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相关蛋白E-cadherin、CD44在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病理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浆膜腔积液标本制作成的细胞块,结合病史及HE筛检出间皮细胞反应性增生30例、转移癌123例及恶性间皮瘤11例。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用SP法,评估用半定量分析法。结果:当以阳性面积>25%为准时,E-cadherin阳性见于95.52%(128/134)的恶性肿瘤细胞(P<0.005);CD44s阴性见于87.31%(117/134)恶性肿瘤(P<0.005);E-cadherin+/CD44-见于91.87%(113/123)转移癌(P<0.005)。当以阳性面积>10%为阳性时,E-cadherin阳性见于98.51%(132/134)的恶性肿瘤细胞;CD44阴性见于83.58%(112/134)恶性肿瘤细胞;E-cadherin+/CD44-见于89.43%(110/123)转移癌和9.09%(1/11)间皮瘤(P均<0.005)。单用E-cadherin+且以阳性面积>10%为准时与联用E-cadherin+/CD44-且以阳性面积>25为准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cadherin+、CD44-、E-cadherin+/CD44-模式提示恶性肿瘤,在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的诊断中有重要帮助,但以单用E-cadherin且以阳性面积>10%为准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及免疫组化方法在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34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制作液基细胞学及细胞蜡块,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R,Vim,CK5/6及D2-40在间皮瘤中有重要价值,CK7,CK20,Villin,TTF-1,NapsinA,CDX-2,MUC-2,CA125,ER,PR,GCDFP-15及mammaglobin在判断肿瘤来源有特异性作用。结论:细胞蜡块在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对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传统的定性诊断由于缺乏客观指标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随着显微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肠癌病理研究从定性描述走向了定量分析,为探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规律及提高诊断水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大肠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含量测定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染色观察52例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11例中重度异型增生、30例胃窦癌及4例正常胎儿胃粘膜和20例正常胃粘膜AgNOR量的变化,发现Ⅲ型肠化生AgNOR计数显著高于Ⅰ、Ⅱ型肠化生(P<0.05)。从正常胃粘膜上皮,经肠上皮化生到中重度异型增生到胃癌,AgNOR计数随细胞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各组间均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Ⅲ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较高AgNOR计数的中重度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8.
在胸腹水的常规检验中 ,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对临床诊断是有一定意义的 ,而在常规检验中 ,嗜酸性粒细胞是容易被忽视的 ,现将我们的一些识别与鉴定的方法、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有 5例病人 :第 1例 ,男 ,4 5岁 ,住院病人 ,胸水待查 ;第 2例 ,男 ,5 7岁 ,住院病人 ,胸水待查 ;第 3例 ,女 ,38岁 ,住院病人 ,胸膜炎 ;第 4例 ,4 8岁 ,住院病人 ,腹膜炎 ;第 5例 ,男 ,4 2岁 ,门诊病人 ,腹水待查。1.2 方法1.2 .1 镜下识别 ,先将积液离心沉淀 ,将上清弃去 ,涂 2滴在玻片上 ,直接观察 ,一般中性粒细胞呈灰白色 ,而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嗜银染色技术对34例良性胃溃疡、4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46例胃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核仁组成相关蛋白(AgNOR)进行研究,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发现对照组、良性溃疡组,异型增生组和腺癌组的细胞核AgNOR平均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细胞中AgNOR的体积、形状及在细胞核内的位置也不相同。作者认为此法有助于区别胃的良性和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25~29岁年龄组妇女第二位主要死因,30~34岁年龄组为第一位,也是15~35岁全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技术对其计量诊断的意义加以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983~1992年的青年乳腺癌手术标本:非浸润性癌7例(导管内癌)、早期浸润性癌3例(导管癌2例,小叶癌1例)、浸润性特殊型癌7例(典型髓样癌5例,小管癌、粘液腺癌各1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9例(导管癌24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7例、不典  相似文献   

11.
By using silver colloid staining technique,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were studied quantatively in paraffin sections of 12 casesof polypoid adenomas,10 cases of villous adenomas,22 cases of colonadenocarcinomas,and 10 cases of normal colonic mucosa as control.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mean number of AgNORs per nucleus in the villous adcnoma was similarto that of adenocaranoma,which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ose of the normal mucosa andthe polypoid adenoma.The granules of AgNORs in adcnocarcinoma were much largerand more irregular in sizc and shape.It is suggested that benign villous adenoma is akind of lesion between polypoid adenoma and adenocarcinoma,and AgNOR techniquemay be very helpful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lon tumors.  相似文献   

12.
对44例鼻腔良恶性肿瘤进行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定量研究,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乳头状瘤之间核AgNOR计数无差异(P>0.05),而正常组与恶性肿瘤之间的乳头状瘤与恶性肿瘤之间AgNOR计数有显差异(P<0.01),同时恶性肿瘤中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之间AgNOR的计数也有显差异(P<0.01)。提示AgNOR定量研究可做为诊断鼻腔良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之间分级的一项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8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技术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良性病变的细胞,AgNoR计数最高值是2.74个,每例每100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嗜银颗粒数目在≥4个数目为30%以下,嗜银颗粒边界清楚,大小一致,而恶性病变AgNoR计数最高值是6.27个,颗粒明显异形性,良恶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研究,作者认为AgNoR染色对甲状腺癌前病变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114例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结肠癌进行银染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形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Ag-NORs数量、大小和分布在结肠未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组与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管状腺癌随分化程度的降低,Ag-NORs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也发生等级性变化.结果提示,Ag-NORs形态定量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4项指标对结肠癌分型有一定意义,对管状腺癌分级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高分化癌4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7例,未分化癌3例)进行Ag-NORs计数和细胞核DNA含量的FCM测定,探索这两种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细胞的Ag-NORs值随着细胞周期中增殖细胞百分比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相关性(r=0.67,P<0.01),但它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DNA倍体无显著关系(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Ag-NORs技术同样可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可作为一种定量指标。如能把Ag-NORs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合起来,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至于它们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群  王崇文 《江西医学院学报》1994,34(3):21-24,F003
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技术研究了57例经内镜切除的大肠腺瘤的AgNOR计数变化,以探讨AgNOR计数评价大肠腺瘤增殖性的价值。结果显示,管状绒毛状大肠腺瘤的AgNOR计数明显市政地管状腺瘤,而又明显低于绒毛状腺瘤(P<0.05);随着腺瘤异型增生的出现和程度的加重,其AgNOR计数逐步增加(P<0.05);随着腺瘤直径的增大,其AgNOR计数亦逐渐递增(P<0.01),且腺瘤的AgNOR计数与其直径呈现有意义的正相关(r=0.38,P<0.025);腺瘤的数目对AgNOR计数无明显影响;位于左半结肠的腺瘤的AgNOR计数高于位于右半结肠的腺瘤(P<0.05)。结果提示AgNOR计数反映了大肠腺瘤的增殖活性,它可作为评价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7.
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0例十二指肠溃疡及20例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的AgNOR计数变化,以探讨AgNOR计数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组与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组AgNOR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和正常粘膜比较AgNOR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低分比腺癌及粘液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及乳头状腺癌比较AgNOR计数也有显著者差异(P<0.05)。结果表明AgNOR计数能较好反映原发性十二指癌的增殖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OR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干部医疗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0例及在两科室治疗后COPD稳定期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ECOPD患者和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ECOPD及COPD稳定期对照组患者均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于治疗前后均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染色分析,以核仁银染面积/核银染面积(I/S%)作为Ag-NORs的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AECOPD治疗组和AECOPD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ECOPD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高于AECOPD对照组(t=-1.708,P<0.05)。治疗前,COPD稳定期治疗组和COPD稳定期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PD稳定期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高于COPD稳定期对照组(t=-1.647,P<0.05)。AECOPD治疗组及COPD稳定期治疗组治疗期间各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红肿1例,予热敷后1周内自然消退,其他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OPD患者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可增加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志芬  姜淼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0,2(4):203-205,214
目的:探讨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与反复自发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梁NOP技术,对反复自发注产患者夫妇和有正常史夫妇各30对的中期染色体核二形成区银梁点(Ag-NOR)和近端着丝粒梁色体银梁联合(Ag-AA)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自发流冰夫妇Ag-NOR数量和女性Ag-AA)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笔自发流产夫妇Ag-NOR数量和妇性Ag-AA次数分别为6.72,6.39和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5,86和0.31,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增高是引起反复自发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对15例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12例不典型增生以及4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纳胞学研究。从中发现细胞核中AgNOR颗粒的多寡及大小,对确定不典型增生和癌具有重要意义。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症组每个细胞核内AgNOR颗粒大小及平均数明显高于上皮增生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核仁区AgNOR颗粒,可使胆囊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癌诊断的判定更为客观。我们认为AgNOR技术作为组织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技术,应更广泛地运用于肿瘤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