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侧脑室颞角Ommaya囊植入术治疗孤立颞角综合征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侧脑室颞角Ommaya囊植入术治疗的2例孤立颞角综合征的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2例均为女性,其中1例50岁,1例56岁。2例均因头痛、头昏等入院。因侧脑室三角区肿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为脑膜瘤。术后继发侧脑室颞角脑积水,行Ommaya囊植入术治疗。术后1年复查MRI,侧脑室颞角未见明显积水,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孤立颞角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局限性脑积水,临床较为少见,多继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术后。侧脑室颞角穿刺Ommaya囊植入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继发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行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示非典型脑膜瘤(WHO Ⅱ级)1例,脂肪神经细胞瘤(WHO Ⅱ级)1例,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1例。术后3例均出现孤立性颞角综合征,2例行孤立颞角腹腔分流术,随访3~4年,颞角积水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例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颞角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稍好转。结论 孤立性颞角综合征是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多需手术治疗,术区放置引流管人工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并对引流管进行正确管理可明显降低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侧脑室三角区及其周围肿瘤术后继发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行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1例,表皮样囊肿1例,胶质母细胞瘤(WHO分级Ⅳ级)1例。术后3例均发生孤立性颞角综合征,均保守治疗,随访3~18个月,颞角积水均不同程度扩大,但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孤立性颞角综合征是侧脑室三角区及其周围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Graeb量表(mGS)评分联合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对重度脑室出血(SIVH)脑室外引流术(EVD)后并发慢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EVD治疗的205例SIVH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6个月,头颅CT测量Evans指数>0.19即诊断为慢性脑积水。结果 205例中,43例发生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为20.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GS评分高(OR=1.130;95%CI 1.063~1.219;P<0.001)、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大(OR=1.144;95%CI 1.087~1.267;P<0.001)是SIVH并发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GS评分预测慢性脑积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55,约登指数为0.26,截断值为23分,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55.8%;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的AUC为0.6982,约登指数为0.39,截断值为16.3 mm分,敏感度为64.2%,特异度为72.1%;两者联合的AUC为0.8394,约登指数为0.51,敏感度为83.9%,...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侧脑室颞角显微手术解剖.方法 结合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对13个成人尸头进行侧脑审颞角及脉络膜裂显微镜下解剖,获取图像资料.结果 打开侧脑室颞角后海马及侧副隆起为主要标志.颞角脑室壁与丘脑、尾状核、胼胝体及穹窿等神经结构相关,进一步打开颞角脉络膜裂可暴露环池和大脑脚池内的脉络膜前动脉及脉络膜后外侧动脉.结论 组成颢角的神经结构重要,暴露颢角时应注意保护神经功能区,打开脉络膜裂可治疗累及颢叶内侧及环池的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涉及脑室系统的颅内肿瘤术后有部分病例发展成为局限性颞角脑积水,我们探索一种不同于分流手术更安全可靠的内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侧脑室肿瘤术后局限性脑积水4例,行内镜下探查脑室,于三角区粘连处造瘘,重建侧脑室脑脊液通路,将脉络丛电凝烧灼。结果随访1年以上3例恢复良好,颞角未见脑积水,1例复发,行分流手术缓解。结论内镜治疗颞角脑积水效果明显,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多种颞叶、间脑或中脑附近的病变,都可以使侧脑室颞角移位。通常都是用气脑造影或CT来检查颞角移位,而缺乏有关细致的脑血管造影资料。作者等通过对大脑半球椎基系统内注入钡明胶混合剂后进行细致的解剖,着重研究了大脑后动脉主干和其分支与脉络膜裂和侧副沟的关系,从而指出了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治疗破入脑室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6年3月共收治破入脑室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58例,将其分为传统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和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组,其中传统大骨瓣血肿清除组30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组28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骨瓣去除率、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ADL)良好率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血肿清除率、骨瓣去除率、死亡率、ADL良好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90%(27/30)、40%(12/30)、3.3%(1/30)、66.7%(20/30)和10%(3/30),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骨瓣去除率、死亡率、ADL良好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89.3%(25/28)、0%(0/28)、3.5%(1/28)、71.4%(20/28)、0%(0/28),骨瓣去除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侧脑室三角区(atrium/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是指侧脑室系统中,向前与体部、向后与枕角、向下与颞角沟通的三角形区域。该部位手术入路主要为顶上小叶入路和颞中回入路,顶上小叶入路可以避免切开视放射、语言障碍可能小,但切开深度长,早期显露供血动脉不佳;颞中回入路,为最  相似文献   

10.
经颞下沟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颞下沟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确诊为药物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的30例患者,在无框架神经导航指引下,经颞部锁孔开颅,显微镜下分开一小段颞下沟,切开侧脑室壁,进入颞角前外侧区,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2年时间(24—59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23例(76.7%)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结论经颞下沟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侧脑室、三脑室神经内镜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下脑室的解剖特点和重要解剖标志及比较不同脑室入路的特点。方法:10例成年国人尺头、10例脑积水患者。用内镜分别从侧脑室的额角、枕角、三角区和颞角进入,观察镜下所见和脑室内各组织的毗邻关系。结果:(1)进入脑室的穿刺点有四个:额角、枕角、三角区、颞角穿刺点;(2)经额角入路暴露范围最大,前至额角,后至枕角,下至三脑室及导水管;(3)从枕角入咱可借助脉络丛定位;(4)经三角区入路既可向前进入额角,双可向后下方进入颞角,脉络从和室间孔是重要的标志。结论:(1)侧脑室形态固定,解剖标志明确,应用神经内窥镜可使脑室内的部分病变在直视下切除,并且创伤较小;(2)大多数病变采用额角、枕角入路,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可用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19岁,因头痛、头晕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恶心无呕吐入院。于2010年7月12日门诊以"左侧小脑巨大肿瘤梗阻性脑积水"收入神经外科。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1.左侧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可考虑脑膜瘤,,其他如不典型室管膜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待排。2.梗阻性脑积水。于2010年7月15日行枕骨鳞部颅骨钻孔开颅术,术中见肿瘤主体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完全  相似文献   

13.
例1男,14岁。因头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10d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同样的症状被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在当地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原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示原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入院前10d原症状复发,头颅CT示梗阻性脑积水。检查原分流的分流泵,分流泵按下后复位困难。行右侧侧脑室前角脑室-腹腔分流术,第2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定位外耳道层面扫描基线,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定位枕角穿刺点(A)及穿刺路径延伸至对侧额部皮肤交点(B),并于患者头部体表定位。A点作直线(AC)平行与扫描基线,A、B两点间作一直线(AB)连接。术前患者仰卧头侧位,垫高穿刺侧肩部,以使AB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术中以A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平行与AC线,水平进针即能进入侧脑室枕角,实现V-P分流术。分析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症状,侧脑室大小,分流管位置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操作成功28例,另2例稍作调整后二次操作成功;术后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分流管在位;29例患者的脑室明显回缩或临床症状改善,穿刺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感染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V-P分流术操作方法简便、省时,穿刺准确,完善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横纹肌样脑膜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4岁,因突然不省人事伴呕吐于2004年9月1日入院,临床诊断:自发性左颞顶叶血肿(高血压性),伴脑疝。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血肿量约70mL。术后病情稳定。恢复期治疗期间,于2005年3月手术颅骨窗稍膨降,CT检查为幕上脑积水,未发现颅内肿瘤,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后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颞下回-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手术方法 、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确诊为药物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的62例患者,经颞部锁孔开颅,切除中前段颞下回,进入颞角前外侧区,选择性切除海马杏仁核及海马旁回等内侧颞叶结构.结果 62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24~80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Engel癫痫疗效分级;Ⅰ级45例(72.6%),Ⅱ级12例(19.4%),Ⅲ级5例(8.0%). 结论 经颢下回-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 ,其手术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药物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30例患者,经颞下切开梭状回,进入侧脑室颞角,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及海马旁回等内侧颞叶结构。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年时间(36~61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Engel癫痫疗效分级:I级22例(73.3%),II级6例(20%),III级1例(3.3%),IV级1例(3.3%)。结论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脑组织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外伤性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美国PS MEDICALR脑室腹腔分流管)术后1年,反应迟钝2个月,小便失禁10余天入院.  相似文献   

19.
丘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丘脑肿瘤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本组经脑室前角入路9例,经侧脑室后角入路7例,经三角区入路2例,经颞后皮质入路1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2例。结果21例肿瘤中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6例。手术后2例昏迷,7例出现神志淡漠;5例肢体运动障碍加重,仅2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8例脑积水患者中,术后5例得到改善,另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丘脑肿瘤手术仍是神经外科高风险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复杂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复杂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双侧侧脑室孤立不相通积水16例,一侧侧脑室内多分隔积水2例,根据脑脊液蓄积部位行脑脊液分流术.结果 随访1~4年,治疗有效17例;疗效不佳3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感染后脑积水2例,脑室-腹腔分流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结论 感染、脑室出血为复杂性脑积水的常见诱发因素;应加强对复杂性脑积水的认识,并采用个体化的外科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