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LvT)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方法收集煤炭总医院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并行PCI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9例(7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共7例(58%),冠脉造影检查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7例(58%)。6例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2例给予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期间血栓均消失。4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者l例发生脑梗死后加用华法林,3例患者血栓消失,1例血栓机化。1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现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并接受PCI治疗患者,充分衡量获益及出血风险,按照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常见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其他影响左心室功能的心脏病,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众所周知,左心室附壁血栓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也是临床医生迫切需要预防及解决的问题之一,故现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左心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于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胸腔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左心室附壁血栓最常用的方法,心脏磁共振成像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手段。左心室附壁血栓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可能与Virchow’s三联征有关。左心室附壁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还缺乏充分的证据,抗凝治疗的效果也不肯定,因而是临床研究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姜宏伟  郭义萍 《山东医药》2002,42(24):55-55
90 %的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内血栓闭塞引起 ,故溶栓治疗是恢复心肌再灌注、限制心肌坏死范围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 ,我们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3 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确诊 ,又符合溶栓条件。其中男 2 1例 ,女9例 ;年龄 3 9~ 70岁。梗死位于前间壁 12例 ,广泛前壁 8例 ,下壁 10例。并发 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 ,心源性休克 3例。溶栓距发病时间 3~ 12小时 ,其中 <6小时者 16例。治疗方法 :溶栓前嚼服肠溶阿司匹林 3 0 0 m g,肌注非…  相似文献   

5.
李凤华  李焰 《山东医药》2002,42(14):69-69
近年来 ,我们应用国产尿激酶 (10万 U/支 ) ,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19例次 ,效果良好。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 47~ 64岁 ,平均 5 7岁。广泛前壁梗死 8例 ,前间壁 6例 ,下壁 5例 ,发病时间为 1~ 3 .5 h,平均 1.2 h。给药方法 :即刻内服阿司匹林 0 .3 g,以后每日 0 .3 g,3天后改为每日 5 0 mg,以后长期服用。先静注尿激酶 5 0万 u,然后用 10 0万 U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静滴。溶栓开始后密切观察胸痛变化。给溶栓药物后 2小时内每 2 0分钟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一次 ,观察到用药后 2 4小时。每 2小时测一次出凝血时…  相似文献   

6.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静脉溶栓方法在院内已广泛开展,但院前静脉溶栓国内报告不多。我院自1999年11月~2004年6月在院前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救治AMI1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47~64(平均57)岁;均符合199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拟订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梗死部位广泛前壁8例,前间壁6例,下壁5例。溶栓距发病时间1·0~4·7(平均2·3)h。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3g,以后每日0·3g,3d后改为每日50mg,长期服用。首先应用国产尿激酶(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50万I U静推,然后再用100万I U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观察了 5 0例 AMI患者 ,其中 30例给予胺碘酮治疗 ,以分析其对室性心律失常及自主神经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 病例选择根据 WHO制定的标准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 5 0 (男 31,女 19)例 ,年龄 4 7~ 80 (5 8.4± 6 .1)岁。 2 4 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并按 L own分极标准判断室性心律失常≥ 级 ,前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4 0例 ,下壁及后壁心肌梗死 10例 ,除外窦性心动过缓、 度及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病窦的病例。其中 30例给予内服胺碘酮 6 0 0 mg/d7d,以后 …  相似文献   

8.
双室三腔起搏治疗左室附壁血栓及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附1例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进行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80mg/d;培哚普利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垛普利4mg/d。连续观察1年。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及1年,用美国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论断仪测定左心室心肌质量(leftventricularmyocardialweight,LVMW),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和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以评价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长期服用替米沙坦或培哚普利可使扩张型心肌病的LVEF和△T%明显上升,而LVMW明显下降,用药1年作用更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替米沙坦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患女性,59岁,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史。2003年8月7日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1.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开口闭塞(图1),置入Cypher3.0mm×23.0mm(Sirolimus,美国Cordis公司)支架,释放压力16atm,无残余狭窄(图2)。术后服氯吡格雷3个月后自行停药,一直服用阿司匹林100mg/d。2005年6月至11月间心绞痛再发3次。2005年11月11日因“持续性胸痛4h”以急性前壁再梗死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见LAD支架内弥漫性血栓,并累及左回旋支(LCX)开口,TIMI血流Ⅱ级(图3)。  相似文献   

12.
经皮血栓吸除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2 0 0 0年 11月起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内吸血栓装置 Rescue(美国Boston公司 )对 8例富含血栓性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吸除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 :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 6~ 75岁。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 ,起病后 3~ 12h入院。其中下壁心肌梗死 5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 1例。 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放置了右心室起搏电极导管。2 .手术方法 :按常规方法从右侧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例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 ,5例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心衰 )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 (生脉注射液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3 0例 )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2例 ,好转 2 0例 ,有效率 84% ;对照组显效 8例 ,好转 10例 ,有效率 60 %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 (CO)、心搏量 (SV )、心脏指数 (CI)、射血分数 (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D % )、心室壁增厚率 (△T)均明显增加 ,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 (P <0 .0 5 )。此外 ,治疗组全身血管阻力 (SVR )明显降低 (P <0 .0 1)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使用静脉用美托洛尔的疗效观察。方法近3年44例符合临床急前壁心肌梗死诊断的住院患者,心肌梗死时间在12 h内,入院时心率超过80次/分,收缩压高于120 mm Hg(1 mm Hg=0.133 kPa),没有β受体阻断药治疗的禁忌证,又不愿急诊介入治疗者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除传统用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外,入院后给予静脉用药美托洛尔治疗,每次美托洛尔用量为5 mg,每次用药时间5 min,10 min用药1次,使患者心率下降到70次/分左右,然后用口服美托洛尔治疗,静脉用美托洛尔治疗总量不超过15 mg;对照组21例,给予传统用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结果住院治疗的2周内,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07),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静脉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比传统治疗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Huang J  Zheng Z  Hu SS  Song YH  Yang YJ  Zhu J  Liu P  Zhao H  Li LH  Liu M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05-1107
目的观察国人心脏移植用巴利昔单抗作为免疫诱导剂与传统的三联免疫抑制剂合用的耐受性和预防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心脏移植患者47例,男38例,女9例,平均年龄(44.9±13.4)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20例(42.5%),缺血性心肌病12例(25.5%),致右室心律失常性心肌病8例(17.0%),肥厚型心肌病2例(4.2%),心脏肿瘤2例(4.2%),瓣膜性心肌病1例(2.1%),高血压心脏病1例(2.1%),巨细胞性心肌炎1例(2.1%)。术前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抗体(PRA)>10%者4例,交叉配型均<5%。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20mg×2次。三联免疫抑制剂用法:术中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2次,术后125mg每8h1次;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强的松1mg.kg-1.d-1,以后每3天减量10mg,至总量10mg/d维持。环孢素A(CsA)于术后血肌酐<150μmol/L开始服用,剂量3~6mg.kg-1.d-1,分2次服用,血药谷值浓度维持在180~300ng/ml。术后3周作1次心内膜活检。霉酚酸酯(MMF)1.0~2.0mg/d,分2次服用。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标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监测用PP65抗原血症试验,EB病毒感染用ELISA方法查抗体。结果47例患者全部存活。急性排斥反应分级结果:0级30(63.8%)人,ⅠA级11(23.4%)人,ⅠB级3(6.3%)人,Ⅱ级3(6.3%)人。MMF平均剂量(1.2±0.3)g/d。CsA于术后平均(3.4±2.1)d开始服用,平均累积剂量(4.1±1.2)mg.kg-1.d-1,平均谷值浓度(237.0±76.2)ng/ml。术后1个月内感染5人,但无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感染。结论国人心脏移植用巴利昔单抗作为免疫诱导剂与传统的三联免疫抑制剂合用的耐受性良好,预防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我科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7-72岁。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经导管将已提取单个核细胞的自体BMCs悬液30ml分3次,每隔10分钟,经左冠状动脉注入。移植前及移植后1,2,4,8,16个月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及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和舒张期末容积,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及左室前壁厚度。治疗前后同时常规使用其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结果在术中及术后近期,所有患者均无心功能恶化表现及其他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达(352±61)m,而术前仅(301±5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34.6±5.1)%升高到(4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舒张期末容积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随访1~18个月,患者自觉症状较前缓解,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BMCs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一定的疗效,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因血栓高负荷未能行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对择期PC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不能行支架置入术。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方案、术中处理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25±10.81)岁。吸烟史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右冠状动脉大量血栓堵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见。3例患者未行PCI,1例仅行单纯血栓抽吸,4例患者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6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7例患者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1例患者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至200 mg,氯吡格雷增加至每日2次。平均(29.00±23.25)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患者因仍存在血栓高负荷,未尝试行PCI;1例患者因血管扭曲,球囊不能送至闭塞病变处,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因血栓负荷过重,球囊扩张后,未行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成功行支架置入术。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初次开通血管失败,常规抗栓治疗方案对血栓高负荷的清除作用有限,血栓完全机化、择期PCI的时机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用晶碳烤瓷支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有时发生支架内血栓。晶碳烤瓷支架(carbostent)有望减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本文对其治疗ACS进行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共10 0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2 0例,年龄2 4~76(5 8 79±10 77)岁。包括心肌梗死6 9例(前壁17例,广泛前壁5例,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纠正心衰的同时加甲状腺素 5mg 天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TT3、TT4 、FT3、FT4 、TSH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结果 治疗前TT3为 0 70nmol L± 0 32nmol 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 32nmol L± 1 15nmol L ,加用甲状腺素 5mg 天治疗后为 2 12nmol L± 0 92nmol L。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 0 2 5± 0 0 2 ,治疗后为 0 4 9± 0 0 4。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素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35例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特点。结果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患者左心室受累的程度及左心室附壁血栓的部位、形态、大小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的敏感手段,其简便、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