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质学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与扩充其运用,则首推仲景。本文以《金匮要略》方后医嘱为依据,从服药时间、方法、剂量、药后调养与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其对体质学说的贡献,借以说明细心剖析仲景有关条文,认真领会其体质学思想,于提高疗效颇有裨益。一、体质与服药方法、时间、剂量的联系 (一)《金匮要略》方后医嘱对于服药方法的论述:服药方法归纳起来有顿服法、再服法、三服法、四服法和五服法共五种。 1.顿服法指浓煎一剂。一次服完。多用于体质强壮,邪气充实,病证危重急迫之时。这种服药法具有药专、势猛和能迅速发挥药效之特点。甘遂半夏汤、半夏干姜汤、大黄牡丹皮汤等19个方剂均采用此法煎服。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实践的医案专著,此书记载了叶天士治疗多种病证的遣方用药。其中的丸剂、膏剂及特殊服药法,在多个医案的方后注中均有详细说明。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丸剂及其赋形剂、膏剂、送服法、服药时间、煎药用水的统计汇总,探析了叶天士在临证中对丸剂、膏剂及服药法的运用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载方120首,方后多处记载了配合使用的服药饮品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整理这些特殊服药饮品,如中药汤汁、乳汁、酒、特殊用水等,总结了它们的作用及特色。发现卷下所载特殊服药饮品的使用特色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随证灵活配伍;因时制宜服用;尤重顾护脾胃。诸药与服药饮品的搭配,多根据病证、服药时令、患儿年龄及体质等不同,灵活变化,为儿科临床服药调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张勤敏 《光明中医》2016,(12):1698-1699
《伤寒论》中大部分条文所述的病证均可用一方治愈,然而论中亦有不少条文论述了部分病证需分两步用两首方剂治疗;少数病证需先试用一方,根据服该方的结果再确定另用一方治疗;极少数病证服药后出现格拒而需修改处方治疗。分析这些条文,可以领悟到仲景在治疗疾病时的原则性及灵活性,这些条文所反应的先圣治病时的严谨态度及灵活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郑相敏  赵海滨 《河南中医》2021,41(6):811-814
《金匮要略》中汤剂的服用次数,是由药性、用药目的 、病证性质、病势缓急、疗程长短等决定的.常规服用方法为日3次,若攻邪救危,可集中药力,日服2次;长期服药或病轻者,可减少服药次数.邪重病急者,欲取高效、速效者应顿服,并注意药后之病证变化及患者反应,决定是否停用或再服.服用较小剂量的方药大致有3类:一是治疗痰饮病、水气病...  相似文献   

6.
作为方书之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详细记载了方剂药物的煎服法,对后世中医汤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仲景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溶媒,根据方剂药物的质地、数量、作用功效及主治病证等决定煎煮时间的长短,根据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确定服用方法及用量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服药及护理特色,对于现代临床护理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下温热类病证药物使用规律和特点.方法:筛选《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热类病证的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及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温病条辨》治疗温热类病证用药规律.结果:对上焦32首方剂,中焦31首方剂,下焦30首方剂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综合《内经》全文 ,从 4个方面对脾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脾病证候基本上是以脾脏本身病变为基础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群 ,且主要与消化方面异常及太阴脾脉的循行路线有关 ;②脾病证候体现了脾脏的藏象特点 ;③《素问》及《灵枢》中描述脾的证候 ,明确提及了“虚”证及“实”证 ;④脾脉的异常体现出的证候特点与《内经》全文统计出的脾病证候群规律基本一致。以上几点说明《内经》时代的医家认识脾病证候遵从太阴脉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更注重了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代文献关于疟疾病证名称的记载极其丰富,其中作为专属病证名的"疟"最早见于《左传》。上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疟疾病证名也不例外。故以《左传》、《周礼》、《素问》、《难经》、《淮南子》等文献为主,结合历代相关文献,尝试梳理汉代之前文献中首次出现的疟疾病证名单音词的名与实,以考辨疟疾称谓之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方法:以《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及《中华医典》中引用的先秦至清末相关古代医籍为检索范围,对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五个腧穴的单穴主治病证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 976条,中冲穴主治条文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劳宫穴主治条文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病证;大陵穴主治条文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证;间使穴主治条文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曲泽穴主治条文460条,涉及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病证。结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1.
清·郑钦安《医法圆通》是一部以阴阳为纲、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基础,重点论述三阴病理论、辨证、治疗和预后的专著,其中尤以少阴病的温阳法为著,以善于"四逆辈方"为常,被后世称为"火神派"的开山之作。然在用大剂量热性药物治疗阳虚阴盛病证而出现种种"反常"现象,郑氏特列《服药须知》专篇。故通过整理郑钦安著作、结合《伤寒论》《灵枢》原文以及后世该学派医家的文献,总结出在扶阳治疗过程中出现种种异常表现的本质,为扶阳法及四逆辈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金匮要略》的部分方药及与《伤寒论》的比较出发,探讨了仲景灵活用方之规律,是以《伤寒论》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杂病,以《金匮要略》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不同的病证,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病证的治疗需要;其化裁组成新方的形式有加减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味及药量、变更剂型。  相似文献   

13.
鄢圣英 《国医论坛》1997,12(1):11-12
辩证施护是《伤寒论》重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煎服法方面,有用水量、用火、服药时间、药量、服药方式方法等不同。凡药质吸水性强、均服或具有清热生津作用的药物大多用水较多;药味较少,吸水性差,或顿服,或温里祛寒的方剂大多用水较少;且祛寒方药多用性温之水,清热方剂用性凉水煎,通阳活血方剂多加清酒。用火有武火、文火、微火及开水浸渍之别.服药大多一日三服,但对胃肠道疾病或病情较重者多昼夜服,下焦病证多饭前服,泻下逐水药多清晨空腹服等等.注重服药后的起居、饮食护理.始终贯穿扶正祛邪和助阳气、存津液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药一体化管理在内科安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8月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合计400条医嘱,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每组患者计200条医嘱。对照组患者按照内科相关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医嘱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药一体化管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医嘱缺陷和转抄缺陷、服药缺陷情况,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医嘱缺陷、转抄缺陷及服药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安全护理管理中实施医护药一体化管理,可避免用药缺陷等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和护士正确执行医嘱,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综合《内经》全文 ,初步探讨胆病证候规律。①胆病证候基本上是以胆经的经络病候为基础所呈现的系列症状。②胆病证候群并不能完全体现胆的藏象学特点。③《素问》及《灵枢》中描述的所有关于胆的证候 ,明确提及“虚”和“实”的经文只有一处。④胆的证候群与肝的证候群是同多异少。说明《内经》时代医家认识胆病证候遵从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注重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究,发现六气司天、在泉不同、民病证治各异,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组方各异。同时笔者也提出临床在尊经旨运用六气方的同时,应结合当今时气的特点及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对六气方进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从而发挥五运六气对临床辨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对外感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是现代医师用来治疗普通感冒的尺晷。本文以《伤寒论》相关条文为文本,结合临床现状,分别从张仲景对感冒的态度与治疗原则阐述其对感冒的整体认知观,即爱身惜命、忌忍病;知传变、明寒温;服药可不拘时。冀临床工作者在对待普通感冒上应"勿以善小而不为",以达治病防微杜渐的警醒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进行考证、分析,认为古代妇人地位低下、脾胃损伤、胃气上逆,对"炙脔"性质的食物难以消化,因此造成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病证,且该病证与现代医学的"咽喉反流"密切相关。半夏厚朴汤的组方要旨是升降并用、以降为主,结合"日三夜一"的特殊服药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药服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现时对中药服法不很考究,多是空腹日服二次,这对疗效影响很大。而仲景书中非此一法,《伤寒》与《金匮》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工作的指南,故将二书中关于中药服法做一小结,以供中医研究和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伤寒》、《金匮》处方遣药非常考究,服药方法亦非千篇一律,也是以辨证施治思想为主导,依据病证轻重缓急以及疾病性质而异。  相似文献   

20.
《世医得效方》是元代危亦林所著,此书为危亦林家世五代累积的行医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世医得效方》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书中还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未对灸量进行特定的量化。书中关于灸法治病涉及56个病证,每个病证仅用1~2个穴,且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穴、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灸法治疗脾胃系病证、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