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两种形式——成熟型BDNF(mBDNF)和BDNF前体(proBDN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介导一系列的生物信号, 对神经元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proBDNF向mBDNF的不平衡转化在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以及它们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方面的潜能。本文现围绕近年来BDNF及proBDNF/mBDNF失平衡在上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AD、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是典型的细胞器间物理连接所形成的复合结构,通过调控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钙离子流,介导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信号传导。MAM上的多种连接蛋白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其作用机制对研究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对IP3R、VDAC1、PACS-2、Fis1、Bap31、Mfn2、PDZD8、VAPB和PTPIP51等MAM上的连接蛋白,以及其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的损伤机制有炎症、自噬、凋亡及程序性坏死.已有研究表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方式是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1)和RIP3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R...  相似文献   

4.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又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或CD115,是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前体的生长调控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能够直接参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化及生长。然而,目前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仍处于研究阶段。该文针对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与之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综述,并阐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基因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是调节机体生长等关键环节的主要的信号通路之一[1],其传导途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Shh作为信号分子已被证实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神经发生[2],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Shh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后神经修复有关,可在大脑神经元可塑性方面起调节作用,从而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3]。Shh信号通路可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llel'voussystem,CNS)内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被认为与多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如创伤性颅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病理状态下,过度释放的谷氨酸可以激活细胞膜表面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onotropicglutamatereceptor,iGluR),尤其是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损伤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IL-1家族的新成员,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表达。IL-33能与常染色体结合,因此被认为具有抑制核内转录的作用。当受到炎性刺激时,IL-33可作为危险信号的警报释放到细胞外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IL-33的受体是由ST2和IL-1受体结合蛋白组成的异物二聚体,其中IL-1受体结合蛋白是所有白介素家族受体共有的部分。IL-33/ST2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不仅对炎症、免疫性疾病发挥关键作用,还参与了许多其他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有关IL-33尤其是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及功能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对IL-33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高,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传统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年研究显示,系统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密切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时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延江教授研究团体从中枢和外周两种途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干预靶点、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途径和药物:(1)揭示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调控脑组织Aβ过度产生和清除的新机制。(2)发现外源性Aβ进入脑组织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机制。(3)证实外周途径清除Aβ的有效性,提出外周途径清除Aβ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治疗新策略。进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系统观,为从全身角度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Kainate(KA)受体属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的一类亚型受体,与其它两种iGluRs,NMDA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和AMPA受体(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丙酸)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随着对KA受体研究的深入,发现KA受体与癫痫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对KA受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可能为癫痫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介绍KA受体近年来的药理学特性、生理学功能及其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的一种,具有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修复与营养神经元、调控细胞周期等作用。GDNF通过受体复合物的形式介导其信号通路,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其主要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与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量研究证实,GDNF在帕金森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是神经科学尤其是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脑组织血流异常所引起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最终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通过其基因多态性和受体介导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脂质代谢平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脑屏障完整性、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中Notch受体蛋白的结构、Notch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A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神经异常.A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由于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Wnt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间黏附及细胞分化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来有研究表明Wnt信号传导通路中多个信号分子的改变均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现了若干与脑外伤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白介素-1(IL-1)家族的IL-1A、IL-1B及IL-1 RN基因、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p53基因.它们分别从外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牛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中脂质及淀粉样蛋白的转运和沉积;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的认知功能的改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及细胞凋亡等不同方面来影响脑外伤的进程和转归.充分认识这些基因多态性与脑外伤预后的关系,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研究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甲基-4-羧苯基甘氨酸(MCPG)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2w后,采用氧糖剥夺法建立损伤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碘化丙啶(PI)/Hoechst33342双染鉴定神经元损伤程度;加入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CPG(1mmol/L),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并采用蛋白印迹法研究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讨论MCPG抗凋亡作用与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MCPG能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并降低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表达,减轻氧糖剥夺造成的神经元凋亡。结论 MCPG能够通过ERK1/2信号通路减轻氧糖剥夺造成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属由配体激活的Ⅱ型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PPARγ除参与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分化、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生成外,还参与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PPARγ激动剂能通过PPARγ依赖或非依赖机制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保护神经元、促进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凋亡从而控制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变性疾病如阿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提示PPARγ激动剂有可能成为一类很有治疗CNS炎症性及退行性变性疾病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的基因表达、酶活性及亚细胞定位等三个方面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的研究新进展,并列举了一些GAPDH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8.
Fas/ FasL抗原系统是重要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系统,目前认为它也是重要的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系统,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的发生、再生、增殖、病理性退化.近年来,对Fas/ FasL抗原系统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活性密切相关。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作为一种突触后支架蛋白,对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为代表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突触后膜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PSD-95棕榈酰化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R、NMDAR)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综述聚焦PSD-95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R、NMDAR)的棕榈酰化过程,以及上述棕榈酰化过程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和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中的研究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认为胰岛素不仅是单纯的内分泌激素,至少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还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能调节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的功能。胰岛素、其受体和受体后偶联下游系统构成了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和防止其凋亡。其抗凋亡机制主要与胰岛素及胰岛素受体(IR)结合后,导致IR的自身磷酸化,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