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开展最多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之一,而感染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成功与否的最大影响因素,一旦发生,将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有的被迫移除假体,甚至截肢,给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对于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应成为THA的重点。现就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丢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THA手术疗效,有效指导临床。方法 83例THA及股骨头置换患者,年龄16~83岁,平均61.16岁。按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不同分组,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以对侧作为对照,得出骨丢失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对术后BMD变化没有影响。结论 ①DEXA可以定量性的判定THA术后假体周围的骨量丢失,用以预测假体松动或关节不稳。②尽管THA术后假体周围BMD的改变与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是否用骨水泥固定、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等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假体手术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海涛 《广西医学》2006,28(9):1327-132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骨科医生在成功地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40年时间,手术不断向更可靠和更精细的方向发展,除要提高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外,还要求减少手术的创伤性,缩短康复时间。而在这个领域中的微创手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则代表了THA的最新技术。传统的THA手术切口通常为15~25cm,尽管拥有很好的手术野,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失血和术后较长时间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THA,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假体位置,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切口长7-9 cm,平均8 cm;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2.1 min;术中出血量60-610 ml,平均210.5 ml;引流量60-640 ml,平均220.5 ml;输血量0-800 ml,平均318.2 ml。患者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7.9 d。无1例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假体位置良好,髋关节活动度为优,Harris评分90-96分,平均92.1分。结论改良Watson-Jones入路是经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肌间隙显露髋关节,具有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几乎无后脱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8~10cm)施行THA手术(微创THA组)47例(共50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THA手术(常规THA组)41例(41髋)。对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切口引流量、输血量、关节置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THA组在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输血量等均较常规THA组少,术后l周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术后2周可扶单拐不负重行走,术后弃拐时间同常规THA组。结论:微创THA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出血少、软组织创伤小、关节置换时间短、假体功能良好,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及技术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采用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6例,切开复位1例。术后经3年随访,5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术后并发多发性脑梗塞,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全髋关节术后脱位主要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其中术中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过程中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杨永超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2):969-971,974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观察患者的假体位置及假体松动等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4.3±38.9)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96.1±322.4)mL。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38.9±11.9,术后12个月为93.2±14.6,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前(t=-2.689,P=0.008)。臼杯前倾角平均为18.0°±7.6°,外展角平均为46.1°±8.5°。体质量指数与术中失血量及臼杯前倾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02,P=0.089;r=0.112,P=0.075),但与手术时间(r=0.178,P=0.036)及臼杯外展角(r=0.154,P=0.028)呈弱正相关关系;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有减少趋势。术中发生手术切口周围神经损伤2例(3.8%),股骨近端骨折2例(3.8%);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5.6%),髋关节脱位3例(5.6%);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结论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保留髋关节周围肌群正常张力,维持髋关节稳定。采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应熟练掌握手术技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自问世来,因其较好的临床效果,已被证明是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然而常规术式切口长、创伤大、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久以及术后遗留瘢痕影响美观,易延缓康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如何进一步减小创伤、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许多骨科学者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逐步发展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mini—THA)通过改进手术入路、运用特殊的手术器具,在一个(或两个)较小的切口内精细完成全髋关节假体置换,已受到越来越多骨科医师及病人的关注。本文就不同手术入路做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26例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THA进行术后随访,利用临床关节功能评估及放射学检查,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发现有表层及深层感染存在,有4例发生假体松动。结论:认识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高航  杨治  张铭  胡守业 《广西医学》2023,(12):1393-1396+140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T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髋臼骨折术后并发T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HA治疗。记录患者随访2年内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THA后1年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前倾角、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和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12)评分,以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提示髋臼假体位置良好,1例患者发生髋臼侧假体无菌性松动合并髋臼钢板断裂,1例患者发生髋臼陶瓷内衬碎裂。术后1年,患者的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0.49±4.07)°,髋臼前倾角为(13.70±4.94)°,伤口均愈合良好,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且患者的HHS,以及SF-12评分中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 THA是髋臼骨折术后并发TA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自问世来,因其较好的临床效果,已被证明是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然而
常规术式切口长、创伤大、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久以及术后遗留瘢痕影响美观,易延缓康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
如何进一步减小创伤、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许多骨科学者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逐步发展的微创髋
关节置换术(mini - THA)通过改进手术入路、运用特殊的手术器具,在一个(或两个) 较小的切口内精细完成全
髋关节假体置换,已受到越来越多骨科医师及病人的关注。本文就不同手术入路做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采用THA对2005-12-2009-12在子长县医院就诊的56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6例病人术中、术后无感染,无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无脱位,术后双下肢早期水肿8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年来已逐步成熟和普及,年龄不是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MIS-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共58例,与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组的52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MIS—THA组与常规THA组在术前诊断、年龄、体重、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2组在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可获得与常规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适合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优越性、操作要点.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本(微创THA组)20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TH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置换期的出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随着THA手术的不断增加及人口老龄化加重,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风险也不断增高,其发生率约为1%。美国Mayo临床中心对1989—1993年所作的全髋关节翻修术进行原因分析,发现PFF发生率已超过脱位和感染,成为继松动之后的第2大病因。根据发生部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可靠方案,术中能否有效地重建髋臼侧旋转中心对于术后假体的使用率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势逐渐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现将3D打印技术在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的精确性和假体的个体化设计以及髋臼骨缺损修复方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近端涂层锥形柄假体与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髋关节骨折后THA患者64例,应用近端涂层锥形柄假体和全涂层矩形柄假体患者各3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GE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监测术前及术后1、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年HIV/AIDS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特征和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病历,总结分析年龄≥18岁且行THA的HIV/AIDS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数据及预后.结果 共31例患者接受了38例次THA,均选择外侧或后外侧入路通过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进行手术.手术中位时间为173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一种应用较广、疗效较好的人工关节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的目的[1-3]。近十年来,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承载的改良,临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明显缩短了切口,且随着临床应用逐渐发现改良小切口技术对一定比例的髋关节疾病均适用[4,5]。较原有术式而言,具有  相似文献   

20.
蔡东岭  赵劲民 《西部医学》2006,18(5):662-664
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增长迅速,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点就是骨缺损,根据髋臼骨缺损的不同分型,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髋臼假体固定;某些THA术后并发症需行翻修手术也值得关注。现就髋臼假体翻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