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离12具老年男性尸体(老年组)和9具青年男性尸体(青年组)的前列腺动脉,连续血管横切面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动脉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厚度。老年组年龄(67±9)岁,前列腺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斑块,血管内膜增厚,最窄处血管内径为(452±97)μm,血管内膜厚度(228±82)μm,内径/内膜比值为3.14±0.68;青年组年龄(34±4)岁,前列腺动脉内膜光滑,距前列腺外膜5mill处的血管内径为(864±17)Ixm,血管内膜厚度(574±4)μm,内径/内膜比值为15.524±0.18。老年人较青年男性存在不同程度前列腺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及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血管的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附属性腺中最大的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官 ,位于盆腔内、直肠前 ,膀胱颈部、尿道和射精管则穿过前列腺体。其常见疾病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等。在这些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临床诊治上 ,前列腺血管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 ,供应前列腺的血管主要为来自膀胱下动脉的前列腺动脉 ,还有一些盆腔及阴部血管的分支也到达营养前列腺。静脉主要是通过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回流至髂内静脉 ,汇入下腔静脉。现就近年来对前列腺血管的研究综述如下。1 前列腺动脉的研究前列腺的供血动脉来源广泛 ,主要为来自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动脉起源部位,评价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夜尿次数等指标。结果 12例共25支前列腺动脉,12支(48%)起自膀胱下动脉,11支(44%)起自阴部内动脉,2支(8%)起自闭孔动脉,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技术成功率为84.6%,临床成功率为91.7%。结论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给结扎动脉前列腺摘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在29例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膀胱下动脉的走行、膀胱下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等内容,并结合结扎动脉前列腺摘除术讨论输尿管容易损伤的部位及结扎膀胱下动脉的最佳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前列腺切除时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避免因膀胱造瘘管导致的切口感染和漏尿。我们对3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时,采取了在前列腺切除前先缝扎前列腺动脉,切除后改良膀胱颈部缝合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达到了上述目的,收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28例前列腺增生症(PH)采用肠线缝扎前列腺动脉,可拆除肠线荷包缝合膀胱颈。缝线两端从耻骨上皮肤穿出固定,隔离前列腺窝和膀胱。三腔气囊尿管引流,不行膀胱造瘘,术后早期拆除荷包缝合线。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通过对髂嵴后部 6条血管系统的解剖学观测 ,为临床合理选用髂嵴后部骨瓣转位及移植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32侧成人尸体的第 3,4 ,5腰动脉、髂腰动脉髂支、骶外侧动脉上支和臀上动脉浅中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进行了观测。结果 :髂嵴后部这 6条血管均有分支分布到髂嵴并各有特点 ,其中髂腰动脉髂支血管蒂最粗为 (2 .0± 0 .4 )mm ,第 3腰动脉背侧支血管蒂较长为 (5 .7± 1 .5 )cm。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术式以满足不同的骨移植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肘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资料 ,优化手术设计。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肘关节周围非主干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并测量其起点外径、长度及骨膜瓣可取面积。结果 :中副、桡侧副、尺侧上副、尺侧下副、桡侧返、尺侧返、骨间返动脉的起点外径均在 1mm以上 ;其中桡侧副、尺侧下副、骨间返动脉有骨膜支各供应肱骨下段外侧、肱骨下段内侧、尺骨上段背侧 ;桡侧副、桡侧返、骨间返动脉在肘关节桡侧有恒定的吻合 ,尺侧上副、尺侧下副、尺侧返动脉在肘关节尺侧有恒定的吻合。结论 :①肘网血管在肘关节桡、尺侧吻合恒定 ;②肘关节周围有 3个骨膜瓣供区 ;③各骨膜瓣供区的近端和远端至少有 1支肘网血管供应 ,可向近端或远端移位 ;④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设计多样 ,应根据各骨膜瓣应用解剖要点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以及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为防止面侧区颌面部手术中造成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例)成人尸体面侧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及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单干型居多,占57.5%,双干型占27.5%,合干型占15.0%;出腮腺后走行于下颌骨下缘的上方、下方及基本平行,各占65.0%、12.5%、22.5%;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深面及两支经其浅面或深面夹持或环抱面动脉,然后合成1支者分别占89.5%、7.0%、3.5%。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居多,占57.5%,单干型占12.5%,三干型占27.5%,四干型占2.5%;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颊支占52.3%,位于腮腺导管下方的颊支占47.7%。结论:掌握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走行,下颌缘支与面动脉的关系位置,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以满足颌面部外科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螺距对胰周动脉血管的显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螺距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显示的影响。方法:采用预设的A(15/0.986)与B(23/1.438)两组螺距,随机的对80例(A组40例,B组40例)胰腺患者分别进行多期扫描,并将扫描后动脉期的原始数据进行薄层软组织函数重建,而后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R、MPVR和MIP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动脉血管及其各级分支情况,并采用计分法分别记录其分值。结果:A、B两组分值分别为4.23±0.66(分)和4.05±0.55(分),两组分值经统计学处理后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螺距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的显示无差别。结论:在确保胰腺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螺距有利于病人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5.
喉返神经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颈部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60侧)成人颈部尸体标本,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喉返神经横径为(1.92±0.35)mm。(2)喉返神经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但也有少部分离开一定距离斜行人沟内,尤以右侧常见。(3)87.0%喉返神经分支形态呈树枝状;13.0%喉返神经分支与分支或分支与交感神经间吻合成袢状。(4)喉返神经在喉外一般有2-5条分支,以3、4支型多见,占71.7%。(5)93.3%喉返神经的喉支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6.5±7.2)mm处分为前、后支,喉外支多在其下10.5~70.2mm范围内发出。前、后支可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端的前下、后下和直接下方入喉。(6)61.7%喉返神经分支发出部位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以上,距甲状腺下极(10.2±7.1)mm;4.0%分支发出部位与甲状腺下极相平齐;31.7%在其平面以下,与之距离为(8.5±5.6)mm。(7)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之后者为多见,占46.7%;但左右有明显差异,左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后的多见,而右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前的多见。结论在颈部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各种变异,通过显露和辨认喉返神经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16.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先缝扎前列腺动脉的手术方法,与其它术式比较,该术式具有易于掌握,出血少,适应症广,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神经外科提供小脑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6 0例成人脑标本小脑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穿动脉及大致分布 ,检查各小脑动脉与颅神经根的接触关系。结果  6 0例成人脑标本有小脑上动脉 (SCA) 136支、小脑下前动脉 (AICA) 116支和小脑下后动脉 (PICA) 113支。 15侧SCA和 3侧PICA压迫三叉神经根并形成压痕 ,3侧AICA接触面神经根并形成压迹。结论 小脑动脉的局部解剖学资料有助于后颅窝手术时 ,对这些动脉尤其是行程可能有变异的动脉及穿支予以保护 ,避免损伤 ,并保护与小脑动脉关系密切的颅神经根 ;对某些脑干血管综合征患者及某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应用经尿道电汽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40例。结果:术后病人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疾患症状评分从术前平均25.5降至术后的7.2,最大尿流率从术前平均9.1增至术后的21.5ml/s。结论:TUVP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用手术显微镜对50例成人的颈阔肌作了观察和测量。将每侧颈部分为9个区,颈阔肌位于前6区。肌的内侧界约相当于颏舌骨连线中点稍下到锁骨胸骨端稍外侧处的连线,左右侧肌夹有40°角;外侧界为下颌角稍后到锁骨肩峰端内侧3cm处的连线;下界在第一肋间隙平面,有的肌下份出现一些较宽的裂隙;上界在下颌骨体,并与某些表情肌相连续。肌的面积约150cm~2,锁骨上部约占120cm~2。后份肌纤维略呈S形弯曲。肌与深层结构联系较松。本文还对面神经和颈丛与颈阔肌有关的分支,进行了观察。对和颈面部临床应用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