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发病率、血型模式并对溶血三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及外院送检的母婴ABO血型不合病例227例,检测患儿及母亲的ABO血型及新生儿的溶血病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新生儿ABO溶血病共186例,占所有病例的81.94% (186/227),O-A与O-B两种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经卡方检验P>0.05.186例阳性病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占59.14% (110/18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占84.78% (156/186),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占94.62% (176/186).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高,以母亲O型、患儿A/B型为主,O-A与O-B两种母婴血型模式的发病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血三项试验敏感性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致使在胎儿期或出生后数周的新生儿因心力衰竭或核黄胆而死亡。本病多以ABO血型不合为多见,Rh血型不合次之,在Rh血型中由于Rho(D)抗原最强,故在Rh溶血病中以抗D引起者最多。本文报告一例由Rh抗E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5.
母婴MN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MNSs血型系统中 ,MN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 ,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不多见 ,但与其他低频率弱抗原相比 ,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仅次于 ABO及 Rh血型系统 [1 ]。笔者通过对 1例特异性 Ig G型抗 -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治疗 ,探讨抗 -M的致病作用及临床意义 ,旨在引起广泛重视 ,以及时诊断、预防和有效治疗母婴 MN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资料患儿 ,女 ,足月顺产 ,体重 2 .3 5 kg,第 1胎 ,第 1产。出生后 2 4h出现皮肤黄染 ,无发热、腹泻。辅助检查 :Hb1 3 1g/L,总胆红素 1 46.4μmol/L,直接胆红素 1 2 .2μmol/L,间接胆红素 1 3… 相似文献
6.
微柱凝胶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较为常见,其实验诊断依据为“三项试验”,即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体放散试验及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通常采用盐水抗球蛋白试验(AGT)、酶处理红细胞技术等传统方法及手工聚凝胺试验(MPT)来测定。传统方法和MPT法的“三项试验”阳性率常与临床不符(假阴性率高)。微柱凝胶试验(MGT)在一些先进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规的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我们把MGT法用于HDN的“三项试验”测定,现 相似文献
7.
8.
汤戎苏品璨朱祥明罗臻赵杨陈璐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6,(4):81-82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临床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之一,常因母婴血型不合所导致。多见于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伴随的临床症状较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例1,男,出生后12h,因出现贫血12h于2008年1月收入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35^+5周,前置胎盘在当地医院剖宫产娩出。出生时有重度窒息,全身苍白, 1minApgar评分3分。查血常规:WBC9.4×10^9L^-1,N0.65,L0.35,Hb85g·L^-1,RBC2.9×10^12L^-1,PLT126×10^9L^-1, 相似文献
10.
11.
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漏检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O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 ( HDN)较常见 ,大约占1 % [1 ] ,主要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红细胞的 A或B抗原与来自母体的抗 -A或抗 -B抗体反应的结果。 ABO系统的 HDN以母为 O型 ,子女为 A或 B型的发病率为最多 ,一般采用热放散法 ,再加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测定来确诊。笔者在 2 0 0 2年 9月漏检 1例 ,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患儿第 1胎 ,足月顺产 ,体重 3 .8kg,呼吸 2 5次 /min,脉搏 1 3 5次 /min,体温 3 6.6℃ ,皮肤无黄染。生下 2 0 h后 ,开始皮肤黄染 ,且渐加重 ,血清总胆红素为 2 0 5μmol/L,贫血 ,Hb为 1… 相似文献
12.
13.
高效价IgG抗-A(B)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ABO系HDN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B)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高效价(>1024)IgG抗-A(B)引起HDN者较少见,笔者遇到13例,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病例来自市直各医疗单位,年龄25~36岁(平均26.9岁)。13例产妇中,有流产史者12例,占 92.3%。13例患儿中有 9例是 G2P1,3例G3P1,1例G1P1。生后1天以内出现黄疸有7例,2天的3例,3…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引起胎儿在宫内或出生后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黄疸及其他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胎儿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等.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情较轻,可发生在第一胎婴儿,而Rh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情较重,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婴儿.在我国,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MN、Kell血型系统等不合罕见.ABO-HDN约占HDN发病率的85%,其诊断依据主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液中有无来自于母体的针对性抗A或抗B免疫抗体来确诊[1].Rh-HDN约占HDN发病率的14%,其诊断主要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液中有无来自母体的针对性的抗D、抗E等免疫抗体来确诊[2].本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自青岛地区多家医院送检的HDN患儿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实验分析,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HDN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0例Rh溶血病患儿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有11例,由抗-D和Rh其他系统抗体联合引起的有4例,共15例,占75%;由抗-E引起有3例,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20%;由抗-C引起1例,占5%。20例患儿母亲都曾有生产或流产或输血史。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的发生,尤其是对曾有过生产史、流产史或输血史的孕妇作产前夫妇Rh血型和孕妇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一种常见于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与溶血相关性的自限性免疫性综合征,它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IgG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ABOHDN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与母体内的IgG抗A(B)的效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2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差异及相关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对确诊HDN的患儿测定相关IgG抗红细胞抗体及效价,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 256份送检标本经溶血3项试验确诊为HDN231例,其中母婴ABO血型不合229例,Rh血型不合2例。ABO血型不合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共208例;母亲为A型或B型,新生儿为B型或A型共21例,抗体效价64~512。2例Rh血型不合者经抗体鉴定为1例抗-E,效价128;另1例抗-E合并抗-c,效价分别为256和64;不同抗体效价组间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以母婴ABO血型不合为主,抗体效价越高,溶血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系指母、儿血型不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儿血型不合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新生儿症状轻时出现贫血,水肿,肝、脾肿大,严重者造成死亡或发生胆红素脑病且产生后遗症。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6种,但能引起HDN的血型以Rh血型和ABO血型为最常见。Rh血型引起的HDN较ABO血型少见,但Rh血型D抗原是引起中度和重度HDN的常见原因。准确的产前诊断可为HDN的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介绍Rh溶血症和ABO溶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4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为常规组(16例)和丙球组(30例),常规组采用静脉用白蛋白(1g/kg,1次/天,连用3天),蓝光照射,补液,碱化尿液,肝酶诱导剂,减少肠肝循环等治疗。丙球组常规治疗同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O.5~t.0)g/(kg·d)]。两组治疗均在出生48小时内进行。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丙球组所需光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差并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1周后血红蛋白Hb较常规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静脉应用大剂量种丙球蛋白能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减少光疗与住院时间,降低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20.
黄柳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113-115
目的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提供直接依据。探讨分析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特点和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及释放液抗体检测。结果在890例临床出现黄疸却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中,A型391例,占送检标本的43.94%,B型499例,占送检标本的56.0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110例,占12.3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405例,占45.50%;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722例,占81.12%。Ⅰ型阳性94例,占10.56%;Ⅱ型阳性310例,占34.83%;Ⅲ型阳性302例,占33.93%;Ⅳ型阳性16例,占1.80%;Ⅴ型阳性1例,占0.11%。结论本地区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溶血三项检测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依据,为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