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失眠又称不寐,是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入寐。病因病机可由于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大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化热扰胃;或肝大扰神,均可使心脾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3.
4.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以阳不入于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而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介绍了治疗失眠患者三例的辨治经过。  相似文献   

5.
失眠乃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临床多因肝阴不足,心神不安所引起,但辨证施治应综合考虑,凡能引起阴阳失和,阳不入阴者皆可导致失眠。故临床应辨证论治,把握本质病机,注重内脏的调治,以求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邢本香 《陕西中医》2005,26(10):1108-1109
笔者在临床上以“通”法治疗失眠,效果良好,现报告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下垂的治疗需辨清寒热虚实,在辨证论治的基拙上施治,不能单单以中气不足概之。  相似文献   

8.
<正>失眠,又称为"不寐",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健康。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失眠的论述,《灵枢.邪客》云:"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  相似文献   

9.
10.
<正>石志乔主任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0多年勤研岐黄术,学验俱丰,自拟双合苏夏汤(方剂组成:百合、合欢花、紫苏叶、半夏、夏枯草、黍米、茯神、炙远志、首乌藤、酸枣仁、生百部)治疗失眠疗效颇佳,兹择验案5则,简介如下。1肝郁化火,佐以平肝降火例1.王某某,女,48岁。2013年3月20日初诊。1周以来,因家事烦扰,心绪不佳,入睡困难,乱梦纷纭,急躁易怒,头晕胀痛,不思饮食,口渴喜饮,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栗锦迁教授抓住阳不入阴,阴不含阳为失眠之基本病机特点,随证化裁,灵活加减,疗效确切。本文分别从痰热扰心、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三个证型论述其治疗失眠之施治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通脉的代表方,临床用于血虚寒凝证。失眠,其病机在于阴阳失交,阴虚则不能纳阳,阳虚则不能入阴。笔者以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证失眠1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清泉 《中医杂志》2014,(18):1555-1557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尽管目前中医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没有治疗经验可谈,但是在历史上,中医曾多次参与"出血热"疫情的控制与治疗,并获得良效。从发病表现上,埃博拉出血热符合《伤寒论》少阴病发病规律。埃博拉出血热本次发病多为两经并病,故病重而亡多。据此目前初步分为四期:发病初期少阴太阳并病,吐利期少阴太阴并病,出血期少阴太阳蓄血并病,厥脱期少阴厥阴并病,临床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主治从少阴,兼顾热毒湿气,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4.
单德成 《江苏中医药》2009,41(11):42-42
周玉麟(1918—2005)主任中医师,乃常州市名中医,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上海名医俞同芳,悬壶60余载.匠心独运.毕生寝馈于经典著作.悉心钻研各家学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疗失眠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导师俞承烈主任中医师是浙东名医范文虎第四代传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临证三十余载,对失眠症的治疗颇有心得。现介绍其诊治失眠验案5则。1胃病不寐案胡某,女,53岁。2012年11月28日初诊。3月前因进食不畅、胃脘痞闷而检查胃镜提示:(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局部萎缩性肠上皮化生,淋巴滤泡形成,Hp(++)。因担心忧虑导致夜来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常常需要2~3h方能入  相似文献   

16.
咳嗽的发病原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病后肺气虚弱或先天肺脾肾不足密切相关.其病在肺、脾、肾,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风邪犯肺及湿困肺脾,虚者多为肺肾阴虚和肾不纳气.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因外感或内伤所致的肺气壅滞,肺气上逆是咳嗽的病理生理特点,并在临床给予分型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方验案2则     
任德旺 《山西中医》2012,28(1):41-41
《伤寒论》是一部以外感病为主论述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笔者采用《伤寒论》方治愈2例疑难病例,介绍如下。例1:郭某,男,38岁,2011年8月21日初诊。咳嗽、气喘半月余。每天下午3点左右和晚上3点左右开始咳嗽,持续气喘约1 h。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每天下午和晚上3点左右,全身一阵发冷,随后出现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99-701
目的:总结杨秀清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典型病案进行浅析,总结杨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结果:杨教授认为痹病发病的根本在于人体营卫功能失衡,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补益正气,治疗大法应扶正祛邪,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结论:杨秀清教授治疗痹病通常辨证为湿热邪阻,脾肾亏虚、痰湿中阻,肝肾亏虚、阴虚内热,风寒湿闭阻四个证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杜少辉教授携团队用伤寒经方治疗30余名COVID-19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COVID-19患者多舌苔厚腻,然一味使用芳香化湿类药物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回归《伤寒论》,杜教授遵清代医家张志聪之法,从《伤寒论集注》结胸证辨治,认为其病机为邪结于胸,太阳正气不能出入,太阳气结而水道不利。故治当温阳化气、通利水道,水道行则气结亦解。遴选COVID-19确诊患者病案1则,略示杜师运用大小陷胸汤、大陷胸丸、桂枝人参汤、泻心汤等经方化裁诊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66-467
姜建国临床从脾胃入手治疗各种疑难疾患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治疗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脾胃之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活用变法思维,以调理脾胃、恢复胃气为最终治疗目的。治病必求于本,联系五脏相关,平调脏腑功能,临床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