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脑囊虫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对策。结果 5例脑囊虫病合并妊娠患者有1例早期妊娠终止了妊娠,其余4例继续妊娠并接受治疗护理,母子平安。结论妊娠合并脑囊虫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脑囊虫病的诊治经验。病例资料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4~56岁。其中来自上海的患者5例,目前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患者10例。临床表现以癫痫型和高颅压型最多见,各有8例和6例,神经衰弱型3例,脑炎脑膜炎型1例,表现为TIA者1例,均经CT或/和MRI及免疫学、病原学检查确诊,2例患者在粪便中找到虫卵。经内科治疗或/和手术治疗后,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脑囊虫病的发病率在上海地区有升高趋势,且多为异体感染,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查,对患者应及时予以治疗,以防严重后果及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抗囊治疗的观察贾凤菊,葛凌云,杨淑芳,张敬举,霍海英,李惠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治疗是脑囊虫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于1992~1993年对60例本型患者根据临床和脑CT不同表现,选择抗囊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瘤和脑囊虫病均为占位性病变 ,临床表现有诸多共同症状 ,有的类型 CT、MRI检查和病理阶段与脑囊虫病有酷似的影像显示 ;脑瘤的血清和脑脊液囊虫病免疫学 IHA、EL ISA和CAg检查有假阳性出现 ,脑肿瘤性疾病中胶质瘤和转移瘤与脑囊虫病最易相互误诊。脑囊虫病误诊为脑瘤已见报道[1 ,2 ] ,脑瘤误诊为脑囊虫病报道甚少 [3] 。现将我院 1984~ 1998年间 9例脑瘤患者误诊为脑囊虫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误诊为脑囊虫病的脑瘤 (胶质瘤和转移瘤 )患者均为1984~ 1998年在我院接受抗囊虫病原治疗的患者。 9例中男性6例 ,女性 3例 ,年龄 3…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脑萎缩病因分析贾庆洲,杜军,张永生,伊藤洋一随着囊虫病治疗研究的进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的治疗都有了很大突破性进展。然而脑囊虫病治愈后,其所致脑组织萎缩和记忆力减退却无明显改善。我们在治疗近2000例脑囊虫患者过程中发现,此病患者中很多...  相似文献   

6.
在 2 0年的脑囊虫病临床工作中 ,除治疗各类型脑囊虫病人外 ,还遇到一些难治性脑囊虫病人 ,这些病人脑内感染囊尾蚴数量多 ,在脑内呈散在密集分布 ,病情极为严重。常表现为昏迷、高颅内压、精神症状、癫痫发作 ,甚至痴呆 ,使治疗非常棘手。本文就难治性脑囊虫病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1980~ 2 0 0 0年 ,本院收治的各类型囊虫病例中 ,难治性脑囊虫病人 10例 ,年龄 3~ 5 6岁 ,男 8例 ,女 2例。 9例病人均具有严重高颅压反应、癫痫发作与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智能障碍 ,在治疗中均因为出现昏迷而终止抗囊虫治疗。其中…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治疗囊虫病剂量与疗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囊尾蚴易侵犯人体脑组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吡喹酮已广泛应用于脑囊虫病的治疗,对囊虫数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较大剂量疗法效果很好,但对囊虫数量较多、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如何合理用药并取得较好疗效尚在探索中。为探讨吡喹酮在临床治疗该类患者较适宜的剂量与疗程,本文对我所10余年中不同治疗方案资料较完整的部分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疗效分析。1 临床资料1.1 治疗对象和分组 207例脑囊虫病患者按马云祥诊断标准[1]确诊,根据不同治疗剂量分为4组,即…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是肯定的 ,但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剂量、疗程较为混乱 ,致使治疗效果差异甚大〔1〕。为规范吡喹酮在脑囊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设 5个应用吡喹酮不同剂量、疗程的脑囊虫病治疗组 ,观察其疗效和药物反应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病例来源于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 ,经病理、CT、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2〕。1 2 分组 符合观察对象者 ,入院时随机抽样分组 ,共分 5组 ,服用吡喹酮方法各组分别为 :A组 63人 ,每人每疗程…  相似文献   

9.
诊断性治疗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囊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典型的脑囊虫病患者可根据马云祥等〔1〕诊断标准确诊 ,对于一些脑CT或MRI检查疑似脑囊虫病的患者 ,有时经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免疫学检查仍难以确诊 ,延误治疗时机。近年来我们对该类患者应用大剂量的吡喹酮进行了诊断性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76例 ,男 5 3例 ,女 2 3例 ,年龄5~ 6 3岁。病程  3天~ 12年 ,其中 3天~ 1年 5 9例。头痛 42例 ;(伴肢体麻木或活动不灵 11例 )发作性癫痫 2 9例 ,失语 2例 ,其它 3例。患者…  相似文献   

10.
阿苯达唑(ALB)、吡喹酮(PQT)作为治疗脑囊虫病的特效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脑囊虫病患者在服抗囊药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轻重不同的杀虫反应,现将临床上常见的杀虫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8例为1996年1月~1997年12月在本所住院接受ALB、PQT全疗程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其中男308例,女120例,年龄6~68岁,病史最短者6d,最长者11年。2 杀虫反应的观察428例病人有308例出现各种不同的杀虫反应,反应发生率占72%,其常见反应见表1。表1 308例脑囊虫病病人各个疗程中的杀虫反应杀虫反应第1疗程反应例数%第2疗程反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喹酮(PQT)对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先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体,并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循环抗原,再应用大剂量PQT[50 mg/(kg.d)×12 d]对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结果93例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诊断性治疗后有38例确诊患脑囊尾蚴病,42例基本确诊患其他脑部疾患,13例仍诊断不明。38例脑囊尾蚴病患者有27例服吡喹酮后出现杀虫反应,其中治疗后有17例患者复查脑CT或MR I,结果显示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吸收或消失;有2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增多,且呈囊性影像学表现;另11例确诊为脑囊尾蚴病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杀虫反应,根据治疗后复查CT或MR I,病灶较治疗前吸收或消失而确诊。确诊的38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再经过1~2个疗程抗囊尾蚴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其中31例患者复查脑CT,病灶完全吸收者26例,病灶出现钙化者5例。结论大剂量吡喹酮对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诊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160例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正确诊断脑囊虫病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60例脑囊虫病 CT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 CT检查结果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等 4型 ;其中脑实质型又分轻度、中度、重度 3类 ,轻度预后好 ,重度预后差。结论 :脑囊虫病病灶的部位和数量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关。 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77例脑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从鉴别诊断学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77例误诊病例中脑囊虫病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32例(74.58%),其他脑部疾病误诊为脑囊虫病者45例(25.42%),其中脑肿瘤与脑囊虫病相互误诊病例达43例(24.29%);小脓肿型脑囊虫病误诊率最高,误诊病例为63例(35.59%)。结论对脑囊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对脑部症状未作详细的鉴别诊断;缺乏特殊的检查条件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6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加用咽障碍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腾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应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病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1例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11例患者中有9例脑室内囊尾蚴,1例外侧裂池内脑囊尾蚴,1例脑实质囊尾蚴,其中l例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行三脑室底脚尖池造漏术,1例行立体定向辅助.结果 11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12个月,10例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缓解,3例癫痫患者控制良好,有共济失调症的1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MRI复查未见囊尾蚴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脑囊尾蚴病恢复快,并发症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CT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380例脑囊虫病患者疗前CT影像表现分为单发小囊型、多发小囊型、炎症型和混合型,对比各型患者抗囊治疗后CT影像变化,并与其杀虫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不同类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CT影像呈现程度不同的吸收、钙化等病理变化.单发小囊型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患者出现钙化,疗效最佳,并且治疗时仅有小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杀虫反应.多发小囊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但该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需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炎症型和混合型患者杀虫反应较重,虽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病灶吸收仍较差. 结论各型脑囊虫病患者经吡喹酮、阿苯哒唑剂量递增法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病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观察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 方法 方法 对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抗 囊尾蚴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 脑电图检查示轻、 中、 重度异 常分别占40.53%、 45.63%、 13.84%; 脑电波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 或在异常背景上有少量散在或阵发 性棘、 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脑CT、 MRI检查示单发小囊型占23.54%, 多发小囊型占44.42%, 脑炎型占13.59%, 大、 小囊 并存型占4.85%, 钙化型占2.18%, 混合型占11.41%。脑囊尾蚴病患者经过3个疗程抗囊尾蚴治疗后复查, 脑电图恢复正常 和明显好转分别占79.85%和20.15%; CT、 MRI检查发现77.18%的患者病灶全部吸收, 20.63%的患者大部分病灶吸收, 2.18%的患者病灶无变化, 均为钙化型。脑内囊尾蚴感染处于急性期的单发和多发小囊型、 脑炎型和大、 小囊并存型抗囊 尾蚴治疗效果好, 混合型抗囊尾蚴治疗效果较差, 处于钙化期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结论 脑囊尾蚴病 患者脑电图表现为轻度至重度异常, 脑CT、 MRI检查以多发小囊型为主。经抗囊尾蚴治疗后, 多数患者脑电图逐渐恢复正 常, 病灶全部吸收, 但部分患者会留有少量钙化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脑实质型26例,脑室型6例,混合型2例。脑实质型中7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余13例为数量较多的多发病灶。此型MRI表现常为小的长T_1低信号与长T_2高信号囊肿。脑室型显示脑室扩大,可见脑室内囊肿壁,有3例可见头节。16例MRI与CT作了对比分析,对于病变大小、范围、数目及部位的显示,MRI均优于CT,特别是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9.
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4F8-ELISA对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的结果。经与患者病史、临床分型和脑CT检查结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CAg与有无绦虫史无关。脑型合并皮下结节患者脑脊液中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型脑囊虫病和皮下结节消失组的患者。CAg检测的结果与囊尾蚴和脑部寄生的数量,病灶的新旧与部位等病理情况有关。表明McAb(4F8)-ELISA不仅可用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实质型囊尾蚴病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吡喹酮,囊虫散胶囊及囊虫散胶囊+吡喹酮治疗,对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囊尾蚴钙化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观察囊虫散胶囊杀灭囊尾蚴作用。结果囊虫散胶囊组治愈率82.1%,吡喹酮组治愈率67.4%,中西药结合组87.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囊虫散胶囊组最低。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杀虫总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效果显著,不仅具有杀虫作用,同时促进死虫吸收,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