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效价。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0例,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三餐进餐时皮下注射诺和锐+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B组: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诺和灵R)泵入+三餐前15min注入餐时峰值。比较治疗后2组血糖达标时间和成本,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达标成本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三餐前短效、睡前中效胰岛素,1日4次强化治疗,1~2周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指标较治疗前升高。结论:对伴有显著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降低葡萄糖毒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移植术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 2004年2月---2008年3月21 例确诊肝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4 周。结果 21 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血糖均控制理想,空腹及餐后2 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肝移植后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加用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17例)不加用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60d.用药前后两组均测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结果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结论苯那普利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9-250
筛选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行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 A1c、AUCg、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两组治疗前Hb A1c、AUCg、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素、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71-2273
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10)、观察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经过为期12w的治疗后,分别于患者空腹时、餐后0.5h、餐后1h、餐后2h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并于空腹时及餐后2h检测患者的C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餐后2h的血糖水平明显较低(P<0.05),餐后0.5h的胰岛素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较低(P<0.05),餐后0.5h胰岛素水平、餐后1h胰岛素水平、餐后2h胰岛素水平、空腹时的C肽(CP0)以及餐后2h的C肽(CP2)明显较高(P<0.05)。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提高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及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30,2次/d及甘精胰岛素每晚一次皮下注射治疗半年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的变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概率及可能存在的对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有效控制。结果三组胰岛素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三组间比较,胰岛素泵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的改善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概率显著下降,胰岛素应用剂量减少,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配合其他相关药物作用下更显著的得以控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胰岛素泵及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胰腺B细胞功能有改善,但胰岛素泵治疗对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腺B细胞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疗法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8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周血糖及达标时间、用药量、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门冬胰岛素30三针皮下注射治疗疗效相当,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瑞格列奈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甘胜莲  李红梅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3):300-301,304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痛对早期胰岛素分泌相的影响。【方法】7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口服瑞格列奈33例(治疗组).瑞格列奈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37例(强化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餐后1h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P〈0.05);强化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餐后1h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餐后2h血浆胰岛素降低。且餐后2h血浆胰岛素显著低于餐后1h血浆胰岛素(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但恢复时相峰值困难,瑞格列奈与罗格列奈联合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恢复,餐后血糖控制更好。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素玲 《临床医学》2009,29(1):47-49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初诊时空腹血糖(FBG)〉11.1mmo]/L,分别观察治疗2个月后各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1c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口服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Ⅰ组)与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Ⅱ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各30例,Ⅰ组三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标,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血糖波动,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平均血糖(MBG),但Ⅰ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MAGE及MODD明显小于后者(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种不同疗法对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强化治疗组和口服药组。强化组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使血糖完全达标。强化治疗15 d后停止皮下连续输注。口服药组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达标。患者均在治疗前测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馒头餐试验检测0、0.5 h、2h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强化治疗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值,0.5 h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口服药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值,0.5 h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改变,而2 h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皮下连续输注治疗可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更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0.5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皮下连续输注强化治疗使β细胞功能恢复,而口服药组胰岛素释放延迟更明显,加重β细胞负担,不利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小檗碱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6~62岁。病程2~14年。所有患者均执行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治疗,在口服小檗碱的同时,原用药种类及剂量不变。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 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明显升高(P<0.05),差异显著,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檗碱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并能改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功率车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探讨运动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4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服用药物或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功率车运动,每日1次,30min/次,功率50~100W,一般餐后1h左右进行。2组在治疗期间实行每2周随访1次,观察时间12周。结果:功率车治疗组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有显著改善作用(P0.01)。结论: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配合有规律的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朱文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19-10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时改用胰岛素或加二甲双胍对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35例患者予以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并根据需要加用二甲双胍口服。结果:8周后25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其余患者血糖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别。结论:大多数2型糖尿病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时,改用胰岛素或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能取得理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起步关爱装在门诊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分泌门诊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用起步关爱装进行健康教育并发放关爱装,在首次使用时进行基线调查,检测空腹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后每周检测3次空腹血糖,根据关爱装的说明及个人血糖情况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2周电话反馈1次空腹血糖和使用的基础胰岛素剂量,3个月后复诊,再次检测空腹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3个月后患者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基础胰岛素使用量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起步关爱装的教育与发放,患者能根据血糖情况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减少,使血糖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62-3164
探讨老年糖尿病采用消渴丸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临床效果。所选病例为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消渴丸+阿卡波糖)与对照组(阿卡波糖)。对比两组治疗治疗、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餐后1h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78.4%(29/37),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1h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1h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水平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消渴丸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功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进行为期10~18 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30 min C肽)。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随防6个月,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方法 54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在正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应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注射部位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红肿、硬结、肌肉萎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