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已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F波是周围神经在阈上超强刺激条件下,由逆行冲动引起的运动神经纤维的非突触性反应.F波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神经全程的功能状态.目前国内外各项神经F波相关研究在周围神经病中巳逐渐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可做出早期估价.面神经是人体在骨管内走形最长的脑神经,应用F波可全程,早期的检测其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痴呆的重要病因.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机制,认为夜间低氧血症和白天嗜睡,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长期低氧血症可造成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并与痴呆发病有关.连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之一.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地形图和简易智能状态试验是观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因此,采取有效手段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减轻和预防认知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持续性中耳炎可导致听觉及言语发育障碍,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6月龄以内婴儿中耳功能评估不敏感,1000 Hz鼓室导抗图测试是婴儿中耳功能有效及可靠的方法.此外,在各种听力学检查方法中,有的参数也能很好反映婴儿的中耳功能.本文重点就婴儿分泌性中耳炎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便为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为听力和脑干功能评价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神经电活动存在不应期,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声刺激速度受到限制,所以在评估脑干功能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一些较微小的病变不易被发现.目前应运而生了一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新方法,最大长度序列(maximum length sequences,MLS),解决了上述声刺激速度的受限问题,可以更有效地应用于脑干功能的评定;且这已被证实可安全地用于新生儿,对早期发现高危新生儿的脑干听觉功能异常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新方法;为神经生理病理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面神经内压的改变.判知神经内压的高峰期,采用伺服微变量测压系统对损伤后不同时期的豚鼠面神经进行神经内压的测量。结果显示,面神经水平段损伤后,神经内压明显升高,压力高峰期出现在损伤后1周,可达12.94±1.69mmHg,为正常神经内压的4~5倍.神经内压的升高持续2周,至第3周和第4周恢复正常。提示伺服测压系统可较精确地测量实验动物的面神经内压,有助于研究面瘫的病理生理,为临床实施面神经减压术时的时机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机体细胞中多种因素可诱导早期快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IEGs)迅速一过性的表达,这种表达是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介绍了早期快反应基因、前庭代偿(vestibular compensation)理论及早期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在前庭代偿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前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system,CNS)在应答刺激过程中c-fos的表达特征,认为c-fos表达在前庭中枢神经系统间功能联系和定位的研究及前庭代偿机制形成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简史 早在1898年,Krause在为1例耳鸣患者施行蜗神经切断时发现,用单极感应电刺激面神经干可引起面肌收缩。14年后,Frazier(1912)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认为这种方法有可能用于观察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听性脑干反应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对听性脑干反应现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其神经发源的研究现状及自动筛查技术的应用现状,认为自波Ⅱ以上各波的神经发源不清楚,受研究手段的限制,有关研究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自动筛查技术尚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检测技术.文章同时对其频率特异性、骨导测试技术等理论及听性脑干反应在桥脑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脑死亡的诊断、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对听功能的监测等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年来三种与耳科学有关的POU结构域家族成员(POU3F4、POU4F3和POU4F1)的研究状况,分别从基因结构、表达方式、作用机制及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方法 192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全切1 8 3例(95.3%),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185例(96.4%)。长期随访病例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3.0%,术中F波监测结果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优良率,术中F波监测不仅可实时反馈面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失神经骨骼肌再生过程中成肌干细胞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卫星细胞是成体骨骼肌中最基本的成肌干细胞,在骨骼肌生长、再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外周神经损伤后,静息态的肌卫星细胞激活并增殖,大部分分化为成肌细胞后相互融合形成肌管或与受损肌纤维直接融合,参与骨骼肌的再生;另一部分则恢复静息状态,通过自我更新过程维持成肌干细胞库的稳定.本文将对失神经骨骼肌损伤及再生过程中成肌干细胞的功能改变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