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替扎尼定治疗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按Ashworth分级分为A组(Ashwortb2级)与B组(Ashworth3级),其中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患者口服替扎尼定。比较各组患者在实验前及实验开始第8、12周时肩关节疼痛程度,并询fq44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8周.A组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缓解(实验组治疗前后:44.63±13.24vs19.36±9.3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43.84±12.93vs19.69±9.21,P〈0.05);B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缓解(实验组治疗前后:48.63±12.47vs16.82±11.1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48.29±13.16vs16.91±11.17,P〈0.05);在治疗第12周,A、B两组实验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缓解(A组:9.25±2.61vs16.38±4,64,P〈0.05;B组:8.72±2.31vs15.52±4.42,P〈0.05)。A、B两组内患者治疗后,实验组之间肩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替扎尼定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扎尼定可以缓解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Ashworth2级患者应用替扎尼定治疗后,其疼痛程度与Ashworth3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
替扎尼定是一种咪唑啉间二氮杂环戊烯衍生物,结构与可乐定相似。它的抗痉挛作用是通过激活其α2肾上腺素能作用.抑制α运动神经元和降低运动反射来实现的。也有报道称,替扎尼定的作用是一种突触前抑制,通过减少脊髓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降低这些兴奋性神经递质对其受体的作用而减少脊髓α和γ运动神经原的兴奋性。替扎尼定也能抑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释放物质,  相似文献   

3.
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畦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雄性SD大鼠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畦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物组、育亨宾或阿托品拮抗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使用Isobologram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0.25~5μg和替扎尼定0.5~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Isobologram分析显示大鼠鞘内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物,两者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P〈0.05)。鞘内阿托品或育亨宾预处理,能够拈抗单独注射哇巴因2.5μg、替扎尼定5μg、哇巴因复合替扎尼定(1/2ED。)的作用(P〈0.05)。结论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替扎尼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哇巴因混合替扎尼定产生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 雄性SD大鼠250~300 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物组、育亨宾或阿托品拮抗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使用Isobologram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0.25~5μg和替扎尼定0.5~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Isobologram分析显示大鼠鞘内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物,两者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P<0.05).鞘内阿托品或育亨宾预处理,能够拮抗单独注射哇巴因2.5 μg、替扎尼定5 μg、哇巴因复合替扎尼定(1/2 ED50)的作用(P<0.05).结论 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替扎尼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哇巴因混合替扎尼定产生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中枢a2-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替扎尼定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48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再予替扎尼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与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4%,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FMA及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替扎尼定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效能&;#65377;【方法】 96只SD大鼠,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成16组(n = 6):对照组&;#65380;阿米洛利组(12.5 ~ 100 μg)&;#65380;替扎尼定组(0.5 ~ 5 μg)&;#65380;混合药物组(1/2&;#65380;1/4&;#65380;1/8&;#65380;1/16)&;#65380;各拮抗组&;#65377;鞘内置管后7 d采用20 g/L的多聚甲醛溶液50 μL皮下注射方法制作炎症性疼痛模型&;#65377;观察记录2时相大鼠缩足舔足次数&;#65377;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抑制剂量(ID50)及95%的可信区间&;#65377;使用Isobolographic 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65377;【结果】 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12.5 ~ 100 μg)和替扎尼定(0.5 ~ 5 μg)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鞘内阿米洛利和替扎尼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65377;鞘内育亨宾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65380;替扎尼定及阿米洛利混合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结论】 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65380;替扎尼定可以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65377;鞘内注射阿米洛利产生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有关&;#65377;  相似文献   

7.
鲍淑娟  马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31-131
目的:以温胆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辨证应用温胆汤加减对脑血管疾病如失眠、血管神经性头痛、老年性痴呆进行治疗。结论:临床上通过温胆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替扎尼定和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以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SNL)模型。将6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0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0.1,0.5,1.0nmol)、替扎尼定组(替扎尼定1.0,2.5μg)、复合组(CHA0.1nmol 替扎尼定1.0μg,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拮抗组(CHA1.0nmol 格列本脲2.0μg,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 格列本脲2.0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CHA0.5,1.0nmol组、替扎尼定2.5μg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1.0μ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1.0μg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2.5μg组(P<0.05)。CHA1.0nmol 格列本脲2.0μg组MPE明显低于CHA1.0nmol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 格列本脲2.0μg组MPE明显低于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CHA、替扎尼定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CHA可增强替扎尼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其作用能被鞘内格列本脲所拮抗。  相似文献   

9.
张志民  曾红莲  左毅 《四川医学》2009,30(2):219-220
目的比较替扎尼定与多塞平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替扎尼定和多塞平治疗,并观察头痛程度评分变化和疗效评价。结果替扎尼定组头痛比多塞平组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2.9%、6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替扎尼定治疗紧张型头痛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扎尼定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PIN)的护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0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一般护理,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扎尼定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PIN)的护理,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肩痛病人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随机选择该院物理诊断科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检查患者62例,根据患者病情状态将其分为肩痛组30例与无肩痛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设备进行检查。结果肩痛组冈上肌病变、SA-SD病变分别为56.67%、40.00%,显著高于无肩痛组的18.75%、9.36%(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发现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相关组织损伤;临床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尽早实施治疗措施及修改康复计划,以此避免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医学综述》2013,19(5):953-95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肩托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肩托,对比两组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肩功能优良率、NR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肩托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决腹腔镜手术后肩痛问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循证护理(通过术前术后访视中的告知和指导、术中合理调节气腹压力、改良手术体位、术中术后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易发生肩痛的并发症中,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3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肩痛者1例,发生胸闷不适者1例,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与术后肩痛相关的不适主诉。本组患者发生胸闷不适1例,主要与肩及胸廓随呼吸运动而引起的疼痛有关。结论循证护理不仅可以减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故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腹腔镜手术后肩痛并发症是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肢体位和残留CO2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体位倾斜程度以及CO2气体与否放入不同,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0例,用同一套腹腔镜设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4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程度,比较术后疼痛程度。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术后抽出残留CO2气体与不抽出患者相比,术后两组肩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出残留CO2气体的患者术后肩痛程度减轻;A组与C组比较,术后两组肩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肩痛程度比A组明显。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取不同的上肢体位和手术结束时是否排出残留CO2气体对患者术后的肩部疼痛均有影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上肢外展角度应在60~70o之间,且术后抽出腹腔残留CO2,可以减轻术后患者肩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气腹压力和上肢体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LC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术中采取头高足低左倾位,A组为上肢外展≥90度、气腹压力13mmHg;B组为上肢外展≥90度、气腹压力7mmHg;C组为上肢外展≤60度、气腹压力13mmHg;D组为上肢外展≤60度、气腹压力7mmHg。比较4组患者术后肩痛的发生率。结果:上肢体位和气腹压力对术后肩痛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气腹压力及上肢外展程度小的患者术后肩痛发生率低。结论:上肢体位和气腹压力均是LC术后肩痛的影响因素,选择低气腹压并减少上肢外展程度可以有效减少肩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后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时采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单纯实施肩部控制训练,观察组的60例患者实施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预防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提升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肩部疼痛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降低肩关节半脱位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对早期康复介入防治卒中后肩痛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不仅能预防肩痛的发生,而且对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早期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可以缓解肩痛。在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上,首先应当重视预防,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包括低频等一些物理治疗,可以避免偏瘫肩痛的发生。对卒中后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我们应当针对具体原因,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挛缩、肩手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康复措施,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种方案治疗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肩痛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Bobath疗法结合肩关节松动术加针灸;B组:肩部推拿加针灸;C组:肩部中频加针灸。[结果]比较A组和B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A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B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obath疗法结合肩关节松动术加针灸治疗是治疗脑卒中患者肩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手法松解肩关节后肩关节腔内注入臭氧、玻璃酸钠及肩周痛点阻滞与手法松解肩关节后肩周痛点阻滞治疗冻结期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两种治疗方法 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组静脉全麻下手法松解肩关节后肩关结腔内注入浓度20μg/mL的臭氧20~40 mL、玻璃酸钠2 mL及肩周痛点阻滞治疗冻结期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32例,对照组静脉全麻下手法松解肩关节后肩周痛点阻滞治疗冻结期的肩关节周围炎30例,2组患者松解后均进行正规、系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3周后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麻下手法松解肩关节及周围组织后肩关结腔内注入臭氧及玻璃酸钠治疗冻结期的肩关节周围炎安全、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