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52例宫颈癌(Ⅰb1~Ⅱa1)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实施LNSRH术式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范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膀胱、直肠、性生活恢复情况等疗效指标。结果: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LNSRH组和LR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宫旁和阴道切除范围、术中并发症、术中淋巴结转移例数及术后淋巴囊肿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病理证实切缘均无肿瘤残留;LNSRH组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显著好于LRH组(P〈0.05),性生活功能恢复无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14.4±4.6)个月(4~24个月),无失访病例,无复发及死亡者。结论:LNSRH是安全、可行的,既不影响治愈率,又可减少术后膀胱、肠道功能障碍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及传统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hysterectomy,LRH)两种术式宫颈癌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探讨LNSRH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2014年FIGO临床分期为Ⅰ b1~Ⅱa2期、于我院接受LNSRH(观察组,n=138)和LRH(对照组,n=138)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阴道壁切除长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种手术对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阴道壁切除长度、死亡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RH组比较,LNSRH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缩短,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34.8% vs 71.0%)及消化系统并发症(21.7% vs 49.3%)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留置尿管天数主要集中在7~14 d,而LRH组主要集中在>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术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Ⅰ-QOL)及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elvic floor impactquestionnaire 7,PFIQ-7)评分均优于LRH组(P<0.05).结论 LNSRH作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方式,可保护患者术后膀胱、直肠等盆底器官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0月间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LRH)。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组织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等。结果:LNSRH平均手术时间大于LR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宫旁组织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治疗效果与LRH相当,且明显缩短了术后保留尿管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及其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5月10日至2007年1月20日西南医院收治5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LNSRH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LRH组),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结果 (1)入组病例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LNSR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切除盆腔淋巴结的数目、宫旁和阴道切除的范围和LR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LRH组.LNSRH组术中输尿管损伤1例,镜下修补成功;LRH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和淋巴囊肿各1例.(2)LNSRH组术后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为(10.6± 2.74)d(7~17d),LRH组为(17.24± 4.24)d(9~25d).随访11~19个月,所有患者健在,无复发和转移的病例.结论 LNSRH组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明显减少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既能保证疗效,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保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S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81例,研究组38例采用LSNSRH,对照组43例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宫旁组织和阴道切除长度、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LSNSRH组在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及宫颈旁组织、阴道切除长度和LR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长于LRH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LRH组(P<0.05)。(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宫颈旁均无肿瘤侵犯,也无淋巴结转移。两组患者随访15~29个月,所有患者健在,均无复发和转移。(3)LSNSRH组术后拔除尿管的平均时间、术后残余尿量小于或等于50 mL的平均时间、尿流动力学结果(尿道闭合压、最大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与LR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LS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女性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其治疗首选手术治疗.近年,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已从传统的阴式手术、经腹手术逐步发展为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手术或完全腹腔镜手术.适用于IB~ⅡA期宫颈癌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ARH)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旁组织和阴道各切除至少3 cm以上[1].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也可通过完全腹腔镜手术完成,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TLRH)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现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笔者科室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留一侧盆腔自主神经腹腔镜下广泛性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使用LNSRH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腹腔镜下广泛性切除术(LRH)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尿管拔除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膀胱功能[最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RUV)]、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Qmax、FSF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RUV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Qmax、FS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UV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优于常规腹腔镜下广泛性切除术治疗效果,可缩短尿管拔除时间,对患者膀胱功能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且不会影响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与淋巴结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8.
林川  刘俐  罗照  田玲  武佳  蒋海霞  罗祥力  李均  徐凡 《西部医学》2020,32(1):107-11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LNSRH)与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2017年10月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所发表的关于我国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LNSRH组)与传统宫颈癌根治术(LRH组)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11篇,涉及患者810例,其中LNSRH组患者393例,LRH组患者417例。利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手术时间(SMD=1.41,95%CI 0.36~2.46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MD=-1.35,95%CI -2.00~-0.70)、术后拔除尿管时间(SMD=-1.21,95%CI -1.62~-0.79)等LNSRH组与LR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SMD=0.11,95%CI -0.18~0.39)、宫旁组织切除长度(SMD=-0.14,95%CI-0.30~-0.01 )、阴道切除长度(SMD=0.04, 95%CI -0.27~0.34)、术中并发症(RR=0.97,95%CI 0.41~2.27)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NSRH较LRH相比,能在不牺牲手术根治性的前提下,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远期复发率、生存率等研究不充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C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早期CC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LRH),观察组行LNSRH。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膀胱功能与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膀胱功能与直肠功能障碍症状发生率[6.25%(2/32)]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RH治疗早期CC患者可行性较强,有利于膀胱功能与直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0例LRH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RH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瘤科的开展情况及其学习曲线.选取4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传统经腹宫颈癌根治术(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ARH)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在同时期2组间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结果按LRH开展时期先后以40例为界限分为A、B 2组,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缩短约26.9%,术中出血量减少约37.3%,淋巴结清除量增加约37.2%,术中并发症降低约7.5%,住院时间平均减少约2.2 d,住院总费用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LRH的学习曲线约40例左右.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同时期LRH组患者在多项指标上均优于ARH组.术后随访2~48个月,ARH组1例复发,LRH组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LRH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开展情况良好且安全可行,并以其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值得向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