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3例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8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5例保留原内固定物。3例Ⅰ期植骨。Ⅱ期内固定加植骨术7例。术后应用抗生素2-3周。[结果]经8-48个月随访,平均23.5个月。骨折愈合11例。部分愈合1例,不愈合1例。1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存在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或骨愈合不良,需要手术治疗。感染轻者病灶清除后可保留内固定物。感染重或内固定物松动者行病灶清除同时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X线片表现是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股骨取内固定物术后感染的诊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股骨骨折取内固定物术后感染病例10例,发病部位及原始内固定材料:股骨干7例,原始内固定材料髓内钉6例,钢板1例;股骨粗隆间2例,原始内固定材料髓内钉1例,钛板1例;股骨髁上1例,原始内固定材料为普通解剖钛板.原始损伤均为闭合骨折.原始内固定手术方式均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内固定物手术之前均无感染迹象.在彻底清创、扩髓、开槽刮除病灶和高压脉冲冲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灌洗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术后13 ~3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感染无复发.[结论]切开复位术式和取内固定术中清创不彻底可能是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彻底清创和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是治愈股骨取内固定物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清创在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1.6岁。胫腓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5例,肱骨远端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1例。其中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14例。骨折后均采用非髓内固定手术方式,内固定术后5~10 d,平均7 d发生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对所有患者在保留内固定物的前提下,应用EIC5872 70型等离子射频消融刀头和CoblatorⅡ型等离子手术系统,采用消融模式清除感染病灶,强度选择在6~9档;手术过程中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作导电液;病灶清除后脉冲冲洗伤口,并在内固定物表面放置灌洗管和引流管,术后持续灌洗引流并全身抗感染治疗。采用骨感染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伤口均治愈,无感染复发。X线片示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个月,未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或骨不连。其中4例于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物,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无感染复发。结论等离子射频清创在保留内固定物的前提下,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效果确切满意,可有效避免二期手术内固定、感染性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无效内固定物,单臂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病灶内置管持续冲洗4~6周,全身配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结果:9例在术后8个月骨折愈合,1例在术后2个月感染控制,8个月后二次植骨骨折愈合,1例术后三个月感染控制,10个月后外固定针松动,骨折未愈合,去除外固定后行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复发,经再次清创,闭式冲洗6周,应用敏感抗生素2个月后感染控制,8个月后骨折愈合。结论:股骨远端感染性骨不连的外科治疗应遵循:彻底清创,包括无效内固定物,坏死组织,小的无血运碎骨块;单臂外固定器固定是有效的;病灶内置管冲洗,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对结构性骨缺损可考虑植骨,部分缺损不稳定者适当相嵌短缩骨折端增加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注重心理治疗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均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14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2例因骨折尚未愈合,内固定物予以保留,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天。结果:16例中14例已取出固定物的患者窦道、切口甲级愈合,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4天ESR、CRP降至正常。2例未行内固定物取出者,拔除引流管后15天-1个月,患处再次出现疼痛、肿胀及硬块,第2次施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机中污染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的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式与时机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自2004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程超过3个月、未改变原固定方式的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内固定方式:髓内针34例,钢板15例,混合固定13例.骨折均愈合或基本愈合,在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脉冲冲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灌洗术进行治疗.结果 经术后1~3年随访,62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感染复发.结论 在感染可以控制的情况下,保留原内固定物,待骨折愈合后再根治感染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内固定迟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20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6例应用抗生素灌洗,内固定物保留,术后应用抗生素14~21d。结果:20例取出内固定物者,切口甲级愈合;ESR、CRP术后14d降至正常。6例保留内固定物者,引流管1个月拔除,1例2个月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及硬节,2次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感染,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自2007-01—2012-10诊治的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32例分别采用敞开换药、病灶清除一期闭合伤口,结合灌洗引流、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18例取出内固定装置,14例保留原内固定物。结果本组均获得平均18(12~48)个月随访。所有伤口均愈合,骨折愈合27例,骨折部分愈合1例,4例髋臼粉碎性骨折断端部分骨质吸收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8例髂骨翼骨折术后感染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其中5例经清创及负压吸引后治愈,2例经清创及内固定装置取出后伤口愈合;1例因髂骨翼缺血导致骨坏死,经内固定取出及去除部分坏死骨后伤口愈合。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置入位置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减少骨盆骨折术后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股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物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股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保留内固定物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对收治的12例股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行保留内固定下扩创,术后抗感染及持续灌洗等治疗.结果12例感染得到控制、创面愈合,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骨折愈合.结论通过扩创、灌洗、负压引流及中药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内固定术后感染疗效确实肯定,避免二期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6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别采用敞开换药、病灶清除一期闭合伤口、灌洗引流、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其中21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10例保留原内固定物,5例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经13~71个月随访,骨折愈合34例,部分愈合1例,不愈合1例;1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 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后果严重,应及时诊治,采用多种方法积极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下腰椎病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腰椎病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后并发急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1月-2009年12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中22例并发急性感染,回顾性分析感染后的治疗过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3.8岁。患者于术后5-21 d出现感染。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者18例(清创后取出内固定器2例,单纯清创16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取出内固定器的2例患者均Ⅰ期愈合;单纯清创的患者中13例Ⅰ期愈合,3例未好转,再次清创并取出内固定器后伤口愈合。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经治疗后1例好转,3例未好转,延期行病灶清除并取出内固定器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平均27.5个月,无患者出现再感染。患者中18例于4-6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结论下腰椎病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一旦出现急性感染,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否保留内固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2.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Infections following osteotomy and internal fixation must be treated aggressively. The plan of treatment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continued immobilization of the part during healing, 2) removal of any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after the osteotomy site is stable, 3)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debris, and 4) use of an appropriate antibiotic over a sufficient time period (including a few weeks after removal of an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A report was made of a case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that may have resulted from undertreatment of a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4.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或软组织坏死缺损的患者,总结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规律。方法: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21例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或软组织坏死缺损的患者,术中拆除内固定材料,清除骨髓炎病灶,用旋转皮瓣、肌瓣转移、植皮、髂骨植骨等方法,术前术后用敏感抗菌素。结果:病人骨髓炎症状消失,2例需再次髂骨植骨,3个月-1年内拆除外固定支架,无1例截肢。优良率71.4%。结论: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内固定术后骨髓炎或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病人,可有效地消除骨髓炎,并同时保持骨折的稳定性,保证骨折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二期反式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8年1月,收治17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肱骨头坏死或骨不连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63.8岁。初次内固定术后19~66个月确诊发生感染,平均34.8个月。关节腔液体微生物培养14例阳性、3例阴性。术前Constant评分为(36.41±8.65)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为(31.06±7.4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9±0.99)分。肩关节前屈(45.88±12.46)°,外展(42.18±12.31)°,外旋(16.76±4.92)°,内旋达臀部9例、腰骶关节3例、L35例。一期扩创、内固定物取出及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消失后行二期反式肩关节置换。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3.0~6.5个月,平均4.2个月。结果两期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感染复发、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2.0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09.00±23.66)°、外展(98.53±16.92)°、外旋(41.41±6.82)°,内旋达腰骶关节5例、L38例、T124例,Constant评分为(64.88±8.70)分,ASES评分为(65.18±8.10)分,VAS评分为(2.94±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X线片复查示均无假体松动。结论二期反式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肱骨头坏死或骨不连,能有效控制感染复发,改善肩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二期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二期THA手术治疗的成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岁。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例。术前行关节腔穿刺液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一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感染病灶,植入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停用抗生素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间隔1个月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结果 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6~8周,平均6.4周;口服抗生素6~9周,平均6.7周。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6~14个月,平均9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或新发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74.6分(64~8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0.9分(86~97分)。结论 二期THA手术治疗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术后近期无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植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除原内固定、重新内固定或外固定,并应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0例,全部为无菌性骨不连。断端应用ARBX植骨20例,混合自体髂骨移植9例。结果20例随访1年2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8个月。20例应用ARBX植骨治疗的骨不连中,18例完全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未愈合。无1例骨感染发生。结论重新内固定或外固定,避免了原手术方式存在的引起骨不连的内在因素;A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经VSD灌洗引流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中骨折术后感染31例,外伤后骨髓炎4例,无明显诱因出现的慢性骨髓炎2例。有内固定物的病例予以拆除原内固定,所有病例清创后应用VSD灌洗引流2周后,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6个月后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万古霉素骨水泥,混合植骨。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10~24)个月。其中35例经VSD灌洗引流、清创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患者感染获得控制,平均疗程3.4(3~6)个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清创、持续VSD灌洗引流后,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临床痊愈34例,基本痊愈1例,愈合差2例,治愈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采用彻底清创、持续VSD灌洗引流、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感染,是较好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Polzer H  Neu J 《Der Unfallchirurg》2012,115(6):552-553
A 63-year-old patient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mellitus and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sustained a displaced fracture of the upper ankle joint. The fracture was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but 6 months later a delayed infection developed. Partial implant removal and a single lavage were performed. With persistent signs of infection full implant removal and subsequently debridement and lavage were carried out 3.5 months later followed by arthrodesis of the upper ankle joint. The arbitration board decided that the treatment applied after diagnosing the delayed infection was not sufficient which led to a delay in appropriate treatment. However, whether the arthrodesis of the upper ankle joint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 could not be prov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1i例腰椎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35~68岁,平均48.5岁。腰椎间盘摘除或腰椎内固定术后13~176周出现感染,平均47周。全部病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1例取出后路内固定物,骨质疏松严重,未行前路内固定。结果残余椎间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微球菌2例,短杆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阴性4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II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9个月,平均35.6个月。术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1)分,与术前(9±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能迅速缓解腰痛症状,术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