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临床化学实验室室内质控方法的简便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尽管质控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原理较易理解,但由于选择和设计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需要计算机的辅助,如质量质量控制模拟程序和质量-实验效率模型[1],这就限制了在实验室的定量应用。我们推荐利用表格作为实际质控设计的方法,用它来选择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值个数(n)。我们建立了单规则固定限质控方法和改编的 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2]。目前,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方法多采用Levey-Jen-mings质控图法,判断失控的界限为平均数加减3倍标准差。采用此种质控方法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没有考虑测定方法本身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中,为了提高误差检出概率和降低假失控概率,往往要选择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每批测定2个或多个浓度水平质控物。每一浓度质控物都必须绘制1份Levey-Jennings(简称L-J)质控图,这样必须绘制多份L-J质控图。为了更方便记录,可制作单个Z-分数质控图来显示所有质控物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实验室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ISO 15189:2012的相关规定,建立一套适宜的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体系。方法使用仪器配套的高、中和低3种水平质控品对全血细胞常规分析22个项目进行检测,绘制Levey-Jennings控制图,每月或每批次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宜的室内质控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立、新质控靶值和标准差的设定和质控规则的选择等。新批号质控设定靶值时,MCV、HCT和MCHC应采用至少20个值的均值,而其余项目可以采用10个值的均值;同一项目不同水平和不同品牌以及相同品牌不同仪器之间,某些项目CV值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水平、不同仪器设立相应的质量目标以及新批号的SD值。MCV、HCT和MCHC根据质控品特点,质控图存在漂移现象,因此采用1_(3s)和2_(2s)规则,其余项目则采用1_(3s)、2_(2s)和10x规则。结论在符合ISO15189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宜的室内质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rubbs法结合±3s、±2s和7T规则在乙型肝炎两对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中的临时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方法查阅同一质控批号的ELISA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的连续20批室内质控数据,并对Grubbs法结合±3s、±2s和7T规则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LIS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定量测定中20次测定值均处于在控状态;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定量测定中Grubbs法显示20次测定值均处于在控状态,但第13次测定结果违反了±2s规则,判定为警告状态,保留数据,且予以注意,积极分析原因,避免后续的检测继续警告甚至失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测定20次测定值均处于在控状态。结论 Grubbs法结合±3s、±2s和7T规则能作为ELISA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时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常规化学项目的西格玛(σ)值,制订个性化质控规则并实践于室内质控,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伯乐常规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应用伯乐unityTM质控软件计算σ值及推荐个性化质控规则,并将其应用于室内质控6个月,评价各项目σ值、误差检出率、假失控率应用前和应用后的变化。总误差选用参考《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WS/T 403-2012》,变异系数来源于6个月室内质控数据,偏倚来源于Bio-Rad常规化学质控全球实验室对等组比对数据,测定项目包括淀粉酶(AMYL)、总胆固醇(T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钾(K)、钠(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应用13s/22s(N=2)质控规则,统计6个月数据,室内质控水平1各项目σ值分别为AMYL 9.37,TC 4.64,CK 7.32,LDH 4.85,K 7.28,Na 4.83,ALT 3.93,AST 3.28;室内质控水平2各项目σ值分别为AMYL 10.47,TC 3.57,CK 7.32,LDH 4.87,K 7.92,Na 3.27,ALT 9.75,AST 6.73。应用个性化质控规则后室内质控水平1各项目σ值分别为AMYL 8.65,TC 7.16,CK 7.24,LDH 4.96,K 6.29;室内质控水平2各项目σ值分别为AMYL 7.35,TC 4.86,CK 7.58,LDH 5.39,K 6.97。结论AMYL、TC、CK、LDH、K应用效果良好,个性化质控规则应用后,保证误差检出率>90%情况下,假失控率明显降低。Na、ALT、AST个性化质控规则应用值得探讨,需强大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对2种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比较,优选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控制范围的设定方法。结果 2种方法中,以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再用前3个批次的加权平均不精密度(CV%)计算的标准差(s),失控率和控制效果更加令人满意。结论用加权平均CV%计算的s值来设定质控的控制范围,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CellDyn1700血液分析仪质控规则。方法根据CellDyn1700血液分析仪所做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确定仪器的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根据公式:ΔSec=[(Tea-|bias|)/s]-1.65计算出临界系统误差,然后参考王治国等人制作的单规则固定限和多规则质控选择及设计表格,选定合适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值个数(n)。结果CellDyn17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细胞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选择1-2.5s规则(n=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选择1-2s规则(n=1),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选择Westgard多规则13s/22s/R/4(n=2)。结论试验测定项目不同,测定值个数不同,选择的质控规则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统计上海地区PCR实验室HBV DNA常规条件下前20次室内质控数据的不精密度(CV),以测出的均值(x珋±s)绘制质控图,分别采用13s/22s的多规则质控方法和Levey-Jennings单规则质控方法,判断前20次室内质控数据CV分别为≥10%、5%~10%和1%~5%范围内A、B和C 3家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数据,分别分析其失控检出能力。结果分别采用13s/22s多规则和Levey-Jennings单规则质控方法。当HBV DNA室内质控品低、高两个浓度分别为5×104和5×106IU/mL时,CV为14.96%和12.15%的A实验室均未正确检出失控数据;CV为6.49%和5.00%的B实验室检出2个随机误差引起的失控数据;其CV为4.36%和2.43的C实验室,采用13s/22s多规则质控方法检出3个系统误差引起的失控数据,采用单规则质控方法未检出失控。结论 PCR检测HBV DNA当实验室前20次室内质控数据CV≥10%时,无论采用单规则还是多规则质控方法均不能正确检出失控;实验室应设定自己实验室最低要求的CV,并采用多规则质控方法,以提高系统误差的失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血液分析仪试验项目选择质控方法即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值个数 ,以了解他们满足临床或医学实用性质量要求的情况。方法  1.对每项试验以“允许总误差”形式规定质量要求 ;2 .确定每项测定方法稳定操作下的不精密度或标准差 (s)和不准确度或偏倚 (bias) ;3.查找操作过程规范 (OPSpecs)图 ;4 .画出操作点 ;5 .评价候选质控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 (Ped)和假失控概率 (Pfr) ;6 .选择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结果个数。结果 血红蛋白、白细胞、MCV、MCH使用 13 .5s质控规则 (N =1) ,红细胞、MCHC使用 13s质控规则 (N =1) ,红细胞压积使用 12 .5s质控规则 (N =1) ,血小板使用Westgard多规则 (13s/ 2 2s/R4s/ 4 1s/ 10 x) (N =2 )均可达到 90 %的Ped。结论 对所有血液分析仪试验项目均能采用类似方式进行质控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Westgard多规则和六西格玛管理(简称Westgard西格玛规则)优化即时检验(POCT)项目血糖室内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规则,验证新质控规则的适用性。方法统计该中心检验科POCT血糖在新室内质控规则使用前(2016年6—12月)和使用后(2017年1-7月)的失控率;根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月室内质控反馈数据,统计POCT血糖的正确度、精密度和总误差;计算σ值,根据σ值的质控规则,优化POCT血糖室内质控方案。结果 POCT血糖新质控规则使用前为1_(3s)、2_(2s)、R_(4s)和4_(1s),其检测质控总次数为428次,失控总次数为23次,总失控率为5.37%。新质控规则使用后为1_(3s)、2_(2s)和R_(4s),POCT血糖质控总次数为424次,失控总次数为14次,总失控率为3.30%。新质控规则使用前POCT血糖低值、高值质控平均偏倚(Bias)分别为3.14%、1.93%,新质控规则使用后平均Bias分别为3.93%、2.85%。新质控规则使用前POCT血糖低值、高值质控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9%、2.16%,新质控规则使用后平均CV分别为3.09%、2.31%。新质控规则使用前POCT血糖低值、高值质控平均σ值分别为5.64、8.37,新质控规则使用后平均σ值分别为5.20、7.42。结论应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设计POCT血糖室内质控规则,可提高检验质量和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解脲支原体(UU)DNA荧光定量PCR室内质控物,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分别留取Ct值为24~25(阳性)和32~33(弱阳性)标本和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待留取到15mL时充分混匀,按每管150μL分装作为室内质控物。前20次检测采用"即刻法"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质控范围内,20次以后绘制Levey-Jennings图,确定靶值、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采用Westdard多规则质控方法对自制室内质控物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在Unity Real Time(URT)系统中使用质控规则配置操作导出UU-DNA的功效函数图(OPSPecs图),根据OPSPecs图设置质控规则。结果131次实验中,前20次采用"即刻法"判断室内质控物;20次以后采用Levey-Jennings图判断,质控品稳定,质控规则合理。结论用临床分泌物混合液制备UU-DNA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物品,制备方法简单,测定结果稳定,可作为实验室检测UU-DNA项目的质控品;依据OPSPecs图设置分子生物学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规则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2.
Cell Dyn-1700血液分析仪质控规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磊  潘逸茹  鲁美教 《检验医学》2005,20(4):370-372
目的 选择Cell Dyn-1700血液分析仪质控规则。方法 根据Cell Dyn-1700血液分析仪所做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确定仪器的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根据公式:ASec:=[(Tea-│bias│)/s]-1.65计算出临界系统误差,然后参考王治国等人制作的单规则固定限和多规则质控选择及设计表格,选定合适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值个数(n)。结果Cell Dyn-17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细胞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选择1-2.5s规则(n=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选择1-2s规则(n=1),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选择Westgard多规则13s/22s/R4s/41s(n:2)。结论 试验测定项目不同,测定值个数不同,选择的质控规则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应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结合Levey-Jennings质控图对TEG分析仪进行日常室内质量控制与分析,持续改进检验质量,提高实验室TEG检测的精密度。方法应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Levey-Jennings质控图及同一批号质控品每日对TEG测定参数R值、K值、Angel值、MA值连续12个月进行室内质控监测分析,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观察检验控制效果。结果应用此质量控制方法来及时纠正、分析和改善TEG室内质量控制中的系统错误,R值、K值、Angle值、MA值平均CV%值2019年1~6月为20.33%、13%、3.6%、9.65%;7~12月则分别减低为9%、3%、1.28%、5.35%。结论 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及Levey-Jennings质控图用于TEG室内质控检测结果可提升TEG临床检测结果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4.
XS-1000i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规则的选择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为XS-1000i血液分析仪选择质量控制(下称质控)规则。方法根据XS-1000i血液分析仪所做的室内质控和全球质评确定仪器的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利用操作过程规范图(OPSpecs)法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值个数(n)。结果试验测定项目不同,测定值个数不同,选择的质控规则也不同。低值:WBC选择13s/22s/R4s/41s/10x规则(n=3),RBC、MCV选择13s规则(n=2),HGB、PLT选择13s/22s/R4s/41s/10x规则(n=2);中值:HGB选择13s/22s/R4s规则(n=2),WBC、RBC、PLT、MCV选择13s规则(n=2);高值:WBC、PLT、MCV选择13s规则(n=2),RBC、HGB选择13s/22s/R4s规则(n=2)。结论临床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操作过程规范图选择质控方案,从而有效控制实验室分析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ELISA法检测HBsAg室内质控方法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LISA法测定HBsAg的室内质控方法 .方法 选择一个阳性(0.5mg/ml)质控品和一个阴性质控品,采用L-J的室内质控方法 和对阳性、阴性质控品进行检测,采用12S、13S质控规则和Icutoff(+)、Icutoff(-)质控规则对ELlSA法测定HbsAg进行室内质控.结果 检测0.5ng/ml质控血清20天,得20个s/co值,经统计得20个s/co值的X为1.984,SD为0.551,CV为27.8%.2月份74个阳性(0.5ng/ml)质控结果中,最大的s/co值为3.01,最小值为0.952,按12S、13S质控规则无失控和警告结果,而按Icutoff(+)有一次失控,2月份74个阴性质控品测定结果中最大值为0.653,均小于1,按Icutoff(-)质控规则本月阴性质控品无失控,即无假阳性结果 .3月份96个s/co结果 的时段均值(x)为1.746,时段标准差(SD)为0.5385,时段CV为30.8%,按12S、13S质控规则仅有一次警告,按Icutoff(+)规则也无失控.3月份96个阴性质控品测定结果 中有一次阴性质控品检测的s/co结果 大于1.按Icutoff(-)规则判断本批次为失控.结论 ELISA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商应标明试剂的灵敏度或检测低限,ELISA法的室内质控品应选择一个灵敏度(或检测低限)浓度处的室内质控品,采用于Icutoff(+)规则用于监控检测结果 中的假阴性;同时选择一个阴性质控品,采用Icutoff(-)用于监控检测结果 的假阳性,不能按统计学方法 来选择什么样浓度的质控品或按经验选择s/co值在2~4相当浓度的质控品,而用L-J室内质控方法 进行ELISA法检测过程的室内质控,本作者认为意义不大,但其可用于评估和监测ELISA法检验过程中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实验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的质量水平,选择各常用项目适宜的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规则,以期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优化质控工作的成本-效益比率。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室内质控数据,计算不精密度,利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回报数据计算偏倚,按公式计算各检测项目的西格玛值;在Westgard西格玛规则图上根据不同的西格玛值选择合适的质控方案。结果使用两个水平质控品时,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西格玛值大于6,应采用13s质控规则;白细胞计数西格玛值大于5且小于6,应采用1_(3s)/2_(2s)/R_(4s)质控规则;红细胞计数西格玛值大于4且小于5,应采用1_(3s)/2_(2s)/R_(4s)/4_(1s)质控规则;而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水平西格玛值均小于3,应采用1_(3s)/2_(2s)/R_(4s)/4_(1s)/8_X质控规则。结论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检测项目西格玛值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规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西格玛性能验证图评估采供血机构实验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项目性能,并帮助选择适当的质控规则和每批质控测定值数量。方法随机选择10家既参加了全国采供血机构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又上报了ALT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用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中ALT项目的允许总误差(20%、16%)作为质量规范,计算实验室的西格玛(σ)值并绘制西格玛性能验证图。根据西格玛性能验证图上实验室所处区域,为各实验室选择适当的ALT质控规则、每批质控测定值个数(N)和批数(R)。结果采用国家标准评价ALT性能时,10家实验室中有4家实验室的σ≥6,可选择使用13s规则,N=2,R=1;有2家实验室处于5≤σ6,采用13s/22s规则,N=2,R=1;有2家实验室4≤σ5,可采用13s/22s/R4s/41S规则,N=4,R=1或N=2,R=2;有2家实验室σ4,选择13S/22S/R4S/41S/规则,N=4,R=2或N=2,R=4。采用卫生行业标准时,10家实验室中只有2家实验室σ≥6;1家实验室5≤σ6;2家实验室4≤σ5;有一半实验室(5家)σ4,可选择对应的质控规则和测定值数量。结论西格玛性能验证图能直观地显示不同实验室ALT项目的性能,对《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ALT质控方法进行补充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质控工具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室内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计划(EQA)HBV DNA项目评价界限(0.4LOG)作为允许总误差(TEa),并与根据文献报道设定的TEa(0.95LOG)比较。以该实验室高、低两个水平室内质控品累积变异系数(CV)作为不精密度的估计值,以参加EQA的百分差值作为实验室的偏倚(Bias)估计,应用标准化方法决定图、Westgard质控选择表格、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及标准化σ性能验证图的质控工具来评价方法的性能及选择质控规则,并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结果 TEa为0.40LOG,高水平室内质控评价方法性能为临界水平;低水平为方法不可接受,高、低两个水平在保证90%分析质量,质控物测定数为2时无合适的质控规则,需增加质控物测定数和检测批次。TEa为0.95LOG,高、低水平评价方法性能均为优秀,高水平可选择质控规则为1_(3s)(N=2,R=1),低水平可选择1_(3s)/2_(2s)/R_(4s)(N=2,R=1)。QGI提示高水平需改进正确度与精密度;低水平需改进精密度。结论质控工具可评价HBV DNA检测系统的性能,结合QGI分析方法性能较差的原因,可指导实验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现有的检测方法的实际性能,应用Westgard质控选择表格设计工具,设计常见特定蛋白检测项目最佳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依据生物学变异的允许总误差Tea确定作为临床允许总误差(Tea),以该科2010年室内质控的变异系数(CV)反映方法的不精密度,以该科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0年免疫特定蛋白项目室间质评的偏倚(Bias)反映方法的不准确度.以误差发生率(f)反映检测方法的稳定性,使用Westgard质控选择表格选择候选方法,以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选定合适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值个数(N),确定最终的质控方案.结果 不同的测试项目,每批测定值个数(N)不相同,同时使用的控制规则也不同.CRP,IgA和IgM可使用13s,N=1;13s/(41sW);N=2的控制方法,RF和C4可使用12s,N=2;13s/22s/R4s/(41sW),N=2的控制方法;C3和IgG没有满足质量要求的控制方法,需进行质量改进,或者使用其他的允许总误差重新设计质控方法.结论 实验室应使用质控方案设计工具,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质控方案,满足临床质量要求,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σ值为血细胞分析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室内质量控制(质控)规则。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12月的血细胞分析项目室内质控累积变异系数(CV)作为测量不精密度的估计值;收集2015年第2次和2016年两次参加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的百分差值作为偏移的估计值,以生物学变异导出要求的TEa作为标准,依照公式σ=(TEa-|Bias|)/CV,求出各项目的σ值。根据σ值利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为临床检验室的血细胞分析项目选择适当的室内质控规则。结果采用基于生物学变异TEa的性能规范,WBC的σ值达到6σ质量水平,选用13s规则(N=3,R=1),Hb的σ值达到5σ质量水平,选用1_(3s)/2of 3_(2s)/R_(4s)规则(N=3,R=1);RBC、PLT和HCT的σ值均达到4σ质量水平,选用1_(3s)/2of 3_(2s)/R_(4s)/3_(1s)规则(N=3,R=1)。结论基于σ值利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可以快捷地帮助实验室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规则以及每批质控测定值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