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在β淀粉蛋白(amyloidβ,Aβ)诱导的神经毒性病变中的变化。方法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经过不同浓度(10、15、20μmol/L)Aβ25-35毒性片段处理后,通过定量PCR技术检测BMP4mRNA表达水平。SD大鼠双侧基底前脑注射Aβ1-40建立大鼠痴呆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检测基底前脑及海马区BMP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β25-35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内BMP4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1-40注射组大鼠基底前脑区BMP4蛋白表达减少,海马区其表达升高(P0.05)。结论 Aβ直接下调神经元内BMP4转录及表达,不同脑区内BMP4蛋白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10 d,培养基中添加Aβ25-35毒性片段,10 min后添加不同浓度的BMP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NEL荧光半定量法检测细胞凋亡,MAP2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果 Aβ+不同浓度BMP7组细胞活力均较Aβ处理组明显增高(P<0.05),并随BMP7浓度增加其活性升高;TUNNEL荧光半定量实验显示Aβ+不同浓度BMP7组凋亡细胞较Aβ处理组明显减少(P<0.05),并随BMP7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呈减少趋势;MAP2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β+BMP7组较Aβ处理组海马神经锥体神经元的形态保护良好.结论 BMP7在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3.
Aβ免疫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变性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AD的方法,而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治疗为AD患者带来了希望.此文就Aβ免疫治疗的机制、方法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β25-35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对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健康Wister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大鼠采用Aβ25-35注射入双侧海马制造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同样位置注射入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2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CyPA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A蛋白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遭到破坏,细胞凋亡增加,数量减少,且随时间延长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加重,造模后1d、7d、14d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海马组织CyPA mRNA和CyPA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1d、7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其中CyPA蛋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β25-35通过加重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诱发神经毒性作用,CyPA表达的增加可能是一种内源性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Aβ诱导的老年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RMP-2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对照组和姜黄素给药组。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检测海马内CRMP-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内CRMP-2和p-CRMP-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内轴突蛋白表达。结果姜黄素干预后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对照组大鼠海马区CRMP-2表达显著降低(P<0.05),轴突蛋白NFP-200阳性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纤维数目显著减少(P<0.05);而在姜黄素组大鼠海马区可见CRMP-2表达升高,p-CRMP-2表达降低,而轴突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提高CRMP-2的表达并抑制CRMP-2的磷酸化从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BSA)以及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对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表达以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SH-SY5Y细胞为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SA组、AGEs-BSA组、AGEs-BSA+抗RAGE中和抗体组。用MTT法观察细胞形态以及确定AGEs-BSA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浓度。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方法来检测各组细胞内APP、RAGE表达和Aβ生成情况。结果不同蛋白浓度的BSA处理细胞24、48、72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MTT代谢率,APP、RAGE及Aβ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蛋白浓度的AGEs-BSA(〉50μg/ml)处理细胞与BSA组比较,细胞MTT代谢率明显降低,并随蛋白浓度升高差异越明显,APP、RAGE、Aβ的表达水平较BSA组明显增加(P〈0.05),预先用抗RAGE中和抗体(1∶100)1h后再加入AGEs-BSA,APP、Aβ的表达水平较AGEs-BSA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BSA组(P〈0.05)。结论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够促使SH-SY5Y细胞中APP、RAGE、Aβ的表达和生成增加。通过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部分减少APP、Aβ的表达和生成。  相似文献   

7.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BMP)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存活、繁殖和递质的表型等方面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在成熟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其受体表达。本文对BMP及其信号转导和调控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一β1 )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下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的可能性,探讨二者在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MSCs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取健康Wistar大鼠骨髓,用全骨髓贴壁法筛选获得MSCs,体外培养传代并鉴定。采用特定的诱导培养使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按培养基内添加生长因子的不同分成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TGF—β1 + BMP-2联合应用组(TGF—β1 10 ng/ml、BMP-2 100 ng/m1);TGF-β1单独应用组(TGF—β1 10 ng/m1);BMP-2单独应用组(BMP-2 100 ng/m1);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实验组及对照组组于诱导14天后,分别进行阿利新蓝染色和二甲基亚甲兰(DMB)比色法定性定量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分泌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3个实验组在阿利新蓝染色和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疫组化法检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糖胺聚糖(GAG)的定量检测中,TGF—β1 + BMP-2联合应用组的GAG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 0.05).结论:TGF-β1、BMP-2联合作用更能促进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分泌软骨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对于AD发病机制的各种学说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学说最受关注,本文对Aβ在发病过程中的损伤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Aβ40诱导SD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40(Aβ40)诱导凋亡相关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将Aβ40立体定向微注射至双侧大鼠海马的CA1、CA2-CA3区诱发其沉积.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通过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并通过原位TdT末端标记(TUNEL)法、透射式电镜法观察了Aβ40的脑内致凋亡效应。结果术后3d、7d的实验组大鼠切片上可见海马区明显的p53蛋白的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相应切片检测未见p53蛋白的表达;术后3d、7d的TUNEL染色切片上可见海马区明显棕褐色阳性着染的凋亡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大鼠海马切片上未见TUNEL染色阳性的凋亡细胞;术后3d、7d的透射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组织切片上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征象,凋亡细胞的核染色质呈现环状、凝块状或星月状小体(凋亡小体).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征象。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β40可诱导p53蛋白的表达,p53蛋白可能参与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活动。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特征包括神经元丧失、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胆碱能纤维末端突触素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其中SP和NFT为其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单独应用于骨移植效果不佳。而转化生长因子β能明显增强其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 目的:观察自体骨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骨用于兔腰椎融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基因表达。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自体骨组、复合骨组和异体骨组,分别于双侧L5-6横突间植入自体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骨及异体骨。植入后7,14,21,28,35 d取3组节段骨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的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28 d,复合骨组转化生长因子β达峰值,随后有所下降,但均高于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P < 0.05)。结果证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骨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效地促进了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明显增强了体内的诱导成骨效应。 关键词: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腰椎;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0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PC12细胞常规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0、0.5、1、5、10、20、50 μmol/L 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或多奈哌齐对细胞活力的影响;1、5、10、20、50 μmol/L多奈哌齐预处理细胞2h后再加入20 μmol/L Aβ25~35,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单纯Aβ25~35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10 μmol/L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GF109203X作用细胞30 min后加入10 μmol/L多奈哌齐,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GF109203X组和多奈哌齐组,Westem blotting检测各组磷酸化PKC(P-PKC)、磷酸化PKC底物(P-MARCKS)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10 μmol/L多奈哌齐作用2h和正常对照细胞PKCα、PKCε亚型的表达.结果 5、10、20、50 μmol/L的Aβ25~35 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可以引起细胞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 μmol/L Aβ25~35组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与Aβ25~35组比较,Aβ 25~35+5、10、20、50μmol/L多奈哌齐组细胞活力增加,LDH释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 μmol/L多奈哌齐组P-PKC和P-MARCKS的表达增加;与多奈哌齐组相比较,GF109203X+多奈哌齐组P-PKC和P-MARCKS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正常对照组PKCα和PKCε较多地在细胞浆内表达,多奈哌齐组PKCα 和PKCε在膜部分表达增多.结论 多奈哌齐可以拮抗Aβ25~35的神经毒性作用,激活PKC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和趋化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分别用0、5、25、50μmol/LPF预处理细胞后,采用CCK-8法和LDH法检测细胞毒性。将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基)、阳性对照组(Aβ_(1-42)处理细胞)和实验组(PF+Aβ_(1-42)处理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小胶质细胞体外趋化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趋化迁移情况。结论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度达90%以上,CCK-8法和LDH法测定均显示PF对小胶质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均P0.05)。PF可抑制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介质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CXCL1、CCL2(均P0.01)。同时,PF可抑制小胶质细胞向Aβ_(1-42)的趋化(均P0.05)。结论 PF可抑制Aβ_(1-42)诱导的啮齿动物小胶质细胞生成促炎性介质和趋化因子,并抑制小胶质细胞向Aβ_(1-42)趋化迁移,提示PF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脑损伤中,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对大鼠行为学障碍、内质网Aβ结合蛋白(ERAB)表达的影响及何首乌提取物二苯乙烯苷(TSG)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仪于海马部位注射微量Aβ1-42造模,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ERA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ERAB蛋白表达的增高,TSG干预后ERA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马神经元在受到Aβ刺激后,启动内质网自稳调节系统,可上调内质网ERAB表达,减少异常折叠的Aβ产生,对受损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二苯乙烯苷可通过减少Aβ的毒性损害,下调ERAB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睾酮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睾酮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后细胞活性的影响;Hochest—PI染色观察睾酮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Real — time PCR法观察睾酮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XL、Bax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睾酮预保护后可以明显抑制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后细胞活性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上调bcl-XL蛋白及mRNA、下调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氟他胺干预后可以明显抑制睾酮的保护效应.结论 睾酮保护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活动,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AR介导的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在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Bax、上调bcl-XL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Epo(0、5、10、20、50 U)单独作用24 h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0 μmol/L的凝聚态Aβ25-35作用于SH-SY5Y细胞不同时间点(0 min、30 min、1 h、3 h、6 h、12 h、2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tau蛋白磷酸化(Ser199、Ser396及taul)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Epo(5、10、20 U)预处理细胞3 h后对Aβ25-35作用的影响以及P13K/Akt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预处理细胞1 h后Epo抑制作用受到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Epo作用24 h后,MTT示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2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点后,tau蛋白Ser396、Ser19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3 h时开始增加,6 h达到最高峰,12 h后又逐渐下降,24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0min、30min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的tau蛋白没有任何变化.5、10、20U Epo预处理均可有效地抑制Aβ25-35引起的Ser396、Ser199位点的磷酸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预处理细胞后,Epo的作用受到抑制.结论 Epo可通过P13K/Akt途径对Aβ25-35诱导的tau蛋白磷酸化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PC12细胞凋亡,对突触素的表达影响。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PC12细胞随机分为7组:Aβ1-40(0h)组~Aβ1-40(24h)组和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观察PC12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突触素的表达变化。结果 Aβ1-40作用PC12细胞6h时,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改变,细胞凋亡率最高,与对照组、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β1-40作用PC12细胞4h时,突触素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其他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β1-40诱导大量PC12细胞明显出现凋亡特征之前,Aβ已经引起PC12细胞突触素明显减低,β-淀粉样蛋白(Aβ)可能引起PC12细胞早期神经突触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p53蛋白水平增高,同时出现异常的“突变样”p53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诱导AD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物质即淀粉样蛋白Aβ25-35刺激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总p53蛋白及其突变型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在低浓度(10-8 mol/L) Aβ25-35作用下,不同时程的淋巴细胞中总p53表达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可见微量突变型p53的表达;随着Aβ25-35刺激浓度的提高,总p53水平有增高的趋势,但几乎无统计学意义;突变型p53表达无差异.结论 上述结果模拟了s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变化,证实了可溶性A8在A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p53表达的影响.因而,这一模型将有望在探讨AD的发病机制以及筛选防治AD的药物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和精确地诊断AD非常重要,也最为困难。所以脑脊液的生物学标记将有特别价值。本文综述AD的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Aβ42和Tau蛋白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