ,TR/TE :5 / 2ms ,矩阵 :114× 2 5 6 ,6 / 8FOV) ,对 5 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患者行单次屏气 3DCEMRA检查 ,其中 2 8例经手术及动脉导管证实。结果 除 2例因操作失败外 ,其余均获得了优秀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影像 ,3DCEMRA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显示准确 ,2 8例与手术及动脉导管结果对比 ,3DCEMRA诊断正确率 10 0 %。结论 单次屏气 3DCEMRA是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优秀MR影像技术 ,在诊断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测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行循环时间(TT)和主动脉强化峰值持续时间(DPE)血管成像扫描时间测试,对注射速度时间TT.主动脉峰值信号(SPE)和DPE与延迟注射时间(TI)的差值(△T),分别获取不同注射速度及延迟注射时间CEMRA原始图信噪比及CEMRA影像.同时对18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三维稳态快速激发序列(3DFISP)CEMRA.结果 20例健康成人组CEMRA图像清晰.主动脉走向显示清楚.18例主动脉病变组CEMRA图像清晰,对大动脉炎.颈动脉变窄,腹主动脉管腔扩张,走行扭曲,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内膜撕裂,胸腹主动瘤,主动脉病变大小,范围及主动脉各大分支动脉显示清楚.结论 磁共振灌注血管成像检测扫描延迟时间在理论、技术上有较高价值,充分满足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尿路成像方法和技术。方法 采用磁共振水成像(MRH)和/或磁共振静脉尿路造影(MR-IVU)作为影像源,应用导航软件对150例患者进行了磁共振仿真尿路镜观察,其中107例同时行了X线静脉尿路造影(X-IVU),33傲地了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结果 单层块单激发FSE序列除外,几种MRH和MRIVU技术,均有效地采集了全尿路影像,并获得仿真内镜图像,无任何与检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仿真尿道镜的内腔和病变的内镜样显示,可由二维HT2-FSE或多薄层单激发FSE序列,和一次屏气下的二维或三维快速破坏梯度重聚FSPGR序列获取,是常规磁共振成像有效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血管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FBI)的可能性,初步评价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方法 采用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序列,即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基础上,合并使用半傅立叶转换、短回波链间隔及心电门控和反转回波技术,对健康志愿者以及患者行大血管成像。结果 10名健康志愿者,心率在70次/min以下的8名获得成功,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2名成像不理想。40名患者,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8名不成功,心率在70~80次/min的4名成像效果较差或不稳定,而心率在70次/min以下的28名成功获得图像。28名成功者中,主动脉、下腔静脉、肺动脉图像较好,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图像不理想。结论 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是可以在大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但要求心率在70次/分以内,对大血管较为适用,小血管的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尚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朱铭 《磁共振成像》2011,2(1):60-64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相当常见,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7人左右.儿童先心病通常首选超声心动图枪查,如明确诊断,即行治疗,如不能明确诊断,则做心脏磁共振或多层螺旋CT.CT的主要问题是有大量射线.磁共振对手术前后的儿童先心病人可成为解剖和功能的一站式检查手段.本文介绍磁共振对儿童先心病人的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自旋同波...  相似文献   

12.
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 3DFLASH压脂序列 ,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 ;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图像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并且测量血管分支显示长度。结果 对其中 2 6例健康志愿者的 10 4支冠状动脉分支进行了分析 ,85支血管较满意显示 (评分在 3分以上 ) ,其中左前降支 2 6例和右冠脉 2 6例均满意显示 ,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显示满意者分别为 2 1例和 12例。血管显示长度 :左主干(1.5 4± 0 .31)cm、左前降支 (6 .6 4± 0 .5 4 )cm、左回旋支 (2 .4 6± 0 .98)cm、右冠脉 (9.75± 1.14 )cm。显示血管分支长度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近似。结论 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可用于冠状动脉成像 ,但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的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颈动脉3D CE-MRA的参数设置、实际操作和图像质量。结果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法、扫描方式、对比剂速率,以及是否使用生理盐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采用透视触发技术(主动脉弓显影至最亮时启动扫描)、维持对比剂速率2.0~3.0 mL/s、使用生理盐水维持团注,可提高3D CE-MR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CE-MRA)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c 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显示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 MRI和CE-MRA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影像特征。结果: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病灶分布于颈髓5例,于胸髓12例。呈实质性结节型6例,囊肿伴空洞型11例。病灶直径<10mm 11例,病灶直径>10 mm 6例。对于病灶直径较大的患者,c MRI可以发现其周围迂曲的流空血管信号。CE-MRA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实质、供血动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CE-MRA及c MRI具有特征表现,CE-MRA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确诊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threedimensional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 plaque hemorrhage,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或脑梗死患者,其中颅内动脉夹层18例,非动脉夹层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Ingenia 3.0 T MRI获取TOF-MRA、T1WI-VISTA、T2WI、3D-SNAP、CE-T1WI成像,双盲分析各序列颅内动脉夹层征象。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夹层组与非夹层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夹层组各序列影像学特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序列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结果 (1)夹层组年龄较非夹层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血压、糖尿病、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例患者在TOF-MRA、T2WI、T1WI-VISTA、SNAP及CE-T1WI成像序列同时显示夹层瘤样扩张、真假腔、壁内血肿、内膜瓣征象;颅内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双腔征及内膜瓣显示率高分辨MRI各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显示壁内血肿最敏感,CE-T1W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征最敏感。(3) TOF-MRA、T2WI、T1WI-VISTA、3D-SNAP、CE-T1WI、SNAP联合CE-T1WI成像序列诊断颅内动脉夹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492、0.729、0.741、0.752、0.824。结论 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无创性、有效评价颅内动脉夹层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双剂量增强门静脉系统成像(CEMRV)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健康成人行循环时间(TT)和主门静强化峰值持续时间(DPE)血管成像扫描时间测试,对2mYs,3ml/s注射速度时TT,主门静脉峰值信号(SPE)和DPE与注射时间(TI)的差值(△T);首先取正常志愿者分2组,每组10例。按Cd—DTPA(0.2mmol/kg)的剂量分别以2ml/s,3ml/s的注射速度作三维稳态快速激发序列(3DFISP),比较不同注射速度ECMRV原始图的信噪比及ECMRV影像;10例主门静脉病变患者行2raYs注射速度剂量CEMRV。结果2ml/s与3ml/s注射速度下分别测得TT为(9.6±1.7)s和(7.6±1.5)s。SPE为92.0±10.5和113.0±7.6,DFE为(11.5±1.5)s和(8.5±0.5)s及△T为(4.8±0.9)s和(4.0±0.2)s,CEMRV信噪比为60±2和80±2,两组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O.01)。10例主门静脉病变组CEMRV图像清晰,对主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各分支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ance angiography,MRA)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头颅CT、常规MRI的基础上行DWI和MRA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卒中分型,选择治疗方案。结果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DWI可显示常规MR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MRA则能快速发现血管闭塞的部位或狭窄程度。结论DWI与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脑卒中的分型、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45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后经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冠状动脉主干评价与临床症状,ECG、DCG、UCG、DSA等检查结果相比较判断冠脉MR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45例受检者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阴性27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27例中ECG、DCC提示冠心病15例,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其中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在冠脉MR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其结果2例阴性、3例阳性,与冠脉MR检查结果相符。结论冠脉MR可作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一种手段,由于图像显示右冠状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近中段图像清楚,而远段图像欠佳尚不能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可作为冠心病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