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北欧食品分析标准(NMKL)对北京市一些地区采集的340份牛、羊、猪、鸡和鸭生肉标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析。结果 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为6.2%(21/340)。分离菌株含3种血清型(1/2a,1/2b和1/2c),以1/2c为优势血清型(占47.6%)。PFGE分析中,使用内切酶AscI酶切电泳将2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12个型别,可聚类为3个群。MLST分析将2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7个ST型,其中 ST9型最多(10株)。结论 北京市一些地区的生肉类食品中存在6.2%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这些单增李斯特菌以家系II菌株占据绝对优势(80.1%),其中1/2c型,GX6A16.CN0004和ST9型分别为血清型、PFGE带型以及MLST序列型的优势型别,与我国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优势菌群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杭州地区分子型别相同的临床和食品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基因组水平的分子差异及进化关系。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型别一致的1株临床来源和6株食品来源的ST8型菌株进行基因组共线性、ncRNAs分布和毒力基因携带分析。联合NCBI Assembly数据库中ST8型菌株基因组,构建基于全基因组SNPs位点的进化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杭州地区临床和食品来源的菌株基因组共线性一致。菌株在毒力基因lmo0036和lmo2396的序列和rli48, rli62和rliG分子,质粒pLmA144的分布存在差异。基因组SNPs进化树显示ST8型菌株呈现高度同源。食品分离株中12-004与临床株12-103的进化上最接近,只有16个SNPs差异。结论 杭州市场近年肉类食品中存在遗传进化高度相似的一群ST8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杭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临床分离株感染可能来自这群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针对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分离株的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为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对2005—2014年间分离自食品的91株Lm进行14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位点的检测,评估最优检测位点组合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通过采用软件分析,由LMV1、LMV2、LMV7、Lm10、Lm11、Lm23、LM-TR6、TR3和Lm15等9个VNTR位点组成的位点组合为最优MLVA检测位点,可以将91株Lm分离株分为70个型别,分型能力达到0.987 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的由9个检测位点组成的Lm的MLVA分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客观、操作标准化、易于在不同实验室间比较的优势,可作为一线检测方法用于李斯特菌病的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所引起的李斯特菌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传统的Lm分型方法步骤繁琐、重复性差、分辨率低。目前,多种针对Lm的分子分型方法逐渐完善,而且分辨力、分辨率、操作性和敏感性均优于传统分型方法。就目前Lm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PFGE分型、MLVA分型、MLST分型、MVLST分型、Lineage分型)阐述、比较,为Lm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的诊断及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福建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株的分子型别,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网报告的感染病例进行个案访谈调查;对2016年临床病例和即食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感染病例均为免疫力低下的孕妇和新生儿,3株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2株1/2a和1株4b。8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为5株1/2a、2株4b和1株1/2b。11株PFGE分为10个型别。结论 2016年福建存在散发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例,PT型各异,无同源性。应加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饮食卫生宣教,保护孕妇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市售熟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散装熟食中Lm污染状况,探索Lm在熟食中流行特征。确定控制Lm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集市售熟食、宾馆饭店熟食、生产熟食用原料、生产场所环境及用具、熟食销售场所环境及用具、宾馆饭店熟食间环境及用具样品共883份检测Lm,用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结果市售散装熟食Lm检出率为13.06%,宾馆饭店熟食Lm检出率为1.02%。二者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生产原料Lm检出率为3.00%.生产环境及用具Lm检出率为22.22%。销售环境及用具Lm检出率11.02%,宾馆饭店熟食间环境及用具未检出Lm。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市售熟食Lm与宾馆饭店熟食有极显著差异;销售环境及用具Lm与宾馆饭店熟食间环境及用具有显著差异。Lm关键控制点:建立相对封闭的销售环境。加强熟食冰箱、柜台内外、销售用具的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7.
漳州市首次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LM),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患菌血症、脑膜炎、流产等高病死率的病原菌,也是造成目前国内外食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LM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污染蔬菜和多种食品,欧美国家由LM引起的食物中毒不断发生,其发生率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引起世界各国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以往对LM的污染调查尚属空白,为预防它发生和流行,近年来我们对市区居民消费的六大类食品进行采样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 324份样品采自市区主要14个菜市场、3家大超市和15家食品商店,其中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咸阳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0—2019年采集咸阳市12类1 699份食品及酱制品加工环节样本,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进行分子分型,检测菌株血清表型,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谱系、克隆群、序列型和血清群,采用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cg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 699份样本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2株,总检出率为4.24%,检出率最高的是生肉制品18.49%(22/119);1/2a、1/2b和1/2c为优势血清型(87.50%,63/72);分离株共分为40个PFGE带型,其中有3个优势带型(GX6A16.XY0009、GX6A16.XY0004、GX6A16.XY0003),初步建立了咸阳市单增李斯特菌的PFGE指纹图谱库;全基因组测序菌株分属3个谱系,以谱系II为主56.94%(41/72);血清群以Ⅱa为主,共31株(43.06%,31/71);分为15个CC型,其中CC224、C...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该菌可沿猪肉产业链进行传播,所引起的李斯特菌病时有报道,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猪通过摄食Lm污染的饲料而引起感染,猪李斯特菌病以暴发或散发方式发生,病死率较高。猪体表携带的Lm和排出粪便中的Lm导致饲养环境的污染,从而在养殖场中循环传播。Lm的检出率随着猪屠宰工序的进行逐步提高,肉制品在加工环节可发生交叉污染。销售环节中Lm的污染被进一步放大,生肉和即食性食品中的污染不容乐观。临床研究表明国内人李斯特菌病以散发为主,而国外以暴发为主。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猪肉产业链中Lm的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李斯特菌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商品核酸探针 (AccuProbe)对 10 0份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和验证 ,并以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 (VIDAS)和常规培养分离物做生化鉴定 (API)做平行测试比较 ,最终证实基因探针 (AccuProbe)对食品中单增李氏菌的检测具备正确、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 ,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溶血素基因hlyA、内化素基因inlA和磷脂酶C基因plcB的TaqMan-MGB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101株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inlA和plcB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3个毒力基因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聚类群组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hlyA、inlA和plcB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小沟结合物(minor groove binder,MGB)探针建立三重荧光PCR方法,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进行了测试,并对分离的101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三重PCR检测。结果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于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重复性良好,组内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5%,灵敏度可达100CFU/mL。对101株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inlA和plcB的检出率分别为98%、75%和98%。在可被MLST分型的89株菌株中,groupI的30株菌株有20株均缺失inlA基因;groupII的57株菌株中有56株三个基因均检出;groupIII的菌株hlyA、inlA和plcB三个基因均未检出。结论本文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准确、快速、稳定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101株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inlA、plcB三个毒力基因的检出情况与单增李斯特菌的MLST分型聚类有较一致的关系,对分析单增李斯特菌毒力的强弱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腹泻性疾病,但与O1群和O139群相比,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危害性。因此,我们对分离于云南省的31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开展了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法(K-B)开展抗生素敏感试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毒力基因;同时,我们对菌株进行了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子分型研究。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74%的菌株对利福平耐药,对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29.03%,所有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PCR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ompW基因为阳性,87.10%的菌株hly基因为阳性,25.81%的菌株rstREl tor为阳性,16.13%的菌株rstRClassical和tcpAEl tor为阳性,而CT、rfbO1和rfbO139基因全为阴性;PFGE结果显示,31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呈现出高度的离散趋势,几乎没有相同带型的菌株出现;在MLST结果分析中,发现了1个gyrB新的等位基因,mdh基因发现了4个新的等位基因,metE基因发现了6个新的等位基因,pntA中发现了2个新的等位基因,purM中发现了3个新等位基因,pyrC中发现了4个新等位基因。经过排列组合后,共发现了17个新的霍乱弧菌ST型别(ST273-ST289)。结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特征,同时,云南省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丰富了现有的霍乱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阜阳市食品和病人分离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分子型别,建立阜阳市单增李斯特菌分子特征信息数据库,为防控单增李斯特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阜阳市2014-2019年分离自食品和病人的55株单增李斯特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毒力基因prfA、plcB、hly、actA、iap、inlA;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55株单增李斯特菌全部携带prfA、plcB、hly、actA、iap、inlA基因;PFGE将其分为21个带型,相似度60.3%~100%;MLST将其分为14个ST型,ST9型为优势型别;3株病人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和ST型互不相同,其中2株病人来源菌株分别与食品分离株具有相同PFGE带型和ST型。结论 阜阳市食品和病人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均携带6个毒力基因,食品分离菌株的分子型别呈现出多样性,其中存在同型别单增李斯特菌持续性污染现象,病人分离菌株具有与食品来源菌株相同的PFGE带型和ST型,提示食源性感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12例非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败血症患者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血培养确诊的12例非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非妊娠组)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妊娠组)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等,妊娠组4例可见胎心异常(33.3%),非妊娠组患者5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1.7%)。妊娠组WBC[(15.44±6.59)×109/L vs. (7.58±3.89)×109/L,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11.94±6.17)×109/L vs. (6.45±3.65)×109/L,P=0.015]及淋巴细胞计数[(2.32±1.39)×109/L vs. (0.66±0.55)×109/L,P=0.001]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患者;C-反应蛋白则低于非妊娠组患者[13.35(35.28)mg/L vs. 42.5(161.23)mg/L, P=0.011]。所有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均以头孢菌素为主,其中妊娠组7例,非妊娠组8例。血培养阳性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非妊娠组5例患者死亡;妊娠组孕妇无死亡,但仅有2例孕妇顺利分娩活胎。其中1例新生儿诊断LM败血症(早发型),经青霉素钠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后基本病愈。结论?LM感染易误诊漏诊,妊娠期早期及时准确的治疗可避免妊娠不良结局。临床中若患者出现发热或可疑败血症时,无论免疫功能是否存在缺陷,尽早选用覆盖LM的抗菌药物及尽快明确病原学能够极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川省自贡市2014年3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搜集临床病例信息;采用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例患者均为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发热和败血症症状;3株单增李斯特菌中2株为1/2a血清型、ST8型,1株为1/2b血清型、ST778型,3株PFGE带型均不同。结论 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受单增李斯特菌侵袭性感染。通过与国内外食品及病人单增李斯特菌相关流行学资料比较,提示国外流行克隆群以及国内某些流行型菌株可引起国内李斯特菌病散发,甚至成为将来暴发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等病原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Lm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世界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Lm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可移动元件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抗生素的外排作用、灭活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等多种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及临床来源Lm的耐药特征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李斯特菌病的合理用药,耐药菌株的监测以及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分子鉴定与亚分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建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亚分型体系。方法 对LM菌株进行hly基因的PCR检测 ,并扩增其中 10株PCR检测阳性菌株的actA基因 3’末端的 82 7bp的DNA片段 ,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利用遗传进化树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2 4株LM的hly基因扩增均出现 85 0bp左右特异性片段 ,而非LM株未出现该特异性片段。所建立的分子亚分型方法将 10株LM归为两个遗传谱系。结论 新建立的PCR法检测LM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 ,LM分子亚分型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LM分离株的群体遗传学、流行病学及生态学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