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榆总皂苷促造血细胞增殖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地榆总皂苷对3种造血细胞Baf3/Mp1、UT-7和NSF-60的促增殖效应.方法 分别培养依赖血小板生成素(TPO)、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生长因子(G-CSF)生长的Baf3/Mp1、UT-7和NSF-60细胞,在加或不加细胞因子条件下,用不同质量浓度地榆总皂苷处理细胞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3种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地榆总皂苷单独处理细胞72 h,明显促进Baf3/Mp1细胞和NSF-60细胞增殖,但不影响UT-7细胞生长;在TPO和G-CSF存在条件下,地榆总皂苷能分别增强两种细胞因子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此外,地榆总皂苷能明显增强Baf3/Mp1细胞TPO受体表达,对NSF-60细胞G-CSF受体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地榆总皂苷具有单独或协同细胞因子的促造血细胞增殖作用,其促增殖作用与上调TPO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进一步明确中药地榆中主要活性成分地榆皂苷Ⅰ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
(CTX)(150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白细胞低下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模型组、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Gh–CSF)阳性药组、地榆皂苷Ⅰ低剂量组(2.5 mg·kg-1)、地榆皂苷Ⅰ高剂量组
(5 mg·kg-1),另设空白组。各给药组在造模第 2 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5 d;其中 rGh–CSF 皮下注射给药。
给药后进行体质量、白细胞计数及骨髓有核细胞检测分析。结果:在给药 5 d 后,地榆皂苷Ⅰ显示了较好的升高白细胞的
作用;且其高剂量组同样在给药 5 d 后显著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水平。结论:地榆皂苷Ⅰ具有良好的升高白细胞作用,为其治
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机制研究奠定药效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地榆炭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地榆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28-去甲乌索-17,19,21-三烯(1)、3β-羟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2)、3β-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3)、3p-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8-去甲乌索-12,17-二烯(4)和坡模酸(5).结论 化合物1、3和4为首次发现的三萜及其皂苷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地榆皂苷元Z、地榆皂苷Y1和地榆皂苷Y2.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钠水解地榆总皂苷制备地榆皂苷化合物Ⅳ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9)
目的:优化地榆总皂苷的碱水解工艺,提高水解产物地榆皂苷化合物Ⅳ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解时间、氢氧化钠体积分数、料液比、水解温度对地榆总皂苷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影响水解的主次因素依次是料液比>氢氧化钠体积分数>水解温度>水解时间,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0;氢氧化钠体积分数20%,水解时间3.5 h,水解温度82℃。结论:采用优化后的水解条件能够得到含量较高的地榆皂苷化合物Ⅳ,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榆皂苷Ⅰ(ZgⅠ)升高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甲基腺苷(3-MA)组、ZgⅠ(20 mg/kg)组、ZgⅠ(20 mg/kg)+3-MA组。实验第1天以120 mg/kg剂量ip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并ig给药,连续给药6 d。实验第6天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小鼠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造血干细胞自噬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造血干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tg5、Atg7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和3-MA组比较,ZgⅠ可显著升高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数量(P0.05)和中性粒细胞数量(P0.05),激发其造血干细胞自噬的发生,并显著上调造血干细胞中Atg5、Atg7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ZgⅠ是一种高效的自噬激活剂,其升高白细胞机制可能与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闪式提取法,以溶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皂苷转移率、地榆皂苷I转移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试验,考察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溶媒用量9倍、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2 min,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实测平均值为总皂苷转移率82.20%、地榆皂苷I转移率88.73%,RSD分别为1.59%、2.72%,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本方法科学、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地榆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地榆药材总皂苷及地榆皂苷-I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批次地榆药材中总皂苷和地榆皂苷-I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优化条件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地榆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地榆药材中地榆皂苷-I的含量。结果 优选出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显色体系为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反应条件为15 %香草醛,1.0 mL高氯酸,80 ℃反应15 min,经测定,地榆药材中总皂苷含量为7.25 %~8.41 %;HPLC-ELSD法测得地榆药材中地榆皂苷-I的含量为5.21 %~6.18 %。结论 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以及HPLC-ELSD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分别适用于测定地榆药材中总皂苷和地榆皂苷-I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药代动力学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地榆鞣质和皂苷不同比例配伍[鞣质-皂苷(1∶1)和鞣质-皂苷(8∶1)]大鼠灌胃(50 mg·kg-1)给药后,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地榆皂苷Ⅰ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的变化。并采用Kinetica 5.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所建分析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回收率、精密度及稳定性均符合试验要求;地榆鞣质与皂苷1∶1配伍时,儿茶素和表儿茶素Vd和CL显著增大(P0.05),MRT显著缩短(P0.05),Cmax和AUC显著减小(P0.05)。而8∶1配伍时,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Vd和CL显著减小(P0.05),MRT显著延长(P0.05),Cmax和AUC显著增大(P0.05);而地榆鞣质与皂苷配伍且随着鞣制比例的增加,地榆皂苷Ⅰ在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显著增大(P0.05),Vd和CL显著减小(P0.05),Tmax明显滞后,MRT也显著延长(P0.05)。结果表明,地榆鞣质与皂苷组分8∶1配伍时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地榆皂苷Ⅰ在大鼠体内均表现出良好药动学行为,可作为地榆鞣质和地榆皂苷组分配伍比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与三步沉淀法优选地榆总皂苷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ELSD测定地榆皂苷-Ⅰ的含量,流动相[甲醇-乙腈(1∶1)]-水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温度100℃,气体流速3.0 L·min-1。以地榆皂苷-Ⅰ转移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地榆总皂苷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步碱沉法,以鞣质清除率与地榆皂苷-Ⅰ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纯化工艺。结果:地榆总皂苷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提取液加10%氢氧化钠溶液调p H 12~14,静置12 h,离心去沉淀,上清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 H 12~13,静置24 h,离心,沉淀于70℃减压干燥至干,用30倍量无水乙醇回流30 min,减压回收乙醇至有固形物析出,固形物减压干燥12 h。地榆总皂苷纯度91.32%。结论:优选的地榆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路线简单、稳定,制备的地榆总皂苷得率、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多个数据库软件,根据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榆主要成分的药理活性,并分析和预测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中药地榆的主要成分,然后利用基因、蛋白等分析工具分析所获得成分的相关作用靶点以及信号通路。再应用DAVID在线软件,将地榆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进行富集和通路注释,并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地榆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互作图,根据互作图对地榆的传统活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数据库检索到地榆的成分中有20个主要活性成分,在治疗癌症、炎症、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免疫疾病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这些成分共作用于230个靶点,并涉及主要富集通路118条。结论 本研究发现地榆在抗肿瘤抗氧化等传统药理作用研究中体现出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结果可为后续对地榆的药理药效进行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榆中总鞣质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地榆中鞣质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次数等四个因素对总鞣质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地榆总鞣质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地榆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40%的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75min。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113%。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地榆鞣质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3.
地榆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地榆药材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μm),流动相甲醇-水(88∶12),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 l/m in,柱温25℃。结果乌索酸进样量在0.106 2~1.593μ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040 6~0.609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3%和97.59%,RSD分别为1.5%和1.7%。结论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地榆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地榆提取物中不同类型鞣质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测定方法,并对地榆水提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酸解后HPLC分析法测定可水解鞣质;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缩合鞣质.结果 地榆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层留余物的可水解鞣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1.83±2.59)mg/g、(206.80±2.43)mg/g、(163.56±5.69)mg/g、(47.62±1.13)mg/g;缩合鞣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81.72±1.41)mg/g、(594.52±16.76)mg/g、(476.27±13.33)mg/g、(14.41±0.29)mg/g.结论 酸解后HPLC分析法和香草醛硫酸法简便、快速、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专属性好,适合作为不同类型鞣质的测定方法;地榆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可水解鞣质及缩合鞣质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地榆中金丝桃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6:54),用三乙胺调pH至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结果 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地榆药材,金丝桃苷质量分数在0.052%-0.291%.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地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地榆酊治疗烧烫伤36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江西省医院制剂标准制备院内方剂复方地榆酊。将来院就诊的496例烧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同样清创,暴露疗法,治疗组用复方地榆酊治疗,对照组用硝酸银软膏配合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烧烫伤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00%,94.6%,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2.7,31.3 d。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地榆酊制备简单,价廉,药源充足,治疗Ⅰ度、Ⅱ度烧烫伤患者有效率高,平均治愈时间短,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The antiallergic activity of the natural disaccharide, 5-O-alpha-D-(3-C-hydroxymethyl)lyxofuranosyl-beta-D-(2-C-hydroxymethyl)arabinofuranose was evaluated using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al models.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compound inhibited the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response in rat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ED(50) = 9.6 mg/kg). The compound inhibited histamine release evoked by both compound 48/80 and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in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 indicating that mast cell stabilization is the major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its antiallergic activity. In passively sensitized isolated guinea-pig hearts, an in vitro anaphylaxis model in which histamine release plays a key role for functional deterioration, the compound markedly diminished both coronary flow reduction and histamine release on challenge to the antigen.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is antiallergic natural disaccharide exerts its effect via inhibition of mast cell mediator release. 相似文献
18.
HPLC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中5种茜草素型蒽醌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中5种茜草素型蒽醌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巴戟天中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结果: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5种蒽醌质量浓度分别在0.2856~34.27μg/m L、0.3268~39.22μg/m L、0.3450~41.40μg/m L、0.1248~14.98μg/m L、0.0508~6.096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100.2%、101.4%、97.2%、103.2%(RSD均小于3%)。对10个不同产地的巴戟天样品进行测定,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0025~0.0722 mg/g、0.0016~0.0658 mg/g、0.0022~0.0684 mg/g、0.0182~0.3965 mg/g、0.0014~0.0179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巴戟天中5种茜草素型蒽醌成分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巴戟天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MCF-7、PC3M、ACC、A549、SW620几种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体外加入黄花草木犀总皂苷,研究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几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MCF-7、PC3M、ACC、A549、SW620肿瘤细胞株均有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细胞株的毒性作用则明显较低,对MCF-7、PC3M、ACC、A549、SW620作用72 h时的IC50分别为0.45、0.73、1.05、1.17、1.19 mg/m L。结论黄花草木犀总皂苷能有效抑制5种肿瘤细胞株增殖,且对正常细胞株毒性较小,筛选出对黄花草木犀总皂苷最敏感的肿瘤细胞株为MCF-7、PC3M肿瘤细胞,值得进一步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