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人巴贝虫病     
人巴贝虫病(human babesiosis)是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是由一种红细胞内寄生虫——巴贝虫(Babeia)引起。这种原虫形态上很像疟原虫。1888年匈牙利学者巴贝斯在罗马调查一起50000头牛死亡的原因中发现的。当时称这种原虫为“细菌”,称这种病为“黑尿热”。1957年Skraralo从南斯拉夫报告第一例人巴贝虫病,此后相继在美国、爱尔兰、苏格兰、前苏联和墨  相似文献   

2.
巴贝虫(Babesia spp.)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寄生虫,主要由蜱传播,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外均有人体感染的报道,人感染巴贝虫后,可导致贫血、高热、血红蛋白尿、黄疸、肌痛等症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由无症状感染到威胁生命,主要取决于宿主的身体状况和寄生虫.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涂片染色法、动物接种分离法、血清学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该文就巴贝虫的形态学特点、生活史、基因组、致病性、临床与实验室诊断以及预防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感染情况,为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2–5月对江苏省血液中心采集的95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以巴贝虫分泌抗原(BmSA1)为诊断靶标分子,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份血清标本靶向巴贝虫特异性总抗体水平,对抗体阳性样品制作血涂片进行镜检,并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确认寄生虫血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体阳性率。结果 江苏地区950人份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为0.53%,5例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血样镜检和巢式PCR结果均为阴性。不同性别([χ2] = 0.01,P = 0.92)和年龄([χ2] = 0.11,P = 0.95)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93,P < 0.05)。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有巴贝虫感染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在广西的玉林、北海、南宁、百色和河池等地区的17个采样点,用FTA试纸卡采集犬血.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基因,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与GenBank中的巴贝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共采获87份犬血,其中阳性血样11份,感染率为12.64% (11/87).11份阳性血样的巴贝虫序列相同,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Babesia canis vo-geli的同源性为98.1%.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犬血样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佛氏巴贝虫同属一个分枝,系统发生关系近. 结论 广西犬血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同源性高,为佛氏巴贝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感染情况,为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2–5月对江苏省血液中心采集的95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以巴贝虫分泌抗原(BmSA1)为诊断靶标分子,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份血清标本靶向巴贝虫特异性总抗体水平,对抗体阳性样品制作血涂片进行镜检,并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扩增确认寄生虫血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体阳性率。结果 江苏地区950人份无偿献血人群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为0.53%,5例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血样镜检和巢式PCR结果均为阴性。不同性别([χ2] = 0.01,P = 0.92)和年龄([χ2] = 0.11,P = 0.95)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职业献血者巴贝虫抗?BmSA1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93,P < 0.05)。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有巴贝虫感染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实验室资料,提高对巴贝西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观察外周血中虫体的形态;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核酸,采用田鼠巴贝虫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PCR扩增田鼠巴贝虫18S rRNA片段,取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外周血中见大量疑似恶性疟原虫虫体;PCR产物测序结果经过BLAST比对,与田鼠巴贝虫18s核糖体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结论 感染的虫体为田鼠巴贝虫。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尤其是野鼠)存在田鼠巴贝虫感染,是巴贝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7岁,温州市鹿城区人。2021年9月28日因胸闷头晕10余天到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入院体查:慢性病容,意识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无水肿,有瘢痕,以“胸闷待查”收住心内科治疗,后因癌性胸水在院内转化疗科。10月8日起出现反复发热。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 g/L,红细胞计数2.74×1012/L,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6×109/L,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尿液培养检出3种以上细菌,尿隐血持续2+。10月25日进行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查见部分红细胞内有1~4个紫红色核、蓝色胞浆环状体,考虑寄生虫感染。患者长期居住于温州市区,无国内、外旅居史,无明确蜱虫叮咬史。患者曾于2005年行左乳癌保乳术,2014—2021年因多次发现肺部转移灶入院进行化疗与靶向药物治疗;2021年6—10月先后进行12次输血治疗。取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经巴贝虫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测序,所获序列与田鼠巴贝虫(GenBank登录号:MG674832.1)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9.43%。确诊该患者为田鼠巴贝虫感染。患者经口服磷酸氯喹片(0.5 g/d,首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诊1例国内感染田鼠巴贝虫的病例,对患者周边同事进行调查,初步了解田鼠巴贝虫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患者及相关人士血液DNA,共计121份,进行巢式PCR鉴定。以扩增患者18S 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与GenBank中各巴贝虫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最大似然率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患者感染田鼠巴贝虫病,患者周边同事共40人感染,阳性率为33.06%(40/121);田鼠巴贝虫的系统分类属于感染人的巴贝虫类,与感染牛、犬的巴贝虫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田鼠巴贝虫在患者周边同事中感染率较高,对接触人员具潜在的感染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巴贝虫病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36岁。因“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于 2 0 0 0年 7月 12日在当地医院作肾移植术 ,术后常规服用抗排异药物 ,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个月后 (9月 5日 )患者每天出现不明原因规律性发热 ,每天临晨 4、5时感畏寒 ,继之体温升高 ,最高体温在 38 7℃左右 ,3~ 4h后随着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个调查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调查5个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每份标本采用卢戈氏碘液涂片法与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结果 共调查15县(市、区)75个点(村)10 652人,阳性者222人,各种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2.08%。检出6种肠道原虫,即人芽囊原虫、微小内蜒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波列基内阿米巴及蓝氏贾第鞭毛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79%、0.58%、0.41%、0.18%、0.09%与0.02%。男性感染率为0.84%,女性为1.25%,女性高于男性(χ2=8.8126,P<0.05)。感染者最大年龄86岁,最小3岁,以高年龄组(56岁以上)为主,占38.3%。感染者分布于多种职业,其中农民占77.9%,其次为学生占14.4%。调查地区感染率以平潭为最高7.04%,其次为漳浦4.62%与周宁3.92%。浙闽山地丘陵生态功能区感染率为1.52%(83/5469),滇桂粤中部闽南山地丘陵生态功能区为2.68%(139/518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4,P<0.01)。结论 本次调查的人群原虫总感染率大幅降低,感染虫种明显减少,并以人芽囊原虫为常见的肠道原虫,应列为今后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绦、囊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福建省猪带绦虫病、囊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随机选择5个县(市、区)16个村(点)。检测受检者血清猪带绦、囊虫抗体,阳性者询问病史。结果共查16371人,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28%(89/3899);人体猪带绦虫感染率为0.02%(3/16371)。结论 福建省流行猪带绦、囊虫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首诊为疟原虫感染的巴贝虫感染者进行确诊及临床诊治情况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并对患者及其居住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骨髓样和血样,吉氏染色涂片后镜检;并以巴贝虫(Babesia)18s核糖体RNA属和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患者血样基因组DNA,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结果该患者反复发热20余天,出现贫血(红细胞2.59×1012和血红蛋白5.5 g/L),CT示肝脾肿大。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吉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疑似恶性疟原虫或巴贝虫感染。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无外出史,但有输血史和被蜱叮咬史。患者血样经巴贝虫属和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别出现约400 bp和1 600 bp条带。测序的序列经BLAST分析,与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的同源性为99%,登录号分别为JQ609305和JQ609304。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诊为田鼠巴贝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市售水产品中寄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福建省市售水产品鱼、虾中寄生虫感染状况,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自然地域将福建省划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地区,收集各个地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淡水或海水水产品为材料,采用消化法和压片法检测寄生虫囊蚴或幼虫。结果 2012-2016年检测淡水类水产品20种,寄生虫感染率为5.15%(130/2 524),其中囊蚴的感染率为3.72%(94/2 524),幼虫的感染率为1.43%(36/2 524);检查海水类水产品28种,寄生虫感染率为17.25%(88/510),均为异尖线虫。5个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闽东地区为10.38%(27/260)、闽南地区为5.84%(27/462)、闽西地区为4.63%(30/648)、闽北地区为4.64%(29/625)和闽中地区为9.91%(103/1 039)。结论福建省淡水类水产品受到寄生虫污染,不同地区流行情况有较大差异,海水类水产品的感染率相差很大。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宣传,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Serum from mice infected with Babesia microti or Plasmodium vinckei petteri and given lipopolysaccharide (LPS) contained appreciable amounts of tumour necrosis factor (TNF) and lymphocyte-activating factor (LAF; Interleukin I) activity. These monokines were not noted in serum from uninfected mice given the same dose of LPS. This pattern was repeated when adherent peritoneal cells from normal or infected mice were exposed to LPS in vitro and the supernatants assayed for LAF.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hyper-reactivity of malaria and Babesia-infected mice to LPS resides in their macrophages, and that infection with these haemoprotozoa provides the host's macrophages with the same priming stimulus for subsequent triggering of monokine release as does an inje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 Guerin.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鼠类感染巴尔通体调查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鼠类中巴尔通体(Bartonellaspp.)的感染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2014-2016年采用笼日法在福建省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和闽中捕鼠,现场鉴定并记录捕获鼠类的釆集时间、地点、鼠种、性别、鼠龄等资料。采集鼠心脏血,PCR扩增巴尔通体的gltA和16S~23SrRNA基因,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结果调查共布放鼠笼5 917笼次,捕鼠381只,鼠密度为6.44%。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2.34%。家鼠的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0.61%,褐家鼠(Rattus norvebicus)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感染率分别为11.30%和10.00%;野鼠的感染率为13.86%,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感染率分别为22.86%和18.00%,野鼠的巴尔通体感染率高于家鼠的感染率,但无统计学意义。从地区分布看,闽西、闽北一带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0.00%和25.33%。闽南一带感染率最低,为0。各地区感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鼠龄的巴尔通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的生境下的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样本测序分析显示,福建省鼠类感染的巴尔通体序列与B.tribocorum、B.elizabethae和B.grahamii序列最接近。结论福建省鼠类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存在对人群致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