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林  柏小金 《山东医药》2007,47(27):128-129
选择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31例(36髋),年龄3—6岁的21例中,行Salter截骨术13例,行关节囊旁截骨术8例;年龄7-11岁的10例患者在Salter截骨术后配合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截骨。所有病例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后均得到随访,临床功能评定:优13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X线评定: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提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式选择,应根据年龄、髋臼发育状况、股骨头脱位高度以及前倾角大小综合因素采用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998-01~2010-10采用多种手术方法治疗发育性髋脱位132例(137髋),对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9例(32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育性髋脱位106例(118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依据Salter评定标准,共有29例(32髋)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27.1%.结论 手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不能完全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手术介入、患者年龄、股骨头脱位程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5~1992年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14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占1.33%)。现对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1 再脱位 本组2髋,均为单纯切开复位病人。经再次手术证实其髋臼扩大不够,对内翻的关节盂及增厚的横韧带未做处理,松弛的关节囊紧缩缝合不够。经矫正上述病理改变后获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4.
1978~1991年,我院采用髋臼成形、股骨旋转缩短截骨术治疗较大儿童先天性髋脱位81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03~2014-03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17例(32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5.4(13~35)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关节疼痛、关节屈曲畸形矫正度、关节总活动度及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术前14例患者(27髋)髋关节呈屈曲挛缩畸形平均(35.42±3.15)°,术后平均(4.63±2.12)°,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关节总活动度(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平均(5.81±3.32)°,术后平均(152.47±3.76)°,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7.73±6.41)分,术后平均(82.31±6.5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患者重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6例,轻度疼痛8例,术后轻度疼痛7例,无中重度疼痛;无坐骨神经损伤、骨折、感染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给予手法复位、皮肤牵引后未再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能迅速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进行三维CT(3D—CT)观察。结合临床、病理特点、探讨髋关节前脱位的发病机制。发现本组156例(186髋)中,前脱位(ADH)26例32髋,外侧脱位(LDH)127例150髋,后脱位(PDH)3例4髋.这与术中所见相符。ADH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等方面具有不同于LDH及PDH的特点,说明ADH是存在的。推测ADH的发生可能与宫内胎儿的体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中期的随访观察,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2004-01~2009-08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38例(38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判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平均为(6.2±1.2)年,手术平均出血量为(444.7±304.3)ml;术后开始下床时间平均为(4.7±3.4)d;术后发生脱位1例,术后4年1例出现假体松动,术后5年发生髋臼磨损1例。1年病死率为7.9%,5年病死率为34.2%。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1年、5年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77.8±7.5)分、(85.1±6.4)分和(81.2±7.2)分;优良率分别为63.2%、85.7%和80.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的特点,早期即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并于中期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熊兵  李绚 《山东医药》2009,49(32):95-96
目的总结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治疗,配合术后康复训练,观察其疗效并总结经验。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3min,术中出血量120-285ml,术后X线检查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住院19d。浅表感染1例、螺钉切割出股骨颈外1例、髋内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无骨折不愈合。术后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2%。结论采用DHS并正确指导术后康复训练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1例(8.3%)发生脱位并发症,1例(8.3%)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5髋(25.0%)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2髋,Ⅲ级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伸平均(12.9±5.6)°改善为(75.6±19.6)°,髋关节内收外展由术前平均(4.4±2.7)°改善为(24.5±8.6)°,Harris评分由术前(20.6±13.1)分改善为(71.9±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多采用牵引复位或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但术后较易发生髋内翻。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我们共收治粗隆间骨折患者16例,对其中6例患者用AO动力髋螺钉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昌林  郑璞  李绚  胡靖 《山东医药》2008,48(27):56-57
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愈47例,失败1例,泌尿系感染2例.经过5~12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认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加压螺钉的位置应是正位平行于股骨颈的长轴,位于股骨距稍上的水平,侧位应位于股骨的中轴线上;术前准确复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下肢髋关节的早期被动活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44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5-20个月,平均切口长度6.42 cm,平均手术时间57.34 min,平均出血量212.39 ml。伤口一期愈合140例,浅表感染4例(经换药于术后2-6周均愈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股骨转子间骨折10.4周,股骨转子下骨折13.6周;无钢板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无继发髋内翻畸形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组合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以讨论1—3岁先髋患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1~3岁CDH患儿实施组合术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4a、平均2.3a。结果37例患儿恢复良好,优良率97.3%,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对于1~3岁CDH患儿,组合术式治疗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4.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截骨中股骨颈前倾角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中股骨颈的最佳前倾角度。对26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后疗效评价为优的患儿行髋关节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度数。结果股骨颈前倾角在4~30,°平均16.93°。提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中股骨颈的前倾角应纠正到10~25°。  相似文献   

15.
杨雪  李燕华 《山东医药》2014,(7):102-103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一种儿童发育性疾病,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造成关节松弛、脱位或半脱位.我国六大城市对新生儿调查结果显示DDH平均发病率为3.9‰,女性多于男性,约为6∶1.按年龄分为小龄髋脱位患儿(8岁以下)和大龄髋脱位患儿(8岁及以上)[1].本病治疗方法很多,根据年龄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后患儿畸形虽然得以改善,但由于手术创伤、术后石膏固定和关节制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常导致髋关节功能受损、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我们对49例DDH患儿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8.7±9.8)min,术中出血(89.8±18.9)ml,切口(4.8±0.8)cm。优良率88.2%。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经治疗后痊愈,无伤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30个月,4例出现轻度髋内翻。结论微创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旭  李岩  范广宇  梁庆威 《山东医药》2012,52(23):22-24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E角变化。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10年±13个月的随访。与非手术侧比较,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CE角无显著差异。结论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工半髋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收治4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Ⅲ型11例,Ⅳ型15例,Ⅴ型22例),平均年龄85岁(78~95岁).经Zuckerman FRS功能恢复量表的骨折前功能评估和全面体检后手术风险评估软件(ORASl)的手术风险评估后,有17例19髋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2例术后3个月再次跌倒致对侧骨折.全部在全麻下手术,均由同一位术者采用南方切口侧卧位植入Link SP Ⅱ柄和双动股骨头;全组病例经过30 d以上随访.结果 17例患者术前FRS评分平均为81.7分(80.7~82.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10%(7%~15%),平均死亡率为2.97%(3.2%~2.1%).所有病人术后30 d内进展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 h;平均输血量400 ml;无手术、麻醉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病人术后3~4 d坐起,5~7 d后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0 d后,助行器辅助行走.术后30 d FRS评分平均为78.7分.随访1年以上,无一例死亡.结论 虽然人工半髋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严格的适应证筛选以及系统的术后康复,人工半髋成型术应该是非常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型骨水泥占位器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型组和全髋型组各12例。半髋型组采用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半髋型组采用全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比较两组旷置术前、旷置术后1、2 w、1、2、3个月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继发疼痛、髋臼骨缺损、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型组术后2 w、1、2、3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半髋型组。全髋型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半髋型组。全髋型继发疼痛、髋臼骨缺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型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脱位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型骨水泥占位器治疗能够明显缩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期患者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减少继发性疼痛、髋臼骨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和二期翻修手术的难度,明显提高患者过渡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一种内固定材料,但随访发现应用DHS术后可能发生髋内翻、头颈切割、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本研究对23例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