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短波早期治疗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造模组、超短波组,采用马血清与激素联合造模制造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光镜观测12周末骨组织病理变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计数、关节软骨厚度、软骨细胞空骨细胞陷窝率、软骨下血管计数、骨小梁宽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的改变)。结果:造模组成骨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超短波组成骨细胞则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组和超短波组破骨细胞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超短波组破骨细胞计数比造模组显著降低(P〈0.05);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软骨厚度均比对照组减少,超短波组较造模组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软骨细胞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造模组较超短波组增加显著(P〈0.05);造模组软骨下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超短波组则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造模组和超短波组骨小梁宽度比对照组均减小,超短波组骨小梁宽度比造模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超短波组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造模组和超短波组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超短波组较造模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短波早期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由于临床长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日益增多,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出现增高趋势。骨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应用类固醇激素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观察分析采取中西药物并用预防激素性股骨头骨细胞凋亡的效果。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药学教研室和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病理科。 材料:实验于2005—04/07在韶关学院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激素组、预防用药组,10只/组。血塞通片(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玉溪市维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10290,25mg/片);脂必妥片(主要成分为山楂、白术、红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产品批号0410063,350mg/片);阿仑膦酸钠片(主要成分为4-氨基-1-羟基亚丁基-1,海南曼克星制药厂生产,批号040501,5mg/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40905,5g/L)。 方法:①动物适应实验环境1周后,激素组和预防用药组动物均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2次/N,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不造模,在相同时间点肌注等量生理盐水。②预防用药组注射地塞米松的同时,每天灌喂给予血塞通25mg、脂必妥350mg和阿仑膦酸钠5mg,连续给药8周。激素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各组动物均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5万u/只,2次/周。③停药1周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各组动物进行股骨头细胞凋亡检测,每张玻片上随机选择10个区域,每个区域计数100个骨细胞,统计每100个细胞中的细胞凋亡数。采用醋酸铀及柠檬酸铅双染色观察股骨头细胞的超微病理结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股骨头骨细胞凋亡检测结果。②各组股骨头骨细胞超微病理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实验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预防用药组实验过程中死亡1只,共29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股骨头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激素组的骨标本可见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的阳性细胞,即凋亡细胞。激素组每100个骨细胞中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和预防用药组[(24.14&;#177;5.46),(2.47&;#177;0.76),(8.12&;#177;3.23)个,q=8.76,q=13.45,P均〈0.01];空白对照组和预防用药组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股骨头骨细胞超微病理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激素组骨细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呈边聚现象,部分染色质更浓密,电子密度增加,结构模糊不清,具有凋亡细胞特征。预防用药组骨细胞电镜下核膜完整,染色质均匀,核占细胞的1/3左右。 结论:采取类固醇激素诱导兔股骨头坏死后,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联合应用能够抑制兔激素性股骨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关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已形成的坏死,对在使用激素过程中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预防性给药对股骨头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药学教研室和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177;0.5)kg。 方法:实验于2005—04/07在韶关学院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和中山大学北校区电镜室完成。①30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1mL/kg,2次/周,生理盐水10mL/d灌胃;激素组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kg,2次/周,生理盐水10mL/d灌胃;治疗组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kg,2次/周,从注射地塞米松第1天开始每天灌喂血塞通25mg/kg、脂必妥350mg/kg和阿仑膦酸钠5mg/kg。连续用药8周。②停药1周后3组动物同时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股骨头血流量;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改变。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兔股骨头血流量。②各组兔股骨头软骨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 结果:①治疗组血流量显著多于激素组[(0.261&;#177;0.042),(0.197&;#177;0.053)mL/(min&;#183;g),q=6.10,P〈0.01],与对照组[(0.243&;#177;0.039)mL/(min&;#183;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组空骨陷窝显著少于激素组[(15.22&;#177;5.49)。(24.78&;#177;7.87)个,q=6.35,P〈0.01],与对照组[(10.38&;#177;3.78)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治疗组细胞正常,内质网丰富,细胞核呈正常形态;激素组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边聚,骨陷窝扩大。 结论:在长程使用类固醇激素同时应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可提高股骨头血流量,改善骨组织结构,预防或减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藻酸双酯钠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3/11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激素模型组、藻酸双酯钠组、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藻酸双酯钠 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每组各10只。②给药:除正常组外,所有动物按24.5mg/kg予醋酸泼尼松龙臀肌注射,1次/周。藻酸双酯钠组予藻酸双酯钠50mg/d灌服。阿仑膦酸钠组予阿仑膦酸钠2.5mg/d和乐力50mg/d灌服。藻酸双酯钠 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予藻酸双酯钠50mg/d、阿仑膦酸钠2.5mg/d和乐力50mg/d灌服。所有动物间断强迫立位4h/d,青霉素钠5万u/周肌注预防感染。于实验第2,3,4,5,6周末,每组选取动物2只,抽取2mL血液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①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实验开始第2周,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第3周开始激素模型组与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逐渐增高,波动在15~20mg/L之间,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藻酸双酯钠组和藻酸双酯钠 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逐渐下降至正常。②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骨小梁结构清晰、粗大、排列规则,脂肪细胞少见,偶见空骨陷窝,髓腔内红细胞丰富。激素模型组:第4周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细,甚至断裂,结构模糊,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肥大,红细胞数量减少,空骨陷窝数量逐渐增多,第6周更显著。藻酸双酯钠组和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激素模型组之间。藻酸双酯钠 阿仑膦酸钠 乐力组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反应蛋白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预测的指标,藻酸双酯钠对C-反应蛋白水平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存在大量凋亡骨细胞,而Caspase-3及Bcl-2为调节细胞凋亡的两个重要因子。目的:观察Bcl-2和Caspase-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Wisl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臀肌注射泼尼松龙12.5mg/kg,每周2次,制备激素l生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获取离体大鼠股骨头,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Bcl-2和Caspase-3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及实验组股骨头外形均完整,软骨面平整、光滑。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股骨头内骨小梁逐渐变细,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虚率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股骨头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P〈0.01),且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而Bcl-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cl-2和Caspase-3在各组内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提示激素可提高Caspase-3的表达促进骨细胞凋亡,降低Bcl-2的表达抑制抗凋亡作用,进而导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观察并比较超短波或中药早期干预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超短波组和中药组,联合应用马血清和激素诱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检测各组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的TXB2、6-keto-PGF1α、血脂、TXB2/6-keto-PGF1α比值(T/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短波组、中药组分别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后,TXB2、6-keto-PGF1α、血脂、T/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短波组和中药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或中药早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疗效,超短波可成为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新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血生化和病理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6月龄以上日本大耳白兔16只,体重2.0-3.8kg/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肌注甲强龙,每次8.0mgAg,每周2次,连注4周;对照组4只。于第4、8、10直至26周行血生化检查并处死,取股骨头作常规病理组织学。结果TRLG和CHOL在实验早期升高约2—5倍,与处置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而HDL-C略有下降。组织学上实验早期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大,部分核消失;中期出现“泡沫细胞”,骨母细胞核普遍消失。晚期出现少量不定形坏死碎片。各期骨小梁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激素导致的血脂变化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良好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内毒素脂多糖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1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连续2d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10pg/kg,再连续3d,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模型组4周后×射线显示兔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大,关节软骨下骨密度增高,股骨头变平,骨小梁模糊,软骨下骨与骨松质界限不清,在股骨头内出现斑块状高密度区域,股骨颈变短粗。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进行股骨头局部骨密度测量,兔股骨头骨密度检测发现模型组股骨头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联合髓心减压修复兔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激素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取36只随机分为A、B、c共3组,各12只。A组为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行单纯髓心减压术;C组髓心减压后植入富含PRP与BMP-4的Nano—HA。分别于术后2、4、8周处死大白兔,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学观察及骨小梁图像分析,并在第8周测定股骨头骨密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从术后第2周开始C组的成骨能力一直好于A、B组,C组术后2周时开始出现骨小梁,术后8周时骨小梁已成熟,骨髓组织形成;B组术后8周时缺损区仍然在修复,可见骨髓组织;A组术后8周时仍无骨组织。骨小梁图像分析显示,C组术后2、4、8周骨小梁所占缺损区面积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t=2.459~2.949,P〈0.05)。骨密度测定显示,术后8周c组的骨密度高于B组及A组,差异有显著性(F=13.655,P〈0.05)。结论PRP协同BMP-4可诱导坏死的股骨头内新生骨的形成,PRP协同BMP-4搭载Nano—HA联合髓心减压能加速兔股骨头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建立与股骨头坏死病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经耳缘静脉注射2次10μg/kg的脂多糖,再肌肉注射3次地塞米松25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4周后,CT扫描显示模型组兔股骨头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不均匀。显微CT观察发现,模型组骨体积分数、骨矿物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间隙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空虚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骨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stics (period, mesor, amplitude) of the rhythms of urinary excretion of sodium, potassium, chlorine, calcium,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were examined in normal women during various seasons. The urine was collected for 5 days with 4-hour intervals. The rhythm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parameters established with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sted curve fragments repetitions and by the least squares nonlinear method. The rhythms of renal urinary and electrolyte excretion were found very smooth, particularly so in the fall and winter. The circadian rhythms have been found the most stable during all the seasons. Examinations of individu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have shown that Na and K excretion is more stable all the year round and therefore this parameter is the most informativ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orders in ren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分析在胎儿和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通过应用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80例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统计其产前与产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于胎儿的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产后超声提示新生儿先心病共计13例,产前超声共计检出12例,检出率为92.31%,漏诊率为7.69%,与产后超声结果比较中P>0.05;10例均采取引产方式,尸检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且比较中P>0.05。结论:通过运用心脏超声有利于实现对胎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明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Anesthesia-dependent changes in pharmaco-metabolic liver function have been studied in patients operated on for cosmetic facial defects.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in patients subjected intraoperatively to general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controlled lung ventil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inhibited drug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which required correction of the drug dos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side and toxic effects of pharmacotherapy. Patients operated on under local procaine anesthesia had no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pharmaco-metabolic liver func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