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短节段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压髓核摘除、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双侧固定21 例,单侧固定32 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53 例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达到骨性融合.出血量、手术时间及ODI评分两组相比较,单侧内固定组优于双侧内固定组.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加取髂骨、关节突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年。优25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有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索再次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B组34例为内固定融合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在2005-01-2009-02期间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内固定组).并随机抽取18例同期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髓核摘除的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内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9-2009-09,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本组随访观察1~3年,平均2年,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5%。结论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单间隙、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A组行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B组行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应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观察腰腿痛复发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90.57%,B组优良率为6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为84.91%,B组优良率为50.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行椎板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腰腿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同时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53例采用单侧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A组),49例采用双侧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B组)。;结果在手术刨伤、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多方面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等同于双侧钉棒内固定,但手术适应证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侧通道下减压植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1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组52例、双侧组60例。单侧组行单侧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双侧组行双侧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减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双侧组;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P0. 05),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 05),但两组术后椎间融合率、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单侧/双侧通道下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且单侧通道下减压植骨内固定具有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髓核摘除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0-01—2012-09诊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随机分为髓核摘除单侧Cosmic固定组18例(非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18例(融合组)。结果 2组获得平均随访21个月(12-26个月)。2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后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手术节段及腰椎ROM较术前明显减小,邻近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能保留固定节段及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方经关节突入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7例均为L1~L3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行单侧小关节切除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13例;行双侧小关节切除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由术前的(88.1±5.8)%改善为术后的(47.9±4.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54,P=0.003);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4.1%(16/17),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及重要血管等损伤,术后无植骨不融合和内固定失败。结论后方经关节突入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其中L1/L25例,L2/L38例,L3/L410例。均采用经椎间孔单枚Cage植骨融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例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偏斜。随访23~52个月,平均40.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0.04±2.12提高到随访23个月时的24.13±3.39,优良率为91.3%。2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为95.8%。结论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不破坏健侧结构,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内固定费用低,神经功能康复好的优点,是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和传统双侧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分别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人术和传统双侧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140min和1。0~170min,平均101min和12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350mL和150~420mL,平均174mL和242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单侧组平均25.2个月,双侧组平均26.4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单侧组优良率为96.4%,双侧组优良率为9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结论与双侧固定相比,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蔡鑫  施咏毅  陆祯  王震  姜宏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73-87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4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组(A组),单纯髓核摘除手术组(B组),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组(C组);其中A组219例,B组115例,C组87例。根据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及随访时病变椎间隙高度并观察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据此对各组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7.4年(5~10年)。A组219例中优良184例(优良率84%),差35例;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3.07±1.75)mm,31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B组115例中优良102例(优良率89%),差13例;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4.91±1.63)mm,18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C组87例优良81例(优良率93%),差6例;病变间隙高度随访中无明显丢失,21例出现邻近间隙的退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体间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PLIF技术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66岁,平均57.5岁。病程1~8年,平均36.5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1°退变性滑脱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例。术前患者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6.5±1.1)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出血量(340±9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5)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获优18例,良2例。结论对于单节段病变,且只需要单侧操作即可完成减压和椎间融合者,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行后路椎体融合内固定术中,椎弓根钉置入不可避免会损伤邻近关节突关节。目前一致认为单边固定因保留一侧关节突关节可明显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但仍缺乏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及不同节段退变发生率的长期随访研究。目的:对比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单边或双边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101例行PLIF手术的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单边固定42例,双边固定59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邻近节段分为三个节段:第1个近端邻近节段、第2个近端邻近节段及远端邻近节段。依据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估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评价腰椎功能。结果:单边固定组第1个近端邻近节段、第2个近端邻近节段及远端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57.1%(24/42)、45.2%(19/42)、38.1%(16/42);双边固定组第1个近端邻近节段、第2个近端邻近节段及远端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72.9%(43/59)、68.0%(40/59)、50.8%(30/59)。两组第1个近端邻近节段和远端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第2个近端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单边固定组和双边固定组的ODI评分分别为25.6±5.9、28.4±5.2,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503,P=0.014)。结论:对于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边固定者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低于双边固定者,尤其对于第2个近端邻近退变节段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近6年,我科采用微创小切口开窗法单纯腰髓核摘除术926例,突出椎间盘切除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36例,腰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钉棒内固定术126例,腰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间植骨钉棒内固定349例。结果本组术中硬脊膜损伤脑脊液病6例,16例神经根牵拉术后出现小腿肌力减退,经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小腿肌力逐渐恢复,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8.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椎间融合和内固定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患者的职业需要及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2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不稳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MED术后复发3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系统经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行神经根管减压和内固定后症状缓解。随访21~36个月,平均31.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7±0.6分,术后3个月时为1.9±0.9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3个月时Kim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Kim优良率为96.6%,满意率为96.6%。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3.1%,1例可能融合和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