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药大黄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制成汤剂,治疗肠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0月209例肠麻痹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大黄辅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大黄辅助治疗组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大黄汤制成汤剂保留灌肠,对各种何原因引起的肠麻痹均有效。大黄汤保留灌肠可作为治疗肠麻痹的常规治疗手段予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1月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生长抑素及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加用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结论: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3.
袁光霞  马文军 《光明中医》2011,26(2):377-378
目的中药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肠麻痹的护理观察。方法腹部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改善术后肠麻痹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莪黄汤保留灌肠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83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血清二胺氧化酶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调节其体内肠道菌群失衡,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并发症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大黄液灌肠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与生大黄灌肠治疗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膀胱压力、血浆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DAO)、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肠功能恢复(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7日治疗组膀胱压力、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血浆内毒素和DA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病死率相近。结论生大黄液保留灌肠可早期保护肠屏障功能,能明显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大黄水高位灌肠联合胃管注入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S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SAP按指南予以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生大黄水高位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生大黄水高位灌肠联合胃管注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高位灌肠联合胃管注入可明显改善SAP引起的肠功能障碍,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生大黄浸出液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大黄高位保留灌肠对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的作用。方法:8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ERCP术前、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前1天(上午9时、下午3时)及术后3h予以柴胡、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术后6h、24h血清淀粉酶(AM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情况,记录术后6h、24h腹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AMS、hs-CRP、PCT、IL-6水平及腹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AMS、hs-CRP、PCT、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大黄高位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PEP和PEH的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2年8月,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同时采用禁食、静脉输液、维生索和乌司他吲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中医方法治疗,包括针灸,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用常规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劂功能恢复的时间和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可以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减少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8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58例,采用推拿配合常规治疗,并观察经络穴位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治疗2组64例,采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功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64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1组病人术后的经络穴位敏感性明显降低,大约20h后恢复正常,治疗1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2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部手术使人的经络穴位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推拿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疗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黄对急性感染性腹泻并发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 0例患儿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2 5例予大黄粉保留灌肠治疗 ,对照组 2 5例行常规综合治疗 ,两组均以 6d为 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 8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4 % (P <0 .0 5 )。观察组在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大便镜检红细胞消失的出现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加用大黄佐治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复方大柴胡汤保留灌肠与单纯常规疗法在腹膜炎术后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择30例急性腹膜炎手术病例作为治疗组,术后6h开始运用复方大柴胡汤高位保留灌肠,同期同类急性腹膜炎手术病例30例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血清促炎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症状性肠粘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继发性腹膜炎术后加用复方大柴胡汤灌肠治疗,使TNF-α、IL-6水平下降,促进疾病恢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及阿托品、东莨菪碱治疗,观察组用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联合负压吸引抢救。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开始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36h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间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联合负压吸引能够促进排便,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口服整肠生,0.25 g;1次2粒,1日3次),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灌肠方组成:白头翁、地榆炭、黄连、陈皮、米壳、青黛各15 g,黄柏、秦皮各20 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口服药物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患者,对改善临床症状较常规口服药物有显著效果,中医特色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大黄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2、3期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在常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药用炭片,治疗组加用肾康注射液静滴联合大黄煎汤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66.67%,对照组41.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静滴联合大黄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大黄免煎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大黄免煎颗粒保留灌肠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3±2.13)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66±2.65)天;观察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排气功能恢复以及腹痛环节时间均较短,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大黄免煎颗粒保留灌肠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中药大黄粉高位保留灌肠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在全麻下行ERCP的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采取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大黄粉高位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初次自行排便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粉高位保留灌肠有助于ERCP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腑清热中药内服联合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清热中药内服联合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7 d,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指标转归情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改善情况,并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腑清热中药内服联合生大黄保留灌肠能够调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煎水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NF-α、IL-6、hs-CRP和淀粉酶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大黄保留灌肠可明显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玉梅 《陕西中医》2010,31(6):684-685
目的:观察大黄汤保留灌肠在肝昏迷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12例肝昏迷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在基础治疗相同情况下,治疗组以大黄汤200mL保留灌肠,每日两次。对照组以食用白醋200mL,保留灌肠,8h一次。针对不同神志状况患者在苏醒时间上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在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苏醒时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促醒时间上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汤保留灌肠在肝昏迷治疗中的清热解毒等作用,明显优于食醋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