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取体表60个电极的P波峰值的电位和时程,通过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系统记录后,经程序处理.绘制成峰值等电位图和等时图.经23例正常人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图均有各自比较一致的分布.其外形和特征表现与报导中的心房体表瞬间电位图及心外膜等时图甚相似.  相似文献   

2.
癫痫的等电位图诊断/李建民…//中华医学杂志.-1986,66(7).-405~408 通过对脑电信号进行二维内插计算,转换成棘波等电位图和功率谱等电位图,根据20例正常人的检查结果,前者均为O,后者δ和θ波均电位图均为6级以下。20例临床诊为癫痫病人(继发性6例,原因不明及原发性14例)中,12例常规脑电图中出现棘波者,棘波等电位均为阳性结果(显示1级以上的数字),二者显示病变部位相符,强度相等。  相似文献   

3.
心房除极和心室复极的体表等电位标测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20例正常人心房除极和心室复极的体表等电位标测图(BSM)。自全胸廓表面150个导联点记录心电波形,经摸一数转换后输入微型计算机,由x-y绘图仪自动给制等电位曲线。结果显示QRS波ST段交接时BSM可呈现多极性分布,而在P波和T波期间呈偶极性分布。  相似文献   

4.
150名正常人和262例不同部位心肌梗死(MI)作84导心电标测图。发现:1.正常人Q图分布在右背及右前胸上部,Q电位自右上胸前、后向周边递减。故V_4R、V_5R和V_6R导联可有q或QS波,各导正常Q波上限为0.05、0.14与0.23mV。V_7、V_9较近Q图中心。正常上限各为0.13与0.17mV。2.262例MI中258例出现异常Q图;即Q图中心的分布超出生理范围。在异常Q波邻近的导联。Q波递变规律也随之紊乱,故加作V_3R-V6_R或V_7-V_9的周围导联,观察Q波的递变规律,可有助于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56例正常人和42例冠心痫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 T 波等电位图(BSPM)变化特点,探讨 T 波 BSPM 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正常人 T 波等电位图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正区占居前胸和后背大部,形如“伞”状。负区仅位于右前胸和右肩部。左前降支狭窄时,T 波 BSPM 在左前胸锁骨中线附近出现,伸向正区的负区带或岛状负区。右冠脉狭窄的 T 波 BSPM,左前胸和后背部出现异常负区。而冠脒左旋支狭窄时,异常负区占居整个下胸背部,正区仪占居左前胸上部和左肩部,形如“碗”状。T 波 BSPM 异常检测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的灵敏发为81.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3.9%。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字信号平均法对8例正常人(包括非心血管疾病的内科病人)和21例冠心病及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进行迟电位检测,11例(冠心病8例,心肌炎3例)检测到迟电位.其中临床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呈双联或三联律、成对室早者10例,VT发作史3例,1例VF发作猝死.空间叠加法记录的迟电位平均在QRS波结束后46毫秒出现,宽度24.5毫秒,振幅5.75μV.本法操作简便,可逐搏记录迟电位,不受心律失常干扰,又可同时采用时间叠加法进行检测对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取100份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包括高血压患者27例、高左室肥厚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例、正常人26例),在同一祯心电图中,计算机自动测量QT离散度(QTD),并分别以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点为QTU是期终点,目测QTD值,比较计算机测量值与目测值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计算机测量QTD值与两种目测QTD值间差异非常显著,两种目测QTD值间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计算机测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的方法,对220人(正常人78名);急性心肌梗塞92例;陈旧心肌梗塞50例;心绞痛10例进行了检测。正常人无一例晚电位阳性,而陈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者晚电位阳性率高达66.7%。心肌梗塞部位、室壁瘤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晚电位缺乏相关性。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对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9.
右胸导联心电图各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0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提示P波绝大多数为小圆直立P,时间<0.1S,电压<0.2mV。V_1、V_3R96.12%为rS型,由V_1至V_5Rr波逐渐消失,1/3正常人V_4R、V_5R呈qR、qRS、QS型。V_5RQ=0.04s者占Q波出现人数的24.26%。Q/R比值>1/3V_4R占62.5%,V_5R占77.2%。ST段V_4R、V_5R在等电位线上约占95%,V_1、V_3R上斜型抬高≤0.1mV为17.6%。T波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倒T深度不超过0.4mV。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J波与心室晚电位检出率关系的探讨佟润国,张树清(河北廊坊中医院廊坊102800)本文试图探讨J波与心室晚电位两者间的关系,病例选择接受心室晚电位检查且心电图具备J波诊断(J波组)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5~64岁,平均46±14...  相似文献   

11.
心脏病者心室时电位(VLP)阳性须具备下列3项中之2项参数:①虑波的QRS总时限(FQRSd))一Zoms;②FQRS咚末逆向至低振幅40"V开始处厉时阻(LPd))3gms,⑧)人FQRSd终末4oms处的平均电压平方板(R卜,5.0)<25召V.此组正常人无1例阳性,特异度,00呱.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人其VLP与正常人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右心室节制索(MB)上右束支(RBB)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证实起源于右心室MB上RBB的10例特发性VAs患者。通过在MB处行激动及起搏标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点、成功消融靶点处电位特征并观察分析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 起源于MB上RBB的特发性VAs体表心电图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电轴左偏,发作VAs时呈现较窄的QRS波,V1、V2导联为rS波,且S波无顿挫,VAs时R波均移行于V4~V6导联,晚于窦性心律,V6导联均有正向R波。在VAs时最早激动位点处均有领先的RBB电位,术中消融领先RBB电位均有效地消除了VAs,消融后6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过程中2例恢复。结论 MB上RBB的特发性VAs体表心电图表现为较窄的QRS波,典型LBBB,电轴左偏,胸前导联R波移行晚于窦性心律。消融最早激动位点前领先的RBB电位成功消除了VAs。  相似文献   

13.
以冠状窦内导管或大头消蚀导管记录1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房室旁道(AP)电位。8例前传AP电位均起源于同步ECG delta波前0~20ms,平均波幅为0.78 mV,A-AP间期多在30 ms以内,AP电位在V波前15 ms以上。4例逆传AP电位的平均波幅为0.46 mV,V-AP及AP-A分别为52 ms及34 ms。记录AP电位有助于房室旁道的准确定位及其传导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观察52例正常人及22例扩张型心肌病V_1-V_(9R)导联心电图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人P波96.2%正向,QRS波群V_1100%呈rS型,V_1-V_(9R)r波出现率逐渐降低,Q波出现率逐渐增高,Q波时间R/4,T波82.7%倒置.心肌病P波负向多于正向,rS出现率低于正常人,Q波出现率也递增,Q波>0.04s,振幅>R/4,STv_(4R)抬高较多,T波直立多于负向.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等电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ECG)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等电位性Q波的ECG特征.认为,AMI时,进行性R波振幅降低,下壁或左胸导联出现幼稚型R波;2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丢失>50%,可作为等电位性Q波的诊断标准.同时提示,于AMI早期及时识别等电位性Q波,对于AMI的诊断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20例正常人及40例心血管病的心电图T波改变病人.钾负荷试验T波恢复正常为阳性。结果证明该试验可以区分功能性或器质性T波改变.根据病人服钾前后血球钾比正常人增高,认为可能是心肌轻度的损伤摄取钾增多有关.方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Physio Sign科学研究团队新研制的全信息精准心电图仪(PHS-A10型),采用无创方法首次在人类体表记录到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与束支的电位变化,故称为"全信息精准心电图"(又称尼沙赫心电图),初步观察发现:正常人在P波、P-R间期和T波范围内均记录到新波形;而对部分常见心律失常的尼沙赫心电图的特征分析发现:房性早搏、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等QRS波群前后均有新小波;但是在大多数联律间期相等的室性早搏QRS波群前后均无新小波,由此考虑QRS波群前的新小波可能与房室传导系统的电位有关,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复杂心律失常并探讨其机理可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1例正常人的 aVR 导联和右前额部位的单极加压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右前额体表面电位值近乎 VR 导联,不是“0”是负值。并以此与头胸导联讨论了关于单极性、P、R、T 正相波阵及电谷状 S 波阵等问题。说明头胸导联的设计依据偏高了客观实际,它实质是一种参比量为负值的双极导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国ART公司的EPX1200型12导心电自动分析及晚电位记录系统,测定60例正常人和113例心血管病人的心室晚电位,提出其阳性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1)滤波QRS复合波总的耐限(FQRSd)≥120ms;(2)FQRS终末40ms处平均电压的平方根(RMS_(40))<25μV;(3)从QRS逆向至低振幅40μV开始处经历的时限(LPd)>39ms。并认为VLP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心肌缺血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与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QRS波群等电位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36例、非心肌梗死168例QRS波群等电位图。结果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在心室除极早期负电位的分布各具特征性。两组间的逆转时刻、负电位占据前胸时刻及最小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QRS波群等电位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前壁100%、98%;前间壁50%、100%;下壁90%、98.9%。认为QRS波群等电位图对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