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传统的口腔门诊护士总是忙碌的,时常要穿梭于各治疗椅之间。医生往往要等待护士调配材料、准备器械等。不仅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大,而且导致患者就医时间过长,产生疲劳感。从而延长了医生的治疗时间,使工作效率降低,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均难以保证。我院自实行四手操作法以来,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病人痛苦,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口腔内科治疗护理工作中 ,护士忙碌穿梭于各治疗椅之间 ,医生常常在等待病人嗽口、吐水、等待护士调配材料、准备器械等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 ,延长了医生的治疗时间 ,而且工作效率低 ,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均难以保证。自我院专家诊室实行四手操作以来 ,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现将四手操作法在口腔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四手操作法四手操作法贯穿口腔治疗的全过程 ,医生和护士始终都是坐位操作 ,医、护的双手都在进行工作 ,医护之间平衡而迅速地传递器械、材料和其它用品。它是一对一的配合 ,即 1个医生和 1…  相似文献   

4.
5.
6.
口腔医疗器械在交叉感染中的媒介作用与交叉感染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淑敏  李海鹰  张晓娟 《吉林医学》2006,27(12):1572-1572
口腔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操作过程中周转快,污染机会多,特殊的口腔器械与设备给消毒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本文对口腔医疗设备器械在交叉感染中的媒介作用和控制交叉感染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1口腔医疗设备器械在交叉感染中的媒介作用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械是口腔疾病诊治中的基本设备和工具,而口腔疾病的诊治操作多数是在口腔内进行的,诊治中常会触及唾液和血液。患有传染病病员的唾液和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及其他病毒和细菌。王翎翔等[1]调查126例门诊拔牙病人的牙槽血,报告HBSAg阳性率为7.14%;陈水易等[2]检…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活动异常,所表现为生活中的一切活动违背常理,如:生活懒散,不知饥饱,拣食脏物等症状,造成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加之对疾病缺乏认识,不能配合治疗,病人大多处于封闭式的强制性治疗,诸多因素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通过分析精神病人常见的院内感染原因及感染部位,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切断感染途径;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对病人的饮食管理;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及时隔离传染源,做好保护性措施;掌握精神科用药的不良反应,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避免发生二重感染;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60-163
目的 研究及分析感染控制管理中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方法 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选择90名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操作跟踪、隐蔽观察考核等方式调查依从性。判定金标准为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不同类别、不同操作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影响手卫生的原因。结果 护士洗手依从性最高,为86.83%,依次为医生62.09%,清洁工53.33%,实习生22.11%。洗手依从性≥90%的为医务人员同患者体液、分泌物、血液、伤口辅料、排泄物接触后、接触清洁物品、无菌物品、进行无菌操作之前,自患者身体污染部位向清洁部位移动、与患者周围物品、环境接触后三者是洗手依从性最低的3项。洗手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日常工作量大、不合理的设施配备、洗手不方便。结论 医院感染科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开展不同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培训,同人事管理部门做好配合与协作,保证医务人员岗位定编数量和质量,减轻工作负担。落实各类消毒实施,对医院交叉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交叉感染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发展中一项重大课题。控制口腔交叉感染是提高口腔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和医护工作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卫生学、传染病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系统工程。本就口腔医疗设备及器械在交叉感染中的媒介作用及如何预防和控制由此造成的交叉感染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付雪峰  李萍 《吉林医学》2012,33(31):6793-6794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法在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根管治疗术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过程不同分为四手操作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结果:四手操作组患儿根管预备时间、根管消毒时间、根管充填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四手操作组临床治疗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手操作法在根管治疗术中后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2例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快捷护理流程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致残和至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致残和至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除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单项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整体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快捷护理流程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流程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浅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科学有效控制。方法结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总结归纳了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结果通过采用合理控制、统一控制、滚动控制、现场控制、逐级控制、反馈控制6步控制法,使护理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上述控制法对我院护理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实施护理流程再造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琳琳 《中国医院》2009,13(2):58-61
护理流程再造是对原有护理工作流程的薄弱、隐患、不切合实际的环节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护理流程再造包括护理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及护理文化的重塑;护理流程再造支撑着医院核心竞争力,改变护理管理者的观念,改进护理人员整体服务意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病人满意度,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医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人性化护理的良好方法,让病人尽量舒适而又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方法 通过与病人交流、麻醉无痛插胃管或导尿管、调节室温、安置体位、温热水冲洗、擦去手术切口周围血迹六项措施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照顾.结果 人性化护理融入到手术室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舒适与亲人般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产生和实践加速了传统护理模式的更新,也使术中配合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然后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70±2.0)分,对照组为(81.70±1.5)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5例满意,3例稍满意,2例不满意;对照组25例满意,15例稍满意,10例不满意.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用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