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胃肠道外营养药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抢救危重早产儿.方法:30例危重早产儿采用以葡萄糖、5%复合氨基酸、20%中/长脂肪乳剂、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混合的营养液用输液泵经周围静脉24 h均匀泵入,早产儿出生后2~7 d应用,持续5~28 d.结果:3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5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减少脂肪乳剂后恢复正常.结论:TPN应用于早产儿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王俊男 《安徽医药》2007,11(9):833-833
近数年来,静脉胃肠道外营养已受到医学界普遍重视,并在抢救危重早产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人们逐渐对肠道外营养的并发症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国内外对此已有众多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胃肠外营养得以不断更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围产新生儿的日益发展,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儿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在危重疾病期间,营养物质的及时合理补充对促进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31例采用胃肠道外营养(TPN)与27例传统的以输糖为主的治疗的高危早产儿,提示胃肠道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早产儿体重,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合并胆汁淤积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1年11月~1995年11月,对326例腹部手术的新生儿在围手术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获得满意疗效。其中6例出现胃肠外营养合并高胆红素血症(TPNAC)。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5例,女1例;日龄:18小时~16天。胎龄:小于37周5例;39周1例。出生体重:小于250095例;1例32009。2例肠旋转不良合并肠膜式闭锁,2例环状胰腺,1例巨型脐膨出,l例回肠闭锁。6例患儿均手术。TPN时间7~12天。葡萄糖、脂肪乳剂双能源供热,补充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供热70~90KCCI·kg-1·d-1,氮200mg·kg-1·d-1,均…  相似文献   

5.
6.
祝伟  高胭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99-1500
胃肠道外营养(PN)又称静脉高营养,对于抢救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危重早产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帮助早产儿度过危险期,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我科于2000年1月-2003年6月,采用经周围静脉胃肠道外营养治疗30例危重早产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6例在新生儿监护病房进行肠道外营养支持14 d以上的早产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照是否发生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将早产儿分为PNAC组与非PNAC组。结果早产儿中PNAC发生14例(25%),其出生体重为(1257.56±215.34)g,胎龄为(29.81±1.52)周;非PNAC组有42例(75%),体重(1310.23±254.34)g,胎龄(32.52±1.82)周。PNAC组的肠道外营养持续时间以及脂肪乳的最大剂量、氨基酸最大剂量均大于非PNAC组。结论PNAC易发生于胎龄较低的早产儿,并且与肠道外营养的持续时间、提供热卡、脂肪乳最大剂量、静脉营养中的非蛋白质热卡过高有关。PNAC的防治应尽早开始从肠道外营养过渡口喂养,不过分追求热卡。要配比适宜的静脉营养,并及时调节肠道菌群,使用降胆酶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危重患儿予以胃肠道外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肝功能、尿素氮、血生化等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需手术治疗转院,体质量增加的有33例(91.7%),平均每天增加体质量数为26.6g,其余患儿无1例体质量下降,生长发育正常,治疗后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外营养对于促进危重患病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临静  林红华  唐育才 《河北医药》2008,30(11):1817-1818
2006年1~9月,我科通过胃肠道外营养的方法,成功救治了不能进行胃肠道营养的早产儿12例,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均为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其中男7例,女5例;体重1 250~2 363 g,平均1 523 g;胎龄28~36周;入院时日龄30 min~10 d。伴发疾病有:  相似文献   

10.
在急性住院病人中,约有1%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内,需要静脉营养作为全部治疗的一部分。严重内外科疾病患者,如果其它治疗均属适当,患者的存活与否,可能决定于有无适当的营养支持[1]。任何患者,如果超过3d不能满足正常营养素的需要,不论其原因是经四摄入不足或不能,或管饲非所宜,或体重已损失10%,或血浆蛋白低于3.5g/100ml,均应考虑静脉营养的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液(TPN)注射液的种类很多,但组成主要有: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成[2]。TPN的氨基酸主要用来修复机体组织,维持氮平衡,不是用来供给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疗效.方法:32例PNA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倒,两组病例均予保肝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30~60 mg/(ks·d)和熊去氧胆酸10 ~20 mg/( ks·d),连续应用14 d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采用SAME联合UDCA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儿血清中TBIL、DBIL、ALT、GGT、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明显缩小(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SAME联合联合UDCA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及内源性胆汁酸水平,可促进胆红素、TBA排泄,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的疗效,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师对先天性乳糜胸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先天性乳糜胸早产儿的治疗,针对治疗药物选择及用药监护提出意见,并结合先天性乳糜胸的临床特点,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依托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合理用药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了水电解质紊乱及并发症的发生。患儿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的治疗过程,开展药学服务,可有效促进患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秦利荣  钱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17):1312-1313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肠内营养(EN)制剂和肠外营养(PN)制剂的消费情况,了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南京地区24家医院2003~2006年EN制剂和PN制剂的销售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N制剂的应用比例虽连续4年下降,但仍占营养制剂总销售金额的80%以上;EN制剂应用大幅增长,2006年占营养制剂总销售金额的22%。结论:PN制剂的应用远大于EN制剂,但EN制剂的应用呈快速增长态势,符合营养治疗中优先应用EN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肠外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利君  陈威  付少伟 《医药导报》2003,22(9):623-624
目的:总结肠外营养(PN)的应用情况。方法:对378例患者进行PN营养支持,所有PN液都是在空气净化台或层流间内配制成“全合一”的混合液,供患者ld内输注。结果:在PN期间死亡或自动出院8例(占2.1%),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消化道手术后胃麻痹经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愈,恶性肿瘤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结论:营养支持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重症急性胰腺炎、颅脑损伤宜选用阶段性营养支持疗法,消化道手术后胃麻痹、恶性肿瘤首选TPN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检测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儿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中的48例新生儿静脉营养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前白蛋白检测以及其他营养指标白蛋白、体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白蛋白检测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相比较与其他营养指标,能早期、快速地反映营养摄入处于正平衡或负平衡。结论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前白蛋白能敏感地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指标,为新生儿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市肿瘤医院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80例。选择的所有病例在术前均未作化疗,免疫或放射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每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疾病种类、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研究组术后实施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对照组术后实施全静脉肠外营养。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d,术后5d,术后10d,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并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IgG、IgM、IgA、CD4、CD8、CD4/CD8、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比例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CD4/CD8值明显高于肠外营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gG、IgM、Ig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可有效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我院一份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在不同配制顺序下溶液pH值变化,以及一价电解质浓度对该TPN液稳定性的影响,为今后同类TPN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6组全肠外营养液分别加入不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不同浓度一价电解质(Na+浓度),于各步骤混合后0h及20℃--22℃下贮存12、24h后分别取样测定pH值,并肉眼观察其外观变化。结果:不同配制顺序下该全肠外营养液的pH值在24h内稳定,同样处方比例下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的出现分层现象,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的未发生明显变化;加入Na+终浓度100、150、200、250mmol/L的TPN液24h后均未出现分层析出现象。结论:该份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在不同配制顺序下溶液pH值无变化,一价电解质250mmol/L对该处方的24h稳定性无影响,不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选择对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的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处方用药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3月份共536张TPN处方,对其疗程、处方组成、配比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我院ICU全肠外营养液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电解质用量规范及TPN能量优化等问题,个体化用药水平仍有待提高。结论:药师应该从药学角度协助医生开具合理的TPN处方,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范新生儿肠外营养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编制的《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制剂选择、配制、输注装置、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药事管理干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选用适宜的新生儿肠外营养制剂、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集中调配肠外营养、临床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处方和选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作为肠外营养输液袋等多项措施,规范新生儿肠外营养的应用,结论:通过药事管理有效规范新生儿肠外营养制剂的应用,并通过持续改进取得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院肠外营养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尝试建立基层医院肠外营养(PN)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方法。方法:收集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的使用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完整性,评价配伍用药情况,计算基础代谢值(BMR)并作相关评估。结果:营养风险评估基本参数不全的病例占66.7%,各病例疗程差异显著但用量无差别,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非蛋白热卡占个体BMR比例,平均值为72.1%(S=8.9)。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配伍用药中加入氯化钾注射液的病例占63.0%,其中70.6%超推荐剂量;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的病例为62.9%,用量全部超推荐剂量。结论:本院PN应用中营养风险评估基本缺失,合理的个体化方案制订水平与指南要求有较大差距,建议医院临床药师在PN应用方面加大相关监测评价等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