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26例在我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残余主动脉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结果全组手术时间(248±56)min,体外循环时间(126±3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16)min,术中失血量(321±101)ml,术后第1d心包和纵隔引流量(354±179)ml,术后总引流量(635±232)ml,输入血液制品量(1150±455)ml,术后住院时间(11.8±4.6)d。全组无二次开胸止血,死亡3例。出院前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液流动,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分流通道内有血栓形成。结论右心房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中局部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瘤体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房房顶、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结果 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中无需要再次开胸止血,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局部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平均止血关胸时间大为缩短[(47.65±33.45)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减少[(187.26±83.82)ml],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中,控制人造血管各吻合口局部渗血是个难题,采用瘤囊壁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工血管形成腔隙,与右心房内引流方法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大量失血及长时间止血带来的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程远建  李瑞  游杰  刘林稳  李民杰  易超  王超  田祥   《四川医学》2022,43(11):1107-1111
目的 研究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在Bentall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52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分流术分为非分流组2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采用传统Bentall手术;分流组25例,在传统Bentall手术基础上行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入住ICU时长、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的心脏彩超指标。结果分流组患者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入住ICU时长、术后住院天数较非分流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入血浆、术前与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Bentall术相比,主动脉壁包裹—右心房分流术在Bentall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从而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包横窦封闭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作为A组;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1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同期行心包横窦封闭作为B组,所有病例都选自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根部手术时,A组病例采用升主动脉替换+瘤壁包裹右心耳分流手术,B组病例行升主动脉替换+瘤壁包裹右心耳分流手术同时联合行心包横窦封闭。对比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输红细胞量、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量、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次开胸止血例数、术后病死率均低于A组。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心包横窦封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治疗过程及结果,分析早期死亡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Stantord A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依据病人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 结果 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病人主动脉根部明显受累,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输血量更多,术后需要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更多,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P < 0.05~P < 0.01)。对死亡原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主动脉根部受累、术后应用CRRT和ECMO与病人死亡成相关(OR值分别为9.714,8.831,10.997,P < 0.05)。 结论 急诊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方法。根部“三明治”技术解决根部出血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主动脉远端近段吻合止血方法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1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先进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主动脉根部用自体心包片与右房建立分流,出院复查心脏彩超和主动脉电子束CT。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体外循环时间(221.33±37.98)min,心肌阻断时间(124.77±50.00)min,停循环时间(28.38±8.1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9.30±9.57)min。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因分别为不完全肠梗阻以及急性缺血性脑病,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时复查主动脉电子束CT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于人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A型主动脉夹层(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诊断为AAD并行采用预置包裹止血法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入选,并选择我科同期传统方法行全弓置换的35例AA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预置包裹组和对照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术中情况(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手术、心脏停搏及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用血量)、术后凝血功能{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对比,包括术后第一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K时间、最大血块强度})、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24 h引流量和用血量,再次开胸止血、机械通气时间、血滤治疗例数, 入住ICU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更短,术中使用红细胞量更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在术后早期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浓度、最大血块强度更高,凝血酶原时间及K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的再次开胸止血例数无明显差异,但预置包裹组术后24 h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围术期出血量、保护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以作为临床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进行常规正中开胸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无院内死亡病例,无低心排,无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P<0.001),术中无延长切口。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及心肌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少( P=0.044),术后输血量明显减少(P=0.006),术后ICU监护时间(P=0.034)及住院时间缩短(P=0.041)。观察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P=0.036)。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渗出较观察组明显(P=0.049)。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肺部渗出、减少患者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较轻,心房颤动发生率较低。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一右房分流技术减少夹层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StantordA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性应用主动脉一右房分流,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40.48±63.39)min,心肌阻断时间(149.36±47.28)min,辅助循环时间(80.60土42.69)min,停循环时间(24.20±17.04)min。心包纵隔因流量手术当日(567.38±122.66)ml,第一日(329.21±89.00)ml,术后第二日(。181.63±75.33)ml,术后第三日(148.14±63.81)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主动脉电子束CT提示主动脉根部部分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一右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明显减少夹层术后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脑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20年6月到2023年3月,17例患者首先横断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将动脉管逆插入主动脉弓部后,通过“自循环”行弓部分支血管与四分支人工血管吻合完成全脑灌注,后在体外循环下完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式包括: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1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3例)。结果 全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胸骨哆开及人造血管感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无中转延长切口情况。术后清醒时间(4.23±0.73)h,1例患者因术后脑梗死、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对其余16例患者分别在出院后3月、6月、1年进行了电话随访,随访率100%。无患者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再次手术干预、新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近端逆行撕裂、肾脏、脑部疾病情况。结论 采用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优先保证脑部灌注,减少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瘤囊-右心房分流术在主动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9年8月45例主动脉手术,其中应用主动脉瘤囊-右心房分流术 18 例.总结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发生率.结果 与未分流术组病人相比,除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二次开胸率外,分流术组病人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夹闭引流管在减少术后失血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1月38例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早期夹闭组。术前及术后24h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h、48h计算失血量。结果术前Hb、H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早期夹闭组的Hb、Ht高于持续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夹闭组术后24h、48h失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较持续引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术后失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6例实施了直视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手术径路为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切口实施房室缺修补术、经房间沟或右房切口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并与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2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有5例患者因体形肥胖术野暴露困难而延长手术切口;3例有右侧胸腔黏连,予游离胸膜腔后继续心脏手术;其余患者手术过程较顺利,均获成功,无死亡患者。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83.5&#177;65.2)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9.2&#177;21.5) min,心脏停跳患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4.3&#177;24.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177;3.1) h,术后24 h平均胸腔积液引流量(289.4&#177;117.2) mL,平均住院时间(10.5&#177;4.2) d,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间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总手术时间略长但术后胸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可完成微创径路房室缺修补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小,安全易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短,切口美观,在适用范围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3±20.7)ml和(310.4±2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63.5±34.5)ml和(675.3±3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980.6±28.2)ml和(1 250.3±2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实施主动脉弓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术式、心功能维护和有效的脑、脊髓和血液保护方法。方法14例患者在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身麻醉下实施主动脉全弓或部分弓置换术,其中男12例女2例,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12例,先天性弓部动脉瘤2例。其中5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6例行部分弓置换术,3例行全弓置换、胸降主动脉替换、象鼻支架术。5例采用血泵法血液回收输入技术。结果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8±1.23)h,降主动脉阻断时间(16.33±7.25)min,术后清醒拔除气管插管时间(17.11±10.59)h,血制品用量:血浆(872.72±586.67)ml,血小板(1.7±0.48)IU,红细胞(630.00±298.32)ml,自体血(1573.84±1584.78)ml。1例因术后引流多行二次手术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五天有一过性头晕,短暂意识消失。12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在非体外循环全身麻醉下实施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可行的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持脑灌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与传统开胸切口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B组采用传统开胸切口行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组切口长度比B组显著缩短(P〈0.01);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当日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P〈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比传统开胸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