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州市2007-2010年沙门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达州市腹泻病例中的沙门菌感染率和菌型分布,提高腹泻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从监测点腹泻病例粪便(或肛拭法)中分离沙门菌并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4年共监测腹泻1291例,检出沙门菌52株8个血清型,总感染率为4.03%。临床就诊和暴发疫情腹泻病例沙门菌感染率分别为1.24%和23.60%。检出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各15株和10株,分别引起腹泻暴发疫情7宗和4宗,是我市流行的主要沙门菌血清型和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菌,凉拌菜和卤肉制品是腹泻暴发的高危食品。结论达州市流行的沙门菌血清型别众多,做好沙门菌监测对提高腹泻爆发疫情的应急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严格生熟操作分开,防止烹调后食品的再次污染是减少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状况及菌型分布。方法采集2009-2012年在哨点监测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 014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3 014份标本共分离到107株沙门菌,阳性率为3.55%,阳性率以10岁以下的年龄组最高;沙门菌的发病率在秋季达高峰,共分离出29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最多,构成比均占29.7%(各30株)。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为主。通过加强对腹泻门诊腹泻患者沙门菌的监测,追踪传播来源,提高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历丹  万强  张洪轩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51-2952
目的了解大连市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大连市内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腹泻标本85份,腹泻病原菌检出率为14.12%,其中志贺菌占41.7%,副溶血弧菌占33.3%。结论志贺菌、副溶血弧菌是引起大连地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朱晓云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21-1323
目的了解临沂市感染性腹泻病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不同临床表现的病原分布。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临沂市区4所医院肠道门诊的636例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细菌病原学调查,对标本进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弧菌属、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等常见致腹泻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197例病人中检出肠道致病菌207株,检出率为30.97%,其中以志贺菌属最高(56.04%),空肠弯曲菌次之(17.39%),EPEC引起的腹泻为12.08%,其他致腹泻菌的检出率均在10%以下。结论志贺菌属仍为临沂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急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与粪便常规检查均不具有特异性,明确诊断当以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是肠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菌。急性腹泻患者发病时,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脱水患者更有甚之。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后,原菌群平衡恢复。最常见的急性腹泻是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及轮状病毒等等。本文研究双歧杆菌体外拮抗肠道致病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细菌性腹泻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掌握其病原分布特点,为感染性腹泻的有效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乌鲁木齐地区4所哨点医院细菌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培养,通过法国梅里埃API生化板条及血清学诊断进一步鉴定到血清型。结果从收集到腹泻粪便392份中共分离出致病菌103株,检出率26.3%。在检出的阳性菌中,志贺菌为优势致病菌(45.6%),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结论通过本次监测调查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夏秋季节的腹泻以志贺菌为主,应针对性做好腹泻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以密云区医院和密云中医院为哨点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析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结果共监测腹泻患者1 400例,分离致病菌123株,分离阳性率为8.8%,其中沙门菌5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9株,副溶血性弧菌38株,未检出志贺菌。仅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较高。41.1%的沙门菌和44.8%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这2种菌有耐药模式重叠情况。结论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比副溶血性弧菌严重,应加强致病菌耐药趋势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病原菌谱构成情况,为感染性腹泻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按GB/T 4789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共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31份,分离病原菌63株。其中副溶血弧菌13株(20.6%)、志贺菌12株(19.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株(17.5%)、气单胞菌10株(15.9%)、沙门菌6株(9.5%)、类志贺邻单胞菌3株(4.8%)、河弧菌、拟态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非脱羧莱克勒菌各2株(各3.2%)。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较多,除检测到常见腹泻病原菌外,还检测到2株罕见的腹泻病原菌非脱羧莱克勒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Campylobacter jejuni)是人类急性腹泻的病原菌之一。1982年以来,国内自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空肠弯曲菌的报道日渐增多。为查清弯曲菌肠炎在抚顺市区急性腹泻患者中的分布情况,84年7~9月间我们对抚顺市区3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了弯曲菌的分离。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对市区三个肠道门诊初诊的急性腹泻(每天大便三次以上)患者,用无菌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波市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9年宁波市食源性腹泻病例资料,采集病例的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检测沙门菌,并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和药敏试验,描述性分析不同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和可疑食品暴露的食源性腹泻病例沙门菌检出情况,血清分型和耐药情况。结果 2019年宁波市共报告食源性腹泻病例4 657例,无死亡病例。共送检粪便或肛拭子标本3 091份,检出沙门菌117株,检出率为3.79%。农村食源性腹泻病例沙门菌检出率为6.87%,高于城镇的1.77%(P0.05)。1—12月均有沙门菌检出,其中5—10月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为5.06%,不同月份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和≥50岁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15%和4.76%。散居儿童和农民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21%和6.34%。117株沙门菌分布于9个血清群28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57株占40.17%。沙门菌对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磺胺类的磺胺异恶唑、四环素类的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45%、69.61%、60.78%和57.84%。多重耐药沙门菌79株,占77.45%。结论宁波市沙门菌感染的食源性腹泻病例集中于5—10月,应重点监测农村居民、儿童和老年人的沙门菌检出情况,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菌株普遍耐药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自1977年 Skirrow 在腹泻病人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以来,在世界各地,空肠弯曲菌己成为细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原。本菌尤易侵犯幼儿,最近屡有报告,在小儿腹泻中,空肠弯曲菌比沙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辖区内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通过病原谱监测,明确病原体流行趋势,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0年-2011年感染性腹泻病例,培养分离出优势菌株,监测目标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辖区内全年均有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生,婴幼儿及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病例地域分布有差异,所确立的监测菌不能完全揭示腹泻流行特征,需增加监测菌种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沙门菌感染集中在婴幼儿,需要引起疾控机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腹泻患者、禽肉类来源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情况,探讨不同来源弯曲菌的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部分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以及来自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禽肉类样品进行弯曲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53份腹泻患者样品中分离出弯曲菌60株,阳性率9.19%,438份禽肉类样品中分离出弯曲菌51株,阳性率11.64%,二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730,P>0.05)。食品和腹泻患者来源的弯曲菌对环丙沙星(90.20%和90.00%)、萘啶酸(94.12%和88.33%)、四环素(88.24%和71.67%)耐药严重,耐药率>71%。PFGE结果显示同源性大于等于90%的亚型群有24组,共79株弯曲菌,占71.17%。同源性100%的有21组,共63株菌,占56.76%,其中4组出现食品和腹泻患者来源弯曲菌100%同源的情况。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禽肉类和腹泻患者弯曲菌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禽肉食品和腹泻患者来源的部分菌株具有100%同源性,提示腹泻患者感染弯曲菌可能与食用被弯曲菌污染的禽肉食品有关,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弯曲菌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缓慢爱德华氏菌对人是否能引起腹泻问题文献上至今未能确定。本文报道从一例慢性迁延性腹泻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6份粪便和胆道系统内容物均分离到缓慢爱德华氏菌,因而认为缓慢爱德华氏菌确能致人类腹泻和引起人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夏天来临,又到了腹泻病的高发季节。腹泻病的原因很多,以感染性腹泻为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原虫等。细菌中大多为弧菌、痢疾菌、沙门菌和空肠弯曲菌等。近十多年来,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逐年增多,是导致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腹泻是由各种病毒、细菌、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致泻微生物有轮状病毒、志贺菌、空肠弯曲菌、致泻性大肠杆菌、付溶血性弧菌素。其中,需要抗菌药治疗的有:菌痢、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腹泻,大约占整个腹泻的30%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感染性腹泻是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但临床现实恰恰相反,存在严重滥用抗菌药现象,并引起耐药菌株不断增多。长期以来,各  相似文献   

17.
徐明玉  韩焱  万强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5):262-262,261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2011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血清学分型,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对分离菌做生化鉴定。结果监测80例腹泻患者样本,检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12株,阳性率15%,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副溶血弧菌。结论志贺氏菌是2011年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次之,应依据此监测结果做好2012年大连地区腹泻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沙门菌和志贺菌在南京市腹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对监测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提取核酸,采用双色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携带SsaR毒力基因的沙门菌属和携带Ipah毒力基因的志贺菌属进行检测,阳性样本再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进行分离,获得的可疑菌株采用ATB生化鉴定,血清凝集确认血清型,从而了解这2种病原菌在腹泻人群中的检出率和相应菌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检测的1 558份样本中,检出沙门菌25株,检出率为1.60%;志贺菌9株,检出率为0.58%。结论本市2012年-2013年肠道门诊腹泻中,分离志贺菌属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宋内志贺菌次之,无鲍氏志贺菌和痢疾志贺菌。沙门菌属以D群和C1群血清型为相对优势血清型,血清型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抗菌药联用治疗小儿肺炎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305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Ⅰ组(104例)、预防Ⅱ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三组均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联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 g/次,3次/d,出现腹泻继续服用,其中预防Ⅰ组停用抗菌药后继续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7 d,预防组Ⅱ组停用抗菌药后即停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出现腹泻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0.5 g/次,3次/d。对三组继发腹泻的发生率、腹泻持续天数、肺炎治疗的总疗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预防Ⅰ组继发腹泻发生率为4.8%,预防Ⅱ组继发腹泻发生率为10.9%,对照组继发腹泻发生率为32.0%,预防Ⅰ组、Ⅱ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Ⅰ组、预防Ⅱ组腹泻持续时间和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与抗菌药联用治疗肺炎,能显著降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停用抗菌药后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7 d,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贵阳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构成,为制定预防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0年贵阳市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434份,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结果 从434份腹泻标本中检出5种48株病原菌,检出率11.06%,其中沙门菌16株(33.3%),气单胞菌16株(33.3%),志贺菌7株(14.58%),空肠弯曲菌7株(14.58%),结肠弯曲菌2株(4.17%).2~9岁年龄组患者检出率为42.31%,显著高于0~1岁组和≥10岁组(x2=27.45,P< 0.005).结论 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贵阳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志贺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