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形态各异,且与各临床医学学科关系密切。在口腔医学中,口腔黏膜病学是与全身性疾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这些特点增加了口腔医学生学习难度,也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难点。整合医学理念将多学科理论、多技术体系进行充分融合,形成集临床医学理论、分子医学前沿与身心治疗模式于一体的理论体系。探索整合医学理念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在于加深对口腔黏膜病原理和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医学网状思维,提高其分析、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兵口腔黏膜病发病情况,为军人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WHO公布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标准器材,并根据我军实际情况需要设定了军人口腔健康调查项目,参考最新WHO黏膜炎症状标准分级方法,对某部67名男性新兵口腔黏膜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获得数据利用FoxPro 6.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黏膜病总患病率为7.5%(5/67)。其中WHO黏膜炎症状Ⅰ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疼痛)患病率为3.0%(2/67);Ⅱ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点状溃疡)患病率为1.5%(1/67);Ⅲ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片状溃疡,上覆白膜,疼痛加剧并影响进食)患病率为3.0%(2/67)。80%(4/5)患者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唇、颊黏膜。结论新兵口腔黏膜发病情况与国内大多数健康人群口腔黏膜疾病患病率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波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我院治疗的口腔黏膜病患者13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给予对照组素高捷疗口腔膏治疗,观察组进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病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在口腔溃疡、血管瘤、粘液囊肿、唇炎等病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波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疗程短,是口腔黏膜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病变18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口腔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预防口腔黏膜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87例病理诊断为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87例口腔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病例中,白斑(31.6%)、溃疡(20.3%)、慢性炎症(16.0%)、扁平苔藓(12.8%)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炎性肉芽肿(8.6%)、天疱疮(4.3%)、腺性唇炎(3.2%).此外,口腔结核与舌淀粉样变性各2例(1.1%),结节病与克罗恩病各1例(0.5%).结论 对不明原因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及按炎症治疗无效的口腔黏膜疾病必须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口腔结节病与口腔结核的鉴别诊断;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及糜烂型扁平苔藓者必须建议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32-135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湖州地区农村居民1000 例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入选者行口腔黏膜健康状况检查,分析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调查共有86 例(8.60%)患有口腔黏膜病,共检出10 种口腔黏膜疾病,其中萎缩性舌炎22 例、扁平苔藓9 例、阿弗他口腔溃疡16 例、沟纹舌7 例、口角炎1 例、唇炎1 例、白斑1 例、地图舌4 例、灼口综合征7 例、创伤性溃疡18 例。30~49 岁组、50~70 岁组、>70 岁组的口腔黏膜病总发生率均高于<30 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9 岁组、50~70 岁组、>70 岁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性别、吸烟、饮酒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喜食辣食、食用蔬菜水果频率、生活压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 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喜食辣食、生活压力、喜食烫食是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经常或每天食用蔬菜水果是口腔黏膜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较高,发病与受教育程度、喜食辣食、喜食烫食、食用蔬菜水果频率、生活压力等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病临床实践学习是不同层次口腔医学生在口腔黏膜学科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口腔黏膜病的特点,分层次临床带教、规范化教学管理,对全面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和临床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LBL、PBL、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LBL教学法(A组)、PBL教学法(B组)、CBL结合PBL教学法(C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黏膜病学考试两项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C组总体优于A、B组。结论: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科室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前身为口腔矫形科,1982年分别成立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现为上海市重点(特色)学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是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的重要科室之一,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医疗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全国口腔修复医疗,科研,教学中心之一;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卫生部委托的口腔修复高级师资及医师培训点;是国家、上海市干部口腔修复保健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0.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之一,也是临床治疗中感到较棘手的疾病,我们对28例BMS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现代口腔内科学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并符合我国医师法。目前口腔内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黏膜病学3个学科,口腔内科的实验教学涵盖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扁平苔藓(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患,病损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皮肤和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R)目前是口腔黏膜疾病中除复发性口疮外的多见病,男女都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中年人,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时发时愈,也可慢性迁延达20年以上。扁平苔藓在祖国医学中病名拟为“口蕈”、“口破”“紫癜风”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40-40
近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曾同教授指出,尽管口腔是HIV感染症状好发部位,有些病例可在急性感染期出现口腔溃疡、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颌面部淋巴结肿大、口角炎等极为常见的口腔症状,却很难引起口腔临床医师的警惕。而患者一旦出现口腔黏膜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等典型症状时,往往已到了艾滋病中晚期。由于艾滋病已在我国很多地区蔓延,因此临床上对患有这类口腔疾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以排除HIV感染。经血传播是HIV三个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口腔医疗过程中的血液接触存在着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口腔pH值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方法:恶性肿瘤患者74例,根据口腔pH值分为pH值<6.5组39例、pH值6.5~7组28例和pH值>7组7例,比较三组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结果:pH值<6.5组26例(66.67%)、pH值6.5~7组15例(53.57%)、pH值>7组4例(57.14%)发生口腔黏膜炎,三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口腔pH值对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和CDK2AP1 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组织中Bcl-2、CDK2AP1 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口腔黏膜白斑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72±1.45)%、(19.29±8.18)%和(57.20±19.37)%;CDK2AP1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62.68±11.07)%、(25.68±8.17)%和(7.87±2.18)%。Bcl-2和CDK2AP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口腔病变恶性程度增高,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Bcl-2 表达水平上升,而CDK2AP1 表达水平降低,这2 个指标可能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一条件致病性真菌中主要一属,主要是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内脏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可为原发性但大部分为继发性感染,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深部真菌病之一.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放射治疗、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技术的广泛进行,特别是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机体及口腔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降低,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患病率增加了3~5倍,现在,口腔念珠菌病已成为口腔黏膜病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湖南省口腔黏膜病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 学湘雅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筛选、去重、归类后,对疾病病种、性别及年龄分布进行分 析。结果:21 972例口腔黏膜病中,40~49岁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1:1.05,按病种分类前9位分别是复发性口腔 溃疡(27.17%)、灼口综合征(15.72%)、口腔黏膜下纤维化(14.75%)、口腔扁平苔藓(10.38%)、口腔白斑(4.21%)、创伤性 溃疡(4.14%)、慢性唇炎(3.47%)、口腔真菌感染(3.26%)、萎缩性舌炎(2.74%)。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28.65%)、灼口综 合征(23.70%)及口腔扁平苔藓(13.31%)是湖南省女性口腔黏膜病前3位病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湖南省男性最好发的 口腔黏膜病(28.56%)。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灼口综合征及口腔扁平苔藓是湖南省女性高发的口腔黏膜病,口腔黏 膜下纤维化是湖南省男性最好发的口腔黏膜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用放大镜在提高口腔黏膜病临床诊断效率中的作用及其最适合的临床使用参数。方法:选取24例斑块型口腔扁平苔藓及均质型口腔白斑病病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经肉眼视诊和医用放大镜辅助视诊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医用放大镜辅助视诊对口腔黏膜病诊断的主观有效率、使用体验并探讨其最适合的临床使用参数。结果:医用放大镜辅助视诊鉴别斑块型口腔扁平苔藓及均质型口腔白斑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100.00%、95.83%,均高于肉眼视诊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89.47%、80.00%、87.50%)。医生使用的主观评价认为医用放大镜辅助诊断的有效率为91.76%。口腔黏膜病临床诊治最适参数为放大倍数3.5倍,工作距离400?mm。结论:医用放大镜能够有效提高口腔黏膜病的视诊诊断效率,且具有方便、实时的特点。推荐临床使用参数为放大倍数3.5倍,工作距离400?mm。  相似文献   

20.
口腔黏膜溃疡病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差,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几年来,经反复研究实践,自配中药散剂(口炎散)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