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性尿崩症23例临床分析刘美莲(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内分泌科桂林541002)中枢性尿崩症是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或释放不足,引起ADH部分或完全缺乏而引起的症侯群,其特点为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低渗尿。现对我院1983~199...  相似文献   

2.
小儿中枢性尿崩症80例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卢荣清尿崩症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中枢性尿崩症是下丘脑垂体病变所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的一组疾病。现将我院自1970年至1996年6月收治的80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本...  相似文献   

3.
补肾固摄法治疗小儿尿崩症福州中医系(福州350003)孙小玲尿崩症是由下丘脑-垂体后叶功能减退致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分泌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疾病,在小儿内分泌病中最为常见,男多于女[1]。本症以烦渴和排出大量低比重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探讨临床相关性。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CT或(和)MR/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郎罕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28例行MRI检查病例中,除了2例具有正常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外,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柄异常1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比例较高,且病因各异,因此对临床确诊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非常有必要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尿崩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中枢性尿崩症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对31例中枢性尿崩症、43例下丘脑-垂体区病变及12例结核性脑膜炎行MRI检查;分析了丘脑和神经垂体的MRI改变,探讨尿崩症与病变的关系。结果: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高信号96.8%消失,呈低信号;继发性尿崩症在下丘脑-垂体区存在浸润性病灶,病灶浸润下丘脑有85.7%出现尿崩症,垂体及正中隆起病变,使下丘脑受压,有5.3%的人出现尿崩症,仅1例(5%)垂体腺瘤出现尿崩症;病灶的大小与尿崩症无相关性。结论: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96.8%呈长T1低信号;下丘脑浸润性病灶多导致继发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ox—LDL作用下丘脑垂体后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MDA代谢和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下丘脑血管中枢对AS形成的影响。方法:按下丘脑(H组)、下丘脑+垂体(HP组)、ox—LDL作用下丘脑(ox—H组)、ox—LDL作用下丘脑+垂体(ox—HP组)和对照组5组分别收集条件培养液,培养正常及受损内皮细胞。收集上清液检测MDA含量,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CAM—1表达。结果:MDA和ICAM—1的变化:4个实验组的条件培养基对正常内皮细胞MDA的代谢和ICAM—1的表达部有下调作用(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MDA的代谢和ICAM—1的表达有所不同,ox—H组和ox—HP组与H组和HP组相比,两者的下调作用明显减弱(P<0.01);与同组的正常内皮细胞相比,有明显加重脂质过氧化作用(P<0.01)。结论:ox—LDL作用下丘脑垂体后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内皮细胞起抗损伤作用,对受损内皮细胞的抗损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垂体性侏儒症是人生长激素缺乏(GHD)所致的生长障碍性疾病。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制剂问世为GHD患者开创了广阔的治疗前景。由于其为外源性生物制剂,故在治疗中可产生相应抗体(GHAb)。很多报道认为,GHAb即使产生也不一定都影响身高的增长,但若...  相似文献   

8.
洪文轲  李亚跃 《宁波医学》1997,9(4):157-158
为了解急性脑血管病(ACVD)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对46例男性AVCD患者的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激素和催乳素(PRL)作了测定。结果提示,ACVD患者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明显增高,脑出血组尤为明显;脑出血组的PRL明显高于脑梗塞组。表明ACVD可引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垂体催乳素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死亡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36例脑死亡合并中枢性尿崩症2l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脑死亡合并中枢性尿崩症发生率为58.3%(21/36),原发病以颅脑外伤为主,脑出血次之。尿崩症多在脑死亡前24h内出现,对内环境破坏严重,垂体加压素可使尿量明显减少。结论 中枢性尿崩症是脑死亡的早期表现之一,早期诊治有可能减轻对内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对器官移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枢性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 (VAP)又称血管加压素(VAP)的合成、分泌障碍致肾脏水再吸收低下 ,而发生多尿的疾病。VAP由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合成 ,沿神经轴索运送至垂体后叶贮存 ,然后受血浆渗透压的刺激向血中释放。1 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1.1继发性尿崩症 下丘脑 垂体后叶系统肿瘤、肉芽肿、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1 2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尿崩症 最近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叶炎受到重视。Scherbaum及Bottazzo报道 30例特发性尿崩症中 11例存在针对VAP细胞的自身抗体。迄今已有 38例淋巴细胞性漏…  相似文献   

11.
树鼩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以树为对象、建立丁型肝炎病毒(HDV)/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感染动物模型,为丁型肝炎发病机理和药物筛选提供研究基础。对人工饲养的20只健康成年树 接种HBVDNA阳性血清后HBsAg的转阳率为75%(15只);分别以同时感染(13只)和重叠感染(9只)两种方式接种HBVDNA和HDVRNA阳性血清后,各有8只和6只树 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丁肝抗原(HDAg)和丁肝抗体(抗HD)相继转阳,部分血清或肝内检出HDVRNA,以HDV/HBV阳性树 血清在树 间进行传代感染,可见第二代4只中3只、第三代5只中4只树 的血清HBsAg、HDAg和抗HDV相继转阳,2只第三代感染树 血清中检出HDVRNA,肝内检出HBsAg和HDAg阳性;连续观察16~19个月,经重叠感染成功的4只树 血清HBsAg持续阳性,2只HDAg和抗HD交替出现,1只抗HD持续阳性,提示可发展成慢性HDV感染;感染HDV的树 血清ATL升高,肝组织有类似肝炎样病理变化,与HDV在黑猩猩体内感染结果类似,提示树 可作为HD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又名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缺乏反应,临床上以多饮、多尿和排出大量稀释性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因ADH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尿崩症称为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由于肾脏先天性对ADH不反应而引起的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80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并观察了卡托普利对CHD患者血清MDA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CHD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CHD患者血清MDA水平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1);3.卡托普利可抑制CHD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提示CHD患者脂质速或化反应增强,内皮功能失调,而卡托普利:可以升高NO水平,对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垂体后叶MRI信号强度测量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信号强度测量的价值。方法:低场MRI正中矢状位T1W1图像上测量正常人(193例)、中枢性尿崩症(31例)及肺癌(33例)的垂体后叶信号强度,并与桥脑的信号强度相比较。结果:正常垂体后叶82.9%呈高信号,17.1%呈等信号,无低信号出现;中枢性尿崩症(96.8%)、部分肺癌(42.4%)的垂体后叶呈低信号,信号强度比(SIR)小于0.93。结论:正常垂体后叶未见低信号、垂体后叶低信号是病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中枢性尿崩症是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与释放不足而造成部分性或完全性ADH缺乏引起肾小管对水份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造成多尿、烦渴、多饮和低尿比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因:约30%为原发性尿崩症,25%为脑部肿瘤所致,36%发生于颅脑创伤后,其他病因有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并发尿崩症临床少有报道。现将ICU中近两年来所治5例尿崩症的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与临床相关性作探讨。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做过CT或/和MRI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郎汉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28例行MRI检查病例中,除了2例具有正常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外,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柄异常1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比例较高,且病因各异,因此对临床确诊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非常有必要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烦渴,多饮,多尿及低比重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中颅窝底骨折,造成下丘脑垂体后叶损伤引起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因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严重失水,昏迷,甚至死亡。外伤性尿崩症绝大多数为中枢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尿崩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分别予双氢克尿噻、垂体后叶素、长效尿崩停、弥凝片或针治疗。结果23例尿量均能得到满意控制,随访半年内尿崩症无复发。结论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经过体液电解质检测,合理补充体液,及进行相应的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病情均能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32例Graves甲亢(甲亢)患者单用甲巯咪唑及联用地塞米松(Dex)治疗前后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血浆皮质醇(PTC)和血浆ACTH的变化。开始甲巯咪唑40mg/d,两周后减至20mg/d,直至完全缓解。联用Dex组除甲巯咪唑外,开始加Dex6mg/d,第5日减至4.5mg/d,两周后减至2.25mg/d,直至完全缀解。结果发现,未治甲亢患者的白细胞GCR水平显著降低,PTC略降、ACTH轻度升高,提示甲亢时垂体-肾上腺轴机能处于代偿状态。单用甲巯咪唑组治疗后病情缓解,GCR、ACTH及PTC恢复正常。联用甲巯咪唑及Dex组治疗后,GCR、ACTH及PTC均显著降低,揭示GCR呈下降调节,同时垂体-肾上腺轴受外源性Dex抑制。因此,甲亢患者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治疗时应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由于垂体-肾上腺轴受抑制在应激时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万红综述钟世聪审校(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料)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复制需要HBV辅助的小RNA缺陷病毒;1IDV感染的确诊以测定HDAg、抗HDV或抗一DIgM为依据。山1977年Rizzetto发现6因子以来,研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