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在再灌注即刻给予RIPC。结果 RIPC能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14 d大脑半球的水肿、梗死面积,减少脑萎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而且RIPC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比例,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和14 d,RIPC能降低缺血侧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增加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GS)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GFAPα的水平和上调GFAPδ/GFAPα的比例来调节GFAP的亚型。结论RIPC治疗能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提高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 (32~ 33℃ )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30min后应用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 ,并持续至再灌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AP表达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 同常温组相比梗死体积明显减少 (P <0 .0 5 ) ,缺血常温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 ,突体粗大 ,胞体肿胀 ;亚低温组GFAP表达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病变侧亚低温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肥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明显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介入给药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NG)及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NG及ARG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NG组和ARG组。MCAO组、NG组和AR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同时分别局部介入给予生理盐水、NG和ARG,于再灌注3 h或24 h时,荧光法检测血清NO含量。并在3 h或24 h时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GFAP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 h血清NO升高(P <0.01),治疗组较MCAO组明显(P <0.01),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但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 <0.01),各组大鼠脑组织未出现肉眼可见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24 h,血清NO治疗组较3 h降低,而MCAO组较3 h升高(P <0.05),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较3 h增加(P <0.01),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 <0.01),TTC染色显示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MCAO组减小(P <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脑组织GFAP表达增强,通过局部介入给予NG、ARG增加NO合成,抑制GFAP高表达,减小脑梗死体积。提示NG、ARG抗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LMWH治疗组,对照组及LMWH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3、24、48、72h处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α阳性细胞。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48、72h组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LMW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与GAP-43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GAP-43的表达.结果 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GAP-43表达均高于同时期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GFAP与GAP-43高度相关(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与GAP-43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LMWH治疗组,对照组及LMWH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 h再灌注3、24、48、72 h处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α阳性细胞。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48、72 h组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 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LMW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Syp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Syp表达均高于同时期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GFAP与Syp高度相关(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早期大脑少突胶质祖细胞及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线栓法制作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90min再灌注1d、3d和7d);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大鼠大脑梗死中心区、梗塞周边区和缺血对侧NG2和O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中心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梗塞周边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再灌注3d和7d增加显著;脑梗死对侧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周边区少突胶质祖细胞及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增多,可能参与缺血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各组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方法实验分组: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对照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_1区细胞凋亡及AQP4表达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的水分含量明显减少(P 0. 05)。再灌注24 h后,对照组海马CA_1区AQP4、凋亡细胞24 h表达量明显增加,IP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 0. 05)。结论 IP组脑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提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水肿,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大鼠大脑MyT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90min再灌注1,7,14d);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早期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缺血对侧区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中心区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阳性细胞数从脑缺血后第1天开始增加;脑缺血后7d和14d时,各组大鼠MyT1阳性细胞增加数较之对照组大鼠有显著的差别.结论 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参与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发育过程,调节髓鞘蛋白基因的转录,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
High susceptibility to cerebral ischemia in GFAP-null mice.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Astrocytes perform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 the adul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rvival of neurons. Thus, it is likely that the activities of astrocytes affect the extent of brain damage after ischemic stroke. The authors tested this hypothesis by using a mouse ischemia model to compare the infarct volume produced in wild-type mice with that produced in mice lacking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an astrocyte specific intermediate filament component. Astrocytes lacking GFAP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defects in process formation, indu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volume regulation; therefore, they might be compromised in their ability to protect the CNS after injury. The authors reported here that 48 hours after combined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nd 15 minutes transient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CAO) GFAP-null mice had a significantly (P < 0.001) larger cortical infarct volume (16.7 +/- 2.2 mm3) than their wild-type littermates (10.1 +/- 3.9 mm3). Laser-Doppler flowmetry revealed that the GFAP-null mice had a mor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decrease in cortical cerebral blood flow within 2 minutes after MCAO with CAO.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a high susceptibility to cerebral ischemia in GFAP-null mice and suggest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astrocytes and GFAP in the progress of ischemic brain damage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ith partial reperfus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