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三江源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1954-2006年鼠疫疫源地调查,鼠疫监测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954-2006年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布玉树,称多.曲麻莱,囊谦,治多,杂多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乡.称多县还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动物共8科12属15种,从动物体共分离到鼠疫菌336株,其中喜马拉雅旱獭体291株,占总数的86.60%(29/336),藏系绵羊13株.占3.87%(13/336),青海田鼠10株,占2.98%(10/336).从各类媒介昆虫体内共分离m鼠疫菌114株,其中,从斧形盖蚤体内分离出46株,占40.35%(46/114),谢氏山蚤38株,占33.33%(38/114).1960-2006年共发生人间疫情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为56.30%(134/238),流行季节为5-11月份,8,9月份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主要为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间鼠疫.临床病型以肺鼠疫居多.占49.58%(117/238),但首发病例以腺鼠疫为主,占77.12%(91/118).结论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两块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由旱獭型菌株引起,尚未发现田鼠型菌种引起的人间鼠疫.三江源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海省近10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青海省鼠疫监测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称多县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近10年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主要分布在海西西部和青南高原,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1月,高峰期为6~9月;人间鼠疫的流行期在每年的5~10月,高峰期为8~10月,鼠疫临床分型以肺型居多,约占41.86%,腺型为37.21%,败血型为18.61%。但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居多,人间病例的消长与捕猎旱獭活动的时间有关。结论青海省近10年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青海省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为基础资料,整理、归纳、核实三江源地区1960-2006年人间鼠疫发生资料和部分个案调查资料及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0-2006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除12个年份没有发生人间鼠疫外,其他年份均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州12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共发生人间鼠疫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56.30%.人间鼠疫传染源中喜马拉雅旱獭占27.31%(65/238),偶蹄类占14.71%(35/238),食肉类占2.10%(5/238),兔形目占0.42%(1/238),肺鼠疫病人占49.16%(117/238),疫蚤叮咬占6.30%(15/238).流行季节为5-11月,8、9月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藏系绵羊作为人类鼠疫传染源引发的鼠疫病例占23.53%.临床病型中以肺型居多占61.34%,腺型占17.23%,败血型占16.81%,其他型占4.62%,但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居多.结论 近年来,在三江源地区人间鼠疫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适时调整鼠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海省近10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2001- 2010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调查资料,分别从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以及鼠疫在人群和动物种群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青海省从各种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167株,主要分布在乌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天峻县等青藏铁路沿线。人间鼠疫除2002、2007、2008、2010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10年间累计发生人间鼠疫13起,病例37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43.24%;患者主要分布在囊谦、曲麻莱、称多、治多、兴海、同德、天峻、乌兰和祁连9个县;每年的5- 10月为发病季节,高峰期在8- 10月;鼠疫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62.16%,23/37)。结论 青海省鼠疫疫情仍然严峻,动物鼠疫连年不断,人间鼠疫局部地区爆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鼠疫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海省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鼠疫流行态势,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分析1990-2009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鼠疫监测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资料.结果青海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及中南部高原动物间疫情连年发生,是动物鼠疫流行重点区域.人间鼠疫除1999、2000、2002、2007、2008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累计发生人间鼠疫27起,发病73例,死亡29例,死亡率39.73%.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海南、海西、海北4个州.流行季节高峰期在7-10月,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60.27%(44/73)].结论青海省近年动物鼠疫重点区域流行活跃,人间鼠疫局部地区爆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63~2012年青海省南部地区50年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鼠疫流行规律,为本地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1963~2012年青海省南部地区鼠疫疫情处理工作总结及资料汇编等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63~2012年青海省南部地区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82起,累计发病216例,死亡134例,病死率62.03%,人间鼠疫疫情主要发生在5~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病型以肺鼠疫为主,剥食旱獭、藏系绵羊和接触鼠疫病人等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青海省南部地区人间鼠疫流行猛烈,应加强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严防人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7.
1996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北山地区鼠疫监测报告焦巴太吴驾淞王兆芬(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市811602)齐多杰道尔吉卫东叶培力(青海省海西州地方病防治研究所,817000)青海省德令哈市北山地区近两年先后发生鼠间及人间鼠疫流行,为掌握鼠疫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海省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鼠疫流行态势,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分析1990-2009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鼠疫监测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资料.结果青海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及中南部高原动物间疫情连年发生,是动物鼠疫流行重点区域.人间鼠疫除1999、2000、2002、2007、2008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累计发生人间鼠疫27起,发病73例,死亡29例,死亡率39.73%.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海南、海西、海北4个州.流行季节高峰期在7-10月,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60.27%(44/73)].结论青海省近年动物鼠疫重点区域流行活跃,人间鼠疫局部地区爆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2004年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发生第一起人间鼠疫,同年10月份在海西州乌兰县、天峻县及玉树州称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相继发生人间鼠疫6起。2005年6月在玉树州的治多县、曲麻莱县发生人间鼠疫2起。2年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9起,确诊鼠疫病例22例,死亡11例,治愈11例。为了更好地了解鼠疫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青海省2004、2005年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玉树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多年来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人间鼠疫连年不断,是青海省乃至全国鼠疫防治的重点地区.为了解和掌握青海省玉树州人间鼠疫发生发展规律,作者对1986-2006年玉树州鼠疫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海省乌兰县鼠疫菌株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6—2011年青海省乌兰县分离的65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鼠疫菌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65株被试菌株生物型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菌株基因组型为8型、5型、1b型、37型、44型,主要基因组型为8型。携带3种质粒谱,83.08%(54/65)菌株携带分子质量为6×106、45×106、52×106的质粒谱。93.85%(61/65)的鼠疫菌具备4个毒力因子,96.97%(32/33)的鼠疫菌为强毒菌。结论青海省乌兰县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因此该地区的鼠疫防治工作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德格县旱獭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鼠疫在四川是否存在,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通过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犬阳性血清2份,从33份旱獭标本中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材料10份,17份旱獭检材中检获鼠疫菌4株。结论确定四川德格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青海省海西州开展藏系绵羊鼠疫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纸上色谱(GICA)两种方法,对该地区1 813份藏系绵羊血清进行了检测;对分离自当地藏系绵羊的1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采用IHA和GICA方法分别对所采集的1 813份藏系绵羊血清进行检测,均检出鼠疫Fl抗体阳性血清15份,阳性率为0.83%。其中,从德令哈市检出阳性血清7份,3份滴度为1∶20,3份滴度为1∶40,1份滴度为1∶80;乌兰县检出阳性血清8份,滴度均为1∶20。同时,证实鼠疫菌株的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结果显示该株鼠疫菌为强毒菌,基因型(DFR)为8型,质粒谱6×106、45×106、52×106。结论该地区存在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所分离的鼠疫菌株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因此,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旱獭鼠疫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958~1992年青海省166起391例人间鼠疫的流行特征。其主要传染源为喜马拉雅旱獭,占73.50%;非啮齿动物宿主为15.66%,并可引起原发性肺、肠、眼型鼠疫。传播途径以剥食染疫的旱獭或野生动物为主(占病例数的47.67%),引起腺鼠疫或败血症,并易继发为肺鼠疫;通过呼吸道感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肺鼠疫流行,占病例数的47.05%,该途径在青海省占有重要位置;而以鼠-蚤-人的途径仅占2.31%。人间鼠疫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民族等特点,均与接触疫源动物多寡和在疫源地内活动时间呈正相关。其流行季节自4月~12月均可见到病例,流行高峰在8月,由于一些非啮齿动物宿主参与流行并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构成了流行季节推迟的特殊现象。青海省每年都有病例发生反映了人间鼠疫的连续性,但从具体发病地区看,呈散在发生,有些地区间隔20~30年又突然发生,反映了人间鼠疫的间断性和突发性。其临床型以肺型多见,占57.37%,单纯腺型23.77%,败血型16.31%,但以每次流行的首发病例统计,仍以腺型为最多,占87.95%,其中73例继发其他型鼠疫。腺肿部位以上肢为多见(58.60%)。其病死率,肺鼠疫为53.79%,腺鼠疫为28.57%,而败血型则高达100%。若经有效治疗,治愈率可达被治疗病例的95.31%。 基于研究与掌握了这些流行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 在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核心区4个海拔带内选择林地和耕地2种生境,于2015年每季度对小型兽类开展群落生态学调查,测算小兽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小兽群落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动物鼠疫流行特征。结果 共捕获小兽1 575只隶属于4目6科12属22种,平均捕获率为19.84%,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群落的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44.19%、19.37%和14.35%;不同生境、不同垂直梯度、不同季节之间,捕获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地中小兽密度高于林地,IV垂直带(3 100 m~)耕地和春季耕地的捕获率为最高,分别为40.12%和27.85%;林地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耕地高,生态优势度较耕地低,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垂直梯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呈上升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相反;不同垂直带两种生境之间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两种生境之间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疫源地既往动物鼠疫流行高发季节为春末夏初的4-5月,疫点分布以IV垂直带(3 100 m~)农耕区为主。结论 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兽具有相对复杂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生境和垂直梯度条件下的生态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异质性,并与当地鼠疫流行特征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Hemoglobin》2013,37(6):393-397
Abstract

Thalassemia is the most common inherited disease in southern China. However, this disorder is usually ignored by the health system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due to the lack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To provide basic epidemiological data for thalassemia screening, genetic counseling, and prenatal diagnosis (PND) in the Chengdu region, a total of 3262 healthy subjects were assessed by 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reverse dot-blot gene chip, ga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ap-PCR), and PCR-DNA sequencing. A frequency of heterozygous thalassemia of 3.43% (112/3262) was found, of which 2.21% (72/3262) patients carried α-thalassemia (α-thal), 1.19% (39/3262) β-thalassemia (β-thal) and 0.3% (1/3262) 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 (Hb) (HPFH)/δβ-thalassemia (δβ-thal). Four types of α-thal mutations were found, the most prevalent being –?–SEA (68.06%), followed by ?α3.7 (rightward deletion, 25.0%), Hb Quong Sze (Hb QS; HBA2: c.377?T?>?C) (4.17%), and ?α4.2 (leftward deletion, 2.78%). The seven β-thal mutations included: codons 41/42 (?TTCT), HBB: c.126_129delCTTT (13/39, 33.33%); codon 17 (A?>?T), HBB: c.52?A?>?T (11/39, 28.95%); IVS-II-654 (C?>?T), HBB: c.316-197?C?>?T (9/39, 23.68%); ?28 (A?>?G), HBB: c.–78?A?>?G (3/39, 7.69%); ?29 (A?>?G), HBB: c.–79?A?>?G (1/39, 2.56%); codons 27/28 (+C), HBB: c.84_85insC (1/39, 2.56%), and the rare IVS-II-850 (G?>?T), HBB: c.316-1?G?>?T (1/39, 2.56%). Only one case of the Southeast Asian HPFH deletion was found. This is the first detailed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thalassemia in the Chengdu region, 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海省12科29属102种医学革螨区系特点,并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我省革螨区划分布。方法层次聚类法。结果青海省医学革螨聚为两大类群,在距离系数为0.502水平上黄土高原亚区(湟水河谷)、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山地、果洛玉树高原)和羌塘高原亚区(青海羌塘高原)的医学革螨首先聚合为一大类群,在距离系数0.622的水平上西部荒漠亚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西祁连山地)和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青海中祁连山地、青海东祁连山地)的医学革螨聚为一个新类群。讨论青海省革螨种类以古北区种类为主,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分类单元与其地理环境相互讨渡和渗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云南的蚤类区系及与鼠疫有关的蚤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云南的蚤类区系和与鼠疫有关的蚤种。截至目前在本省发现蚤类136种(包括亚种),隶属于7科46属。其中,98种(72.1%)为东洋种,15种(11.0%)为古北种,16种(11.8%)为上述两界兼有种,7种(5.1%)为广布种。在东洋种中,有75种为云南特有种。本文将省辖范围划分为5个地理小区进行比较,其中、横断山中部小区蚤类特多,为41属112种,其余各小区均在25属和35种以下。与鼠疫有关的蚤类共10余种,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主要宿主和在各小区的分布。最后,初步讨论了云南蚤类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人和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情况,分析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方法 2019年7——8月,课题组选择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作为研究区域,对8个曾经报告2次及以上鼠疫的自然村和8个从未报告鼠疫的自然村的人群及指示动物进行血清采集,每个自然村采集人血清不少于20份,指示动物血清不少于10份。用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并用上转发光法对阳性样本进行再次检测确认。结果 368份人血清中仅有1份鼠疫F1抗体阳性,307份犬血清和12份猫血清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率非常低,但鼠疫F1抗体阳性的自然村需要加强鼠疫监测。指示动物未检测出鼠疫F1抗体,当地发生鼠疫的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