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钊猷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1):733-735
小肝癌诊断治疗的进展汤钊猷由于甲种蛋白(AFP)检测用于人群监测而开创的小肝癌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肝癌的生存率,且促进了肝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并导致一系列概念的更新。一、小肝癌研究的意义(1)是获得肝癌长生存期病人的最主要途径。我...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转移监测极为重要。肝癌组织合成和分泌多种肝癌相关的蛋白、同工酶、基因标志等。循环血中的PHC特异性标志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转移监测和复发预测。本文述评了PHC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癌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昌  刘芸 《山东医药》2006,46(11):67-68
1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1.1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癌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人群普查、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疗效和复发。AFP诊断肝癌时应注意:①肝癌AFP阳性率为60%~90%,有一定局限性。②AFP20~200μg/L,且持续≥2个月.既见于肝癌患者,也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部分为亚临床型肝癌;对AFP持续阳性者.应动态监测IAFP可在肝癌症状出现之前数月做出诊断.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⑨肝癌经有效治疗后AFP可下降或消失,如降至正常后叉升高,提示肝癌复发。④肝炎活动时.AFP可升高。如AFP与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若两者曲线分离,ALT下降或正常后,AFP反而升高者则多为肝癌。⑤其他肝脏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孕妇及新生儿AFP水平亦可升高.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hTERT基因检测诊断早期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迄今不明,由于肝癌特异性指标如AFP、PZVKAⅡ等在小肝癌中很少表达,传统的血清AFP检测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肿瘤标志物以早期监测肝细胞癌变。1998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应用RTPCR法,检测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我国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51%,给我国的社会和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是预防肝癌、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开发应用简单、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是目前研究的努力方向。肝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影像学诊断、蛋白标志物检测、分子标志物检测等途径,其中AFP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AFP家庭自测的开展普及可实现患者的AFP定期监测,助力肝癌早诊,开创肝癌早筛早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 mRNA表达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价值。方法收集住院肝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制备总RNA,经逆转录合成GPC-3cDNA,以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分析其对肝癌诊断与转移监测的价值。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中GPC-3 mRNA阳性仅见肝癌患者,55例肝癌患者中39例阳性(70.9%);肝硬化、肝炎、转移性肝癌、非肝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中未检出阳性(χ2=26.773,P<0.001)。外周血单核细胞GPC-3 mRNA阳性表达与HBsAg阳性(χ2=14.601,P<0.001)、肝癌的TNM分期(χ2=15.252,P<0.001)、门静脉癌栓(χ2=45.658,P<0.001)及伴肝外转移显著相关(χ2=22.273,P<0.001),与瘤体直径、数目、AFP浓度及分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与血AFP可互补诊断,提高肝癌诊断阳性率(90.9%)。结论循环血单核细胞GPC-3 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和肝外转移监测,对AFP阴性肝癌具互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癌的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致癌物作用、癌基因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癌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有关,并经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的发病过程。临床匕肝癌确诊时已多属中、晚期,缺乏有效治疗,术后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黄燕萍  张琴  孙明瑜 《肝脏》2023,(1):124-12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病因,肝癌的早筛早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诊断的早期标志物,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综述主要总结了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癌的危险因素。慢乙肝患者在HBsAg阴转后仍需监测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脏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实验室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临床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金标准"。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和个体化治疗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检查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靶向分子鉴定、肿瘤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高春芳 《山东医药》2008,48(47):108-109
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上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对高危人群每6个月监测AFP和腹部超声,发现肝癌筛查能降低肝癌病死率的37%。但国内外研究表明,近1/3的PHC患者甲胎蛋白(AFP)阴性。因此,寻找肝癌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就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和新发现的PHC肿瘤标记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