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德宏州2006-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德宏州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德宏州2006-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637例,其中本地感染291例(45.68%)、境外输入346例(54.32%)。各县市均有病例分布,瑞丽市病例占90.74%。流行季节8~10月为高峰,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20~49岁组为主,占65.62%;职业以商业服务、农民、学生居多,占68.76%。结论德宏州登革热在境外输入造成流行后,本地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加强监测和落实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疫情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梦蕾  苏昊  吴焜  陈晓光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0):1280-1285
蚊类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我国蚊媒病主要有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和淋巴丝虫病,均为我国法定传染病.其中淋巴丝虫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疟疾和乙型脑炎流行相对稳定,登革热流行区扩大,呈上升趋势,近来又新出现基孔肯雅热的流行.本文就近年来我国蚊媒病流行现状和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德宏州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及疫情处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德宏州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及预测其流行趋势,并对登革热疫情点采取的处置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本州登革热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媒介调查、孳生地处理、健康教育,最终分析研究本州登革热的流行态势。结果①全州全年共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5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52例、当地感染病例7例。②潞西、盈江、陇川3个县市边境地区共采集了635份当地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发现,登革IgG阳性率14.49%,登革IgM阳性率5.20%。结论根据调查登革热疑似病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和媒介调查结果,结合我州与缅甸相接的边境沿线无天然屏障、边民互市频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常年孳生繁衍等特点,我们认为德宏州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针对我州登革热流行的严峻局面,建议加强我州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4.
陆正斌  陈一虹  高小 《右江医学》2022,(10):785-789
目的 研究岑溪市2020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制定防控登革热疫情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岑溪市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特征进行分析描述。结果 该研究共收集岑溪市2020年报告登革热367例,其中男性病例180例,女性病例187例,男女病例比为0.96∶1,性别患病情况差别不大;病例全部为当地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9月16日—10月1日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涉及各年龄组,30~49岁人群发病最集中,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岑城镇,其中岑城镇城厢社区和甘冲社区为高高相邻发病区域及一类聚集区。结论 岑溪市2020年登革热疫情在地区、年龄、职业之间的分布均有集中趋势,其中岑城镇作为具有发病高风险的地区,应该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是由Ⅰ~Ⅳ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来,广州市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发生,并在2002年和2006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引起各界重视。如何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有效预防登革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对花都区近年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有效防治登革热的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本区登革热流行因素与环境卫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386例登革热临床分析黄明寿(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番禺市514000)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特征1995年7月广东省番禺市发生了一起急性传染病的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乏力、皮疹等,11月份基本无新发病患者。流行期间,经广州市及番禺...  相似文献   

7.
白纹伊蚊与登革热传病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东南亚等区域,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去年已在我省福州市郊区发生暴发流行,有传入我区的趋势。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流行,特对我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与登革热传病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2年登革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广州市2012年登革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清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确定血清型。结果广州市2012年登革热发病率较2011年上升,发病高峰在9~10月间。输入地以东南亚为主,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是主要的输入国家。流行地区以老城区为主,越秀区发病数居首位。4种登革热血清型均有检出,以4型为主。结论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登革热暴发的潜在风险,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概况,评价综合防控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因素和特征,用发病率、疫情持续时间、新发病例、布雷图指数评价综合防控效果.结果 2014年南宁市共发生登革热病例719例,年发病率10.62/10万;疫情涉及全市12个县区,发病高峰在9月和10月,占94.02%;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均为轻型,有81.08%的病例呈现典型的登革热症状.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一周内平均布雷图指数和外环境平均标准间指数降低到安全值范围.结论 2014年南宁市登革热为一起输入性、局部多点暴发疫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经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全球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流行态势及我国口岸监测管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蒙中秋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63-1468
目的探讨全球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态势及我国登革热口岸监测管理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全球各地DF/DHF疫情报告信息和WHO1950—1998年接到美洲、亚洲、大洋洲国家/地区报告的病例数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0多年来世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范围迅速扩大,发病人数迅猛增多,流行态势日趋严峻,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一带尤为严重。结论严防登革热传入扩散是当前口岸传染病检疫监测的重要任务,尤以易受登革热威胁的风险地区口岸,要切实把关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是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热病毒所致的一种危重症。经病毒分离和血清学鉴定,证实海南岛1980年第一次登革热大流行为登革热Ⅲ型病毒感染,1986年再次登革热暴发流行为登革热Ⅱ型病毒盛染,我科在此暴发,流行期间收治DSS1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索海南省登革热流行的规律。方法:以感染蚊传染性寿命p^n-lnp≥1天所需的温度作为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最低温度,再根据不同温度下登革病毒在蚊体内发育所需天数和海南省1987-1996年海南省气象资料,推算全年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时间,结果:在埃及伊蚊日存活率P=0.89情况下适于传播的最低温度估计为21℃,海南北部地区冬季(12-2月)月均温度低于21℃,不适于登革热传播,南部地区的冬季略高于21℃,仅具备低速传播的温度条件。结论:推断海南省不是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这与当地登革热传热流行的实际情况相符,但在全球变暖条件下,当冬季温度升高1-2℃,估算海南省全年均适于登革热传播,从而有可能成为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与口岸蚊虫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 ,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于 1779年被发现 ,186 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登革热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10 0多个国家。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建议在国境口岸从法规防制 ,教育防制 ,环境防制 ,生物防制 ,物理防制等多种角度对媒介蚊虫实施综合防制 ,以防止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 ,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1980年7—8月,雷州半岛乌石港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使9670人的鱼港在短期内发生2842人患病,病死3人,发病率29.58%,病死率为0.11%。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该起登革热暴发流行是由该渔港渔民随船到海南岛(现为海南省)白马井鱼港(当时为登革热疫区)捕鱼时感染后而传入,由埃及伊蚊传播。该疫情在严密的组织与防治措施指导下一个多月扑灭。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6.
钟心异 《海南医学》1989,(1):16-16,12
海南岛发生登革热Ⅱ型病毒流行,我校附属医院内科从1986年8~11月,共收治登革热258例,我们采用日本产Olympusxp-10型纤维内窥镜对有消化道症状的20例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8.
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书华  番绍虎  雷剑  马丽  李冕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55-156,172
目的了解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并对登革热疫点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调查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调查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数量及伊蚊幼虫各项指标,采取疫情主动监测、灭蚊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处置登革热疫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当地感染病例4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325份,其中:抗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12.31%,抗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4.62%;捕获白纹伊蚊62只,平均人工小时密度为7.75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和千人指数分别为2.47、2.24、7.75和17.01;疫情处置措施开展后,媒介伊蚊成蚊从处置前的7.75只/人工小时下降为0.72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从开展前的2.47下降为0.14;当地居民登革热认知率从开展前的0提高到96.92%。结论潞西市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有效,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敏红  赵卫  林周孟  周焕汉  马锦霞  朱利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70-1271,1284
目的调查汕头地区近50年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病毒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0-2000年汕头市病毒性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建国以后汕头地区发生过9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天花(甲类)、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统计资料同时显示,天花已经灭绝,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种主要有登革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发病明显下降的病种主要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结论汕头地区需要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为登革热、艾滋病、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近年湛江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湛江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06年2个监测点的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年间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标本93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IgG阳性23份、登革热病毒IgM阳性2份;发热病人血标本75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IgG阳性16份、登革热病毒IgM阳性12份;蚊媒标本1025只检测登革病毒,均未分离出登革病毒。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在原登革热流行区已取代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湛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高度危险性,务必加强监测,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