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构建小鼠睾丸特异表达基因Biot2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pQE30-Biot2融合蛋白。方法提取小鼠睾丸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Biot2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质粒pQE30-Biot2。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dIII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XL-Blue,经IPTG诱导表达组氨酸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构建pQE30-Biot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17700处出现了1条蛋白条带,该表达蛋白具有与His-tag单克隆抗体(mAb)特异性的结合能力。结论成功地构建了Biot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出pQE30-Biot2重组蛋白,为下一步制备多克隆抗体和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鼠IL-17A-GST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含有小鼠IL-17A(mIL-17A)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效表达mIL-17A 的基因工程菌,以及较高产量的mIL-17A蛋白.方法:以PMA 活化后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总RNA 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PCR 法扩增mIL-17A的编码序列,并分别亚克隆至pMD18-T 载体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PCR 产物大小及其双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mIL-17A,DNA 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Bank 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mIL-17A,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40 000的具有可溶性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基因重组体pGEX-4T-1/mIL-17A;并制备出可溶性IL-17A-GST融合蛋白. E3),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PCR 产物大小及其双酶 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mIL-17A,DNA 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Bank 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mIL-17A,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40 000的具有可溶性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基因重组体pGEX-4T-1/mIL-17A;并制备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重组质粒,并对融合蛋白SA-Beclin 1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核心SA与Beclin 1序列连接,克隆人pQE80形成pQE80-SA-Beclin 1重组载体,IPTG诱导融合蛋白原核表达,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PCR成功扩增核心SA活性中心,酶切鉴定和测序均证实重组载体pQE80-SA-Beclin 1构建成功;IPTG诱导后SA-Beclin 1融合蛋白(含His标签)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为主,经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得到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相对分子量约为72000kD,与预期相符.结论 本文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并表达纯化了SA-Beclin 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A-Beclin 1的功能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极早期基因IE3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纯化重组蛋白IE3。方法: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对虾心脏组织为模板,PCR法扩增极早期基因IE3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IE3。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ST-IE3融合蛋白,并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PCR产物大小及其双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IE3,DNA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33000的具有可溶性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表达出重组蛋白GST-3。为进一步研究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AT-SOX2,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方法 经PCR获得编码人SOX2的全基因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TAT-V2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TAT-SOX2,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TAT-SOX2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特异性,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融合蛋白转导HSF细胞的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TAT-SOX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诱导下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免疫荧光提示融合蛋白可快速转导入HSF细胞内.结论 为进一步的通过蛋白转导方式诱导多能干细胞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爽  张娟辉  游娟 《解剖学研究》2012,34(3):212-214
目的克隆人源talin1 cDNA,构建其高效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得到高纯度His-talin1融合蛋白。方法 PCR法扩增talin1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筛选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过IPTG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分离纯化表达产物,对纯化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成功扩增了2.4kb的talin1基因,构建了pET32a(+)-talin1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His-talin1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 ,验证了高纯度纯化的融合蛋白。结论建立了高效稳定的His-talin1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Talin1蛋白的结构及其与P-selectin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复制蛋白PfRPA2亚基,制备多抗,为该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KG中,构建PjRPA2/pGEX-KG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谷胱甘肽柱纯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以纯化的GST-PfRPA2免疫小鼠,制备抗tyRPA2的多抗.间接ELISA法检测鼠血清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多抗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踯PA2/pGEX.KG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济眭形式高效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制备抗邸PA2的鼠多抗,效价为10-7,Western blot证实此抗体可识别恶性疟原虫内与PJRPA2蛋白位置对应的特异性条带。结论恶性疟原虫复制蛋白PfRPA2亚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高效表达,纯化表达产物能诱导小鼠生产能识别天然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HLA-A2限制性复合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并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分别合成HCV HLA-A2限制性多表位基因、人泛素基因,串联后得到融合基因Ub-Mep,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RSET-A,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组成;可溶性分析后用Ni2+-NTA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透析并浓缩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和抗原性;免疫小鼠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RSET-Ub-Mep,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2+-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HCV HLA-A2限制性复合多表位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表达的多表位基因抗原具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HCV A2限制性复合多表位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腺病毒纤毛基因,为构建腺病毒靶向性载体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酶切腺病毒骨架质料pAdEasy-1,经多次亚克隆最后完成克隆纤毛基因,并构建纤毛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纤毛蛋白的表达,再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人成功地克隆纤毛基因。经质粒pBS/Fiber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了其正确性。经质粒pQE/Fiber转化的细菌,在IPTG诱导下可表达一种新的蛋白。并于5h表达量最高。经Western blot证实,在变性条件下表达蛋白的Mt为62000,在非变性条件下为186000。结论 已克隆的纤维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具有三聚体结构,可用于腺病毒载体靶向性构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人组织激肽释放酶6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乳腺癌组织中扩增出KLK6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经酶切和序列测定后,转化至E.coli BL21,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其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pET28b-KLK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hK6蛋白,纯化后获得大量高纯度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KLK6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获得高纯度的hK6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1.
我们研制的GeneHub软件可以用来评价基因功能分类体系中各个功能单元的表达相关性的显著性,从而筛选与实验条件相关的功能单元。采用不同的相似性测度与不同的数据集,使用GeneHub研究了分别按染色体定位、蛋白质细胞位置与互作、代谢通路、信号传导通路等五个方面分类的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显示按照这些不同的方面分类的基因显著共表达,并且这种共表达现象往往受相关实验条件影响。为基因表达谱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假设“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相关”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DMD基因位点的cDM02b—3和8探针对正常中国人及20例无亲嫁关系的DMD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例病例中有10例可检测到DMD基因缺失,缺失率为50%,缺失的部位、大小不同,呈现遗传异质性。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CS—910),还发现了两例基因重复的病例,重复率为1%。此外,在两例有缺失的病例中各发现一个大小异常的联接片段。本文讨论了cDNA探针在DMD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以及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biological network inference methods, it has become crucial to create methods to validate the resulting models.Here we present GFD-Net, the first methodology that applies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similarity to gene network analysis. GFD-Net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similarity with the use of gene network topology 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dissimilarity of gene networks based on Gene Ontology (GO). The main innovation of GFD-Net lies in the way that semantic similarity is used to analyze gene network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etwork topology. GFD-Net selects a functionality for each gene (specified by a GO term), weights each edge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nodes at its ends and calculates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he network functional dissimilarity, i.e. a quantitative value of the degree of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nected genes.The robustness of GFD-Net as a gene network validation tool was demonstrated by performing a ROC analysis on several network repositories. Furthermore, a well-known network was analyzed showing that GFD-Net can also be used to infer knowledge.The relevance of GFD-Net becomes more evident in Section “GFD-Net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uman diseases” where an example of how GFD-Net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uman diseases is presented.GFD-Net is available as an open-source Cytoscape app which offers a user-friendly interface to configure and execute the algorithm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visualize and interact with the results(http://apps.cytoscape.org/apps/gfdnet).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1例健康儿童和17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腺苷脱氨酶(ADA)活性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例反复上感伴ADA活性低下患儿。在体外对这2例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后,以Lipofectin(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外源性ADA基因的基因转移。结果显示:2例患儿体外培养淋巴细胞ADA活性较转基因前升高。同步进行的标志基因pBLacZ的基因转移的检测结果也直观地证实了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成功的。该研究为ADA-SCID淋巴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体外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人白细胞介素—15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粘附的单核细胞,加入LPS刺激4h后提取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链,用两对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出含BamHI酶切位点的编码人1L-15成熟蛋白的cDNA,其大小约360bp。用PEG法回收其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BSSK载体的SmaⅠ位点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然后再将其片段亚克隆插入到pGEX-2T的BamHI位点。筛选插入方向正确的克隆,转化大肠杆菌JM109,以1mmol/LIPTG诱导5h收集菌体直接进行SDS-PAGE,与阴性对照相比,MW44KD处多出一条带,紫外扫描显示此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8.8%。WesternBlot证实此带能够特异地与兔抗人IL-15的抗体发生反应。证明RT-PCR所得的人IL-15cDNA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人IL-15的生物学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IL-4基因转染对HL-60增殖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人IL-4基因导入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观察高表达外源性IL-4基因HL-60株的增殖反应及其诱导的正常人PBMC增殖,IL-2、IL-6、IFN-γ基因表达及肿瘤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rIL-4或瘤细胞产生的IL-4早期促进HL-60细胞增殖,培养5天后则明显抑制其增殖;与rIL-4处理的HL-60细胞比较,IL-4基因修饰的HL-60细胞明显促进正常人PBMC增殖并合成IL-2、IL-6及IFN-γmRNA,其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HL-60、仅导入载体的HL-60和加入rIL-4共育的HL-60细胞诱导者。结论IL-4基因转染在影响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的同时,可能促进某些抗原(如MHCⅠ类抗原)的抗原性,从而有利于机体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榆次地区100q,J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了解该地区耳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耳聋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榆次地区100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比对分析。结果100例耳聋患者中,检测到90例患者发生基因突变,其中有3,k位点未见报道:c.54C〉A(2.5%)、c.319h〉G(0.5*/0)、c.512-5l3insAhCG(O.5%);4个位点突变发生率较高:C.79G〉A(26.50%)、c.235delC(12.00%)、c.341A〉G(20.50%)、c.765T〉C(13.50%);另外还检测出8个突变发生率较低的位点:c.109G〉A(1.5%)、C.176-19ldell6(1.00%)、C.223C〉T(1.00%)、c.253T〉C(0.50%)、c.299-300delAT(3.50%)、C.328delG(0.50%)、c.368C〉h(0.50%)、C.608T〉C(2.00%)。结论通过对榆次地区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检测分析,可以明确耳聋患者的病因,了解该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今后的耳聋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K562细胞株表达基因探针制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基因芯片探针的制备方法 ,为K5 6 2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制作及其在基因表达研究中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K5 6 2细胞株为材料 ,应用一种分离显示基因的新方法即限制性显示 (RD PCR)技术 ,分离DNA片段 ,作为基因芯片探针。 结果 分离到近千个大小在 2 0 0~ 5 0 0bp的基因片段 ,认为该方法可以克服DD PCR中出现的假阳性较多的缺点 ,简单易操作 ,且利用该方法分离的基因探针 ,制备DNA微集芯片 ,同全长cDNA探针制作芯片相比 ,其探针长度小且相对均一 ,杂交动力学易于控制。 结论 限制性显示技术为基因芯片探针的制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并将大大加速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不伴有其他明显眼病的眼科遗传病,该疾病的发生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已经发现多个致病基因基因座,Xq26–q27、Xp11.4-p11.3、13q31-q33和6p12,可能还有新的基因座没有被发现,已经研究的基因座致病基因侯选区域很大,在该区域的侯选基因太多,所以必须精细定位后,才有可能完成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本文对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纳米生物技术基因治疗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治疗已在治疗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如遗传病、肿瘤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需要安全、高效、靶向的载体系统。纳米生物材料,如脂质体、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乳酸(PLA)等,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方便有效地实现基因靶向性及高效表达和缓释,成为制备高效、靶向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良好介质,日益在基因治疗载体系统中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常用的纳米载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