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2,2(5):19-20, 27
<正>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方之一,方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所组成,因张仲景将麻黄汤设在太阳病篇,所以长期以来将麻黄汤局限于解表用方。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病用方体会,运用麻黄汤不仅能辨治太阳伤寒证,更能辨治诸多疑难杂病,于此试将理论探索与临床应用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1解读方药1.1诠释用药要点方中麻黄辛  相似文献   

2.
麻黄汤首见于西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乃发汗解表之基础方,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治疗。而仲景通过临证的加减变化,衍生出了以此为基础方的一系列类方,包括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为后世医家所广泛应用。对麻黄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麻黄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中药传统方剂。麻黄汤由麻黄9g、桂枝6g、苦杏仁9g、炙甘草3g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能,其方中君药为麻黄。桂枝汤由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组成,为解表之剂,亦属助阳滋阴之方。桂麻合方是由麻黄汤和桂枝汤合并而成的方剂,  相似文献   

4.
姜迪  洪瑛 《中医研究》2024,(3):66-68
为厘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剂量和用法,对相关古籍进行挖掘,发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与其他麻黄类方剂的剂量和服法不同,《外台秘要》所载薏苡麻黄汤和《金匮要略方》中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与现行教材记载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剂量和服法亦不同;认为《外台秘要》所载薏苡麻黄汤是接近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原貌的版本,《金匮要略方》中的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为张仲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原方。  相似文献   

5.
张广梅 《河南中医》2010,30(8):731-732
麻黄汤系仲景治疗伤寒的主方。张仲景临床应用麻黄和麻黄汤的范围大大超出了解表药和发汗剂的范畴,而广泛用于多种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6.
正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伤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笔者深入研究麻黄汤中用药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体悟到麻黄汤中麻黄辨治病变并不局限于太阳,桂枝辨治病变不局限于太阳,杏仁、甘草不是针对太阳病变之必用药而是辨治里证之要药,进而得出麻黄汤是辨治各科杂病的重要基础用方。若病变比较重、病情比较复杂,仅仅用麻黄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只有选择麻黄汤合方[1],才能用活麻黄汤合方辨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太阳病的辛温解表三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体内抗甲1亚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用甲1亚型流感病毒FM1株建立小鼠流感动物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病毒唑组、桂枝汤组、麻黄汤组、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分别观察上述三方对小鼠病毒性肺炎及其生存的影响。结果以肺指数为评价指标,桂枝汤组、麻黄汤组、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方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三方各组和病毒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组间死亡数和存活时间除麻黄汤组与病毒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方在体内均有抗甲1亚型流感病毒小鼠肺炎的作用,但三方的疗效并无差异性。麻黄汤与病毒唑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三方对小鼠感染甲1亚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死亡保护作用和延长生命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对麻黄类方的应用比较熟练。本文例举了葛根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应用验案,并对每案的应用加以分析,明确临床应用指征,对临床选方用药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抗过敏关系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在抗过敏作用方面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方法:通过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的抗过敏药效学观察,揭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结果:桂麻合方中各方对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昆明种小鼠皮肤瘙痒反应及SD大鼠PCA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与桂枝汤及麻黄汤比较,桂枝麻黄各半先煎后合组、桂枝麻黄各半先合后煎组、桂枝二麻黄一先煎后合组、桂枝二麻黄一先合后煎组,从趋势上看为协同作用。结论:桂麻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或拮抗关系的存在。其存在原因和两方的相合方法与相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
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汤冲剂中苦杏仁甙含量的研究胡润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麻黄汤冲剂,苦杏仁甙/分析,植物提取物麻黄汤冲剂选自《伤寒论》中麻黄汤方,由苦杏仁、麻黄、桂枝、甘草组成[1],主治外感风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有人曾对其麻黄碱的含...  相似文献   

11.
刘旭 《国医论坛》2007,22(4):44-45
从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来看,麻黄、葛根均为解表类药,不宜先煎.但是查仲景方中麻黄、葛根同用方剂3首,用麻黄方23首,用葛根方4首,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2首方剂外,麻黄、葛根在方中均为先煮,去上沫,再纳诸药,这似乎与解表药的煎煮方法不符.现仅就笔者的理解小议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存在的"类七情"关系。方法: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麻黄汤对1%醋酸致小鼠腹痛的扭体反应数及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为观察对象,结合促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阐明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存在着的功效"相须"或"相恶"关系。结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的桂枝汤与麻黄汤在镇痛方面存在着"相恶"关系,且此"相恶"关系随着合方制法的不同有出现增强或减弱的趋势。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方与方间有"相恶"关系的存在,而非仅为功效"相须"。  相似文献   

13.
<正> 大青龙汤为张仲景所制。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关于该方的组成,前人认为是由麻黄汤和桂枝汤所组合。此论笔者不敢苟同。若然,则其方内应有芍药而不应有石膏。虽然方中有桂枝2两,但只能说明其属于麻黄汤之成分。至于本方中的大枣、生姜,结合麻黄、石膏、甘草来看,显然是越婢汤的组成部分,亦不属于桂枝汤。再者,从主药麻黄一味比较,大青龙汤与越婢汤的麻黄用量同样是6两。其他如甘草的用量亦相同。所以,大青龙汤应是由麻黄汤和越婢汤所组成。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以解热;麻黄与附子配伍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少阴散表寒。临证应根据症状反应的不同,辨识清楚患者的病性病位,适证用方,方证相应,方有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主治太阳病表郁轻症之方。《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讲义》)第25条方义中有“本方(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2比1用量的合方,较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力更微”之说,果真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发汗力小吗?  相似文献   

16.
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镇痛关系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方法:通过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的镇痛药效学观察,揭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结果:桂麻合方中各方对小鼠及日本大耳白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桂枝汤及麻黄汤比较,从镇痛趋势上比较,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中,桂枝麻黄各半先合后煎组、桂枝二麻黄一先煎后合组、桂枝二麻黄一先合后煎组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疼痛效果较明显,从趋势上看为协同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组的镇痛效果介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从趋势上看为相加作用.在K 皮下透入致家兔疼痛反应实验中,桂麻各半先合后煎汤剂在镇痛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桂二麻一先合后煎为相加作用;桂麻各半先煎后合及桂二麻一先煎后合为拮抗关系.结论:桂麻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或拮抗关系存在,其存在原因和两方的相合方法与相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许志强 《陕西中医》1996,17(2):86-86
<正> 麻黄一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医家临床必不可少和不可多得之要药。笔者临床运用此药,有些独特心得,认为麻黄发汗逊于桂枝,现陈述于下,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麻黄发汗逊于桂枝 麻黄:苦、辛、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等功用。自《伤寒论》一书中收载麻黄汤方后,历代本草都记述麻黄的发汗作用远较桂枝为强。《伤寒论》各家注释也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至今医家均持麻黄为发汗峻药之观点,且认为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有仅用1剂,不用2剂;有畏麻黄,而速之高阁。唯恐其发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方剂,浩如烟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很多方剂,名称虽同,而药味则异,主治也不尽相同。现予摘录,以供参考。1.麻黄汤(《伤寒论》):以方中主药而命名,“名麻黄汤者,君以麻黄也”(《删补名医方论》)。而(《千金要方》)中所载麻黄汤,药为麻黄、茯苓、杏仁、防风,白术,当归、升麻,川芎、白芍、黄芩、桂心、麦冬、大枣、甘草。主治恶风,毒气冲心,脚弱肌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语。《证治准绳》中所载麻黄汤有二:为麻黄、升麻、牛子、蝉壳、甘草;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均治疹子出退。2.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本方去羌活、白芷、桔梗、石膏、生姜、大枣,加知  相似文献   

19.
麻黄汤解表发汗的研究方法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麻黄汤方由麻黄 (EphedraSinicaStapf.)、桂枝 (CinnamomumCassiaPres1.)、杏仁(PrunusArmenlacaL .)、炙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组成。麻黄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表证 ,但因配伍不同 ,麻黄用量不同 ,体现麻黄发汗、平喘、利水的不同。《伤寒论》太阳篇第 35、5 1、5 2、37、4 6、5 5、36、2 3、2 5、31等条文 ,分别论述了伤寒表证的不同发病时间和病邪轻重程度的不同 ,并开列了不同方剂 :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四方。第 35条“太阳病 ,头疼 ,发热 ,身疼 ,腰痛 ,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  相似文献   

20.
介绍赵坤教授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儿科疾病的临证经验,认为该方辨证要点为寒闭腠理、痰饮内雍,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不同兼症,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应用,如易生麻黄改蜜麻黄,佐加附子、桃仁、红花、沉香。其还善用小青龙汤类方如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并合用白虎汤、三子养亲汤等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