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在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组织学分型分为预后较差组和预后较好组,按照2 ∶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软件ITK SNAP从CT图像中分割胃癌原发病灶。采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最大相关性的临床特征,并以此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从所有分割图像中提取特征,再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筛选出有效特征,并以此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最后,拟合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性能评估。结果: 提取了985个二维图像特征,包括一阶统计量、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通过去冗余特征筛选,得到5个最有效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3个临床特征(年龄、性别、CT M分期)作为构建临床特征模型的参数。相较于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表现最佳,影像组学模型AUC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726 2(95%CI:0.676~0.776),0.707(95%CI:0.632~0.781)。结论: CT影像组学在术前无创预测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构建一种能够术前识别胃癌浆膜浸润的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5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394例)和验证组(262例)。收集建模组患者的脾脏影像学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套索回归并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来构建浆膜浸润预测模型。在最大约登指数下取肿瘤浸润风险评分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38例)和低危组(418例),然后与其他浸润相关因素如BMI、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共同建立可视化的浆膜浸润预测列线图。结果:将患者以肿瘤浸润评分≤-0.335分为低危组,>-0.335为高危组,经验证组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准确性较为一致(P<0.001)。经浸润影响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像组学肿瘤浸润评分(OR=2.9,95%CI=2.1~4.2,P<0.001)、术前低白蛋白(OR=1.3,95%CI=1.2~3.1,P=0.00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1.8,95%CI=1.2~2.7,P=0.004)、肿瘤分化程度(OR=2.6,95%CI= 1.8~3.7,P<0.001)是浆膜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浆膜浸润风险,其AUC值为0.733。结论:基于脾脏影像的肿瘤浸润评分联合其他临床因素可准确预测胃癌浆膜浸润与否,提高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胃癌螺旋CT(SCT) Lauren 分型与磷酸酶基因(PTEN)的表达相对照,探讨胃癌SCT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方法:对8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Lauren分型.所有病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手术.术后标本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诊断,并与SCT的分型行一致性检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CT分型后的标本进行PTEN蛋白检测.结果:①83例胃癌病理学诊断肠型39例,弥漫型44例;SCT诊断肠型40例,弥漫型43例,SCT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正确率为96.3%,二者分型基本一致(Kappa=0.928,P<0.05).②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和62.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T增强扫描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可提高对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9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83)和验证集(n=76)。在CT增强静脉期图像上对肿瘤区域进行分割,使用AK软件计算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 (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来选择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最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在提取的396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最终筛选出12个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最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2和0.78,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0.74、0.83及0.76、0.63、0.85。结论 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对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9,(21):168-172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肺结节的发现率较以往显著上升,但其良恶性鉴别和侵袭性评估等仍是近年来胸部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影像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并分析大量高级且定量的影像学特征,对疾病的良恶性定性诊断、分期、预后预测、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孤立性肺结节的传统CT特征和影像组学基本流程,并对影像组学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侵袭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模型术前鉴别T1-2与T3-4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术前行腹部CT增强扫描且经切除术后T分期明确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T1-2期及T3-4期两组,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7∶3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在其静脉期CT图像上进行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及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与T分期相关性最高的特征,分别利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及决策树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结合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诺模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鉴别T分期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最优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性及诺模图与二者中效能更好的模型之间AUC的差异性;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评估与实际病理结果的匹配性,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64、0.836,均高于临床模型;结合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特征生成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效能优于3种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在训练...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术前早期准确判断胸腺瘤的危险分类可以影响治疗计划并改善临床预后,以及预测术后复发风险。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是利用形态学基础及诊断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难以准确区分肿瘤风险分类,已经不能达到生物个体的精准影像医学的标准。影像组学则是对医学影像图像进行高通量特征空间数据信息提取,着眼于临床问题构建预测模型,从而可以无创地量化肿瘤异质性,旨在根据患者个体及其肿瘤的特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本文就CT影像组学在胸腺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CT图像特征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 Ki-67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肺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检查后2周内经病理证 实、行Ki-67表达水平检测的108例NSCLC患者。在MaZda软件中分别手动勾画出病灶CT平扫及增强的三维立体结 构影像,提取感兴趣区的纹理特征参数。经过多种特征选择方法[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Fisher系数 (fi sher coeffi cient,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 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with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以及联合方法(Fisher+POE+ACC+MI,FPM)]和分析方法[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 RD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分类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非线性分类 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组合建立影像组学标签,以误判率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108例患者中 Ki-67高表达组50例,Ki-67低表达组58例。Ki-67高表达与低表达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的FPM特征选择和NDA特征分析方法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Ki-67表达水平效 果最佳,错判率为14.81%。基于CT增强图像纹理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错判率并未低于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特征 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错判率。结论:基于常规CT图像纹理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有助于预测NSCLC病灶Ki-67的表 达水平,可为评估肿瘤侵袭性和预后情况提供一种无创性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具有异质性,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头颈鳞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亚型的快速识别有利于临床工作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像组学使用高通量数据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大量成像特征,对医学影像进行量化分析,为头颈鳞状细胞癌精确诊断提供了一种无风险、高效的方法。笔者就CT影像组学在预测头颈鳞癌患者HPV状态的研究进行综述。CT影像组学预测头颈癌HPV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病理证实为NSCLC病人资料,其中Ⅰ级7例,Ⅱ级39例,Ⅲ级21例,依据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多少,将Ⅰ、Ⅱ级归为低级别组(46例),Ⅲ级归为高级别组(21例)。将病人按照5∶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56例,验证组11例,选取病灶最大径层面进行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特征在NSCL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影像组学模型共提取了1 878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VM对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最终降维得到20个特征维度;训练组中AUC值为0.851,准确率为80.35%;测试组中AUC为0.833,准确率为90.90%。结论:CT影像组学可通过分析各种影像特征对术前NSCLC病理分级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1.
胃癌 Lauren 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高度异质性肿瘤,根据Lauren分型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随着临床 诊疗观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对胃癌进行规范化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但不同的胃癌分型 及分期,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494例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376例患者作为训练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118例患者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鉴别能力、一致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重建、术后胰瘘、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和白蛋白为PD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由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的AUC为0.870(95% CI:0.820,0.920),验证集AUC为0.799(95% CI:0.691,0.907),提示模型诊断效能较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绘制出的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接近,提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绘制的DCA曲线也表明了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通过血管重建、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和腹腔感染和白蛋白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很好识别出PD术后出血的高风险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ips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LNM) but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a poor prognosis.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nomogram to predict the overall survival (O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ISLNM but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Methods:Medical record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t the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Jiyuan People''s Hospital and Huaxian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1, 2012 and June 30, 2020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Overall, 345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ISLNM and without evidence of distant metastasis were identified. They were further randomized 2:1 and divided into training (n = 231) and validation (n = 114) cohorts. A nomogram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O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identified by the univariable and multivariable analyses.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and discriminative ability were measured by calibration plots, concordance index (C-index), and risk group stratification.Results:Un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at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positive (P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HER2+) with Herceptin treatment, and a low axillary lymph node ratio (ALNR) wer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better OS. PR+, HER2+ with Herceptin treatment, and a low ALNR remaine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better OS on multivariable analysis. These variable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a nomogram to predict the 1-, 3-, and 5-year O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ISLNM. The C-indexes of the nomogram were 0.73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60–0.813) and 0.759 (95% CI: 0.636–0.881) for the training and the validation cohorts, respectively. The calibration plots presented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nomogram prediction and actual observation for 3 and 5 years, but not 1 year, OS in both the cohorts. The nomogram was also able to stratify patients into different risk groups.Conclusions: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a novel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ISLNM. This nomogram may, to some extent, allow clinicians to more accurately estimate prognosis and to make personalized therapeutic decisions for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 ISLN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胃窦癌患者共497例,按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35 g/L,194例)与正常白蛋白组(≥35 g/L,303例),分析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影响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的单因素研究发现,在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TNM分期上,低白蛋白组与正常白蛋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研究发现,年龄、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低白蛋白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5.7%、78.7%,正常白蛋白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6.0%、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窦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TNM分期、术前白蛋白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胃窦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TNM分期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预测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9例脓毒症AG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96例)和死亡组(73例)。应用LASSO回归筛选最优预测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复抽样法对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有效性等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效能。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3例脓毒症AGI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应用R软件绘制Nomogram图。结果 (1)单因素分析:C-反应蛋白(CRP)、pH值、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脓毒性休克比率以及AGI分级等资料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索影响肺腺癌预后、分期和免疫微环境的标志物来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 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从UCSC基因组网站上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拆分样本方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比率=0.6∶0.4)。应用LASSO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来选择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研究CACNA2D2和CD79A的免疫浸润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和DCA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实验分析肺腺癌细胞CACNA2D2、CD79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CACNA2D2和CD79A表达情况。结果 共 鉴定出42个上调差异基因和19个下调差异基因,只有CACNA2D2和CD79A与肿瘤分期和生存预后高度相关。其中,CD79A的过表达与免疫反应相关。CACNA2D2和CD79A低表达组的肺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较差预后的风险显著增加。构建了基于关键基因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和DCA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肺腺癌细胞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相比,CACNA2D2和CD79A表达较低,并且肺腺癌组织CACNA2D2和CD79A阴性更多出现在Ⅲ Ⅳ期患者以及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而强阳性更多出现在ⅠⅡ期患者以及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结论 肿瘤中CACNA2D2和CD79A低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较差的总生存期相关,CACNA2D2和CD79A可能是肺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药治疗下晚期胃癌患者生存预后因素,并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AGC)患者的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资料、治疗相关资料、疗效评估、疾病转归等相关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部分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AG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R软件用于分析生存率及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生存列线图。编制校准曲线和一致性指数(C-index)以确定预测能力和判别能力。通过时间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以证实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接受治疗线数、一线治疗疗效是否达到疾病控制率(DCR)、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以及一线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与AGC患者总生存(O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治疗线数、一线治疗PFS时间、腹膜转移与晚期胃癌患者OS显著相关,是影响AG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列线图的C-index为0.785(95%CI,0.744~0.826)。校准曲线也证实了模型与实际生存的一致性。此外,ROC曲线和DCA结果表明该模型对AGC患者OS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GC伴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较短,而一线治疗PFS时间>7.0月、接受三线及后线治疗与较长的生存期相关;选择性对部分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含手术的系统治疗方案可改善其生存期。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是一个可靠的AGC预后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潘航海  杨建民  费保莹  徐启顺  厉彩红 《浙江医学》2010,32(5):669-671,I000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胃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和TN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47/56)83.9%,其中T1为87.5%(7/8),T2为50.0%(3/6),T3为86.5%(32/37),T4为100%(5/5).EUS对淋巴结转移的总准确性为50.0%(28/56),敏感性37.8%(14/37)、特异性73.6%(14/19).有8例手术探查发现无法行根治性切除,其中EUS术前诊为Borrmann IV型胃癌3例,发现腹水2例,提示胰腺侵犯1例.结论 EUS对胃癌术前TN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应避免T2分期过深倾向,并应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