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武汉地区236例正常人和53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唾液酸水平的测定,发现正常男女性别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得正常范围为0.64~1.86 mmol/L。肿瘤患者唾液酸水平为1.91±0.57 mmol/L,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对该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肿瘤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状态。方法 测定109例消化道肿瘤患,并以24名健康正常人及14例患胃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 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与胃良性病变患或正常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之间的差异极为显(P<0.05或<0.001);胃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与胃良性病变患或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极为显(P<0.05或<0.001);胃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血浆Hcy水平升高而血清叶酸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辅助诊断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百色地区494例正常人和79例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SA)测定。正常参考值为1.48±0.32mmol/L,男女性别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SA水平为2.32±0.38mmol/L,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SA与其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比,结果提示血清SA为较理想的有助于肿瘤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唾液酸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含量变化以及评价疗效,监测转移、复发和预后,采用单步显色比色法检测了94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和470例健康人血清总唾液酸(TSA)水平,同时也检测了其中60例患者和另外135例健康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水平。结果发现:健康对照组血清TSA和LSA平均水平为(1.47±0.29)mmol/L和(0.34±0.11)mmol/L,恶性肿瘤患者平均水平分别为(2.21±0.56)mmol/L和(0.57±0.62)mmol/L,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病理组织学分型鳞癌和混合癌的LSA高于腺癌(P>0.05和P<0.05),治疗后归转为病情稳定或好转者,TSA明显下降(P<0.001),恶化或死亡者,TSA和LSA均无降低。初步认为:SA可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标记物之一,同时也可能作为癌患者疗效评价、预测转移、复发和判断预后的一种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较好定量指标,也是肿瘤大面积普查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生殖期女性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患和对照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探讨CRP在二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对48例生殖期女性急性阑尾炎和36例异位妊娠患血清中CRP进行检测,与5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60例正常妊娠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阑尾炎组血清CRP含量明显升高(-↑X=47.00mg/L),R=0.886,异位妊娠组CRP则处于正常范围范围(-↑X<6.00mg/L),R=0.396,二差异显(P<0.01)。正常人组血清CRP含量无升高(-↑X<6.00mg),R=0.375,与急性阑尾炎组差异显(P<0.01)。正常妊娠组血清CRP含量均正常(-↑X<6.00mg/L),R=0.375,与异位妊娠组无可比性,(P>0.05)。结论:CRP检测,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和异位妊娠的诊断及诊断,较大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SA)水平。方法 采用化学显色一步法测定2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血清SA含量,并与泌尿系统常见病组患者血清SA对照。结果 肿瘤组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肿瘤组患者血清SA阳性率为80%,对照组患者血清SA阳性率为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血清SA测定可作为泌尿系统肿瘤诊断和随访监视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糖(BS)水平的改变,探讨LDH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ACVD患者69例(排除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者),按急性期BS是否增高分为试验组39例(BS〉6.1mmol/L)与试验对照组30例(BS〈6.1mmol/L),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方差分析比较3组血清LDH。结果试验组LDH显著增高,与试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试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DH与BS浓度呈正相关(r=0.627,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LDH变化与血糖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胃肠病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理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FGD)患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医院焦虑抑郁测定量表(HAD)对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67例FGD患[主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组及正常人群作对比分析。结果:在EPQ测定中男、女患E值、P值与常模组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0.05),而N值有显性差异(P<0.001);L值与常模组比较,男性无显性差异(P>0.05),女性有显性差异(P<0.001)。在HAD测量中,A和D与正常人群比较均有显性差异。结论:FGD患情绪不稳定,情绪因素对FGD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蚀术是两种常用于肝细胞癌治疗的方法。然而关于这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尚无报道。方法:选取102例活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患,49例(98个肿瘤)经皮行微波消融术治疗,53例(72个肿瘤)行射频消蚀术治疗。回顾比较两种方法的局部肿瘤控制情况,治疗相关并发症和远期效果。结果:微波消融术的完全消融率为94.9%(93/98例),射频消蚀术为93.1%(67/72例),两之间无显性差异(P=0.75),且肿瘤≤3.0cm(P=1.00)或〉3.0cm(P=1.00)应用二亦无显性差异。微波消融术的局部复发率为11.8%(11/93例),射频消蚀术为20.9%(14/67例),二之间无显性差异(P=0.12),且肿瘤≤3.0cm(P=0.36)或〉3.0cm(P=0.82)的复发在二应用中也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血清唾液酸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求血清唾液酸(SA)含量变化在恶性肿瘤和不同非瘤性炎性疾病中的意义。采用F-8836比色法,测定各种恶性肿瘤患者422例,炎症疾病患者142例,其他疾病24例,正常人77例血清SA含量。结果:①恶性肿瘤组(4.54±1.21mmoL/L)患者血清SA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2.94±0.35mmoL/L)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②感染性炎症组(4.36±1.49mmoL/L)患者血清SA也有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炎症组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组,革兰氏阴性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SA均有明显增高(均P<0.01);③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无明显变化(P>0.05);④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血清SA比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明显增高(P<0.01)。提示:血清SA含量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SA含量也不同,在鉴别不同感染类型上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利素亚对老年高血压患血清尿酸水平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随机分成2组,科素亚组(n=31)给予科素亚治疗,卡托普利组(n=31)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血清尿酸值测定和血压测定。结果:血清尿酸水平科素亚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卡托普利组无显性差异(P>0.05)。血压下降的幅度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科素亚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血压,可用于治疗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方法本文采用化学比色法观察了521例正常人血清唾液酸的频率分布与正常值范围。结果与结论总体(521例)唾液酸平均水平为(2.14±0.265)mmol/L;其中男性为(2.13±0.255)mmol/L(261例),女性(2.14±0.276)mmol/L(260例)。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血清唾液酸服从正态分布,参考值范围为1.61~2.67 mmol/L。  相似文献   

16.
检测肿瘤科收治的366例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并对恶性肿瘤组中277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唾液酸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良性疾病者与健康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或转移者其水平无明显变化或有上升趋势。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前3个月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明显,第4—6个月变化平稳;少数患者病情变化时唾液酸含量也相应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酵素单一试剂法对50例健康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肿瘤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而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无变化或者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预后观察及区分良恶性肿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间苯二酚快速比色测定法,检测25名健康人与108例良性疾病患者、35例胰腺癌术前患者、12例胰胰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胰腺癌术前组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术后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05)。但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可作为胰腺炎与其临床表现易混淆良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室温(20℃)是广泛接受的血清ECP测定凝血温度,但存在一些问题。设想体温37℃可能是血清ECP测定的有效凝血温度。为此,对68例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在77℃凝血温度下血清EC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凝血温度分别为20℃和37℃时同一患者血样本的ECP水平变化,结果发现37℃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50.9±3.1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7.27±1.36μg/L,P<0.01)。在68例病人中,37℃凝血下有28人血清ECP水平高于正常值,而20℃凝血下只有17人血清ECP水平高于正常值,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7℃凝血温度下血清ECP水平与哮喘症状计分显著相关(r=0.77,P<0.01)。此外,尚测定了37℃凝血温度下101位10~50岁的健康人血清ECP水平,结果显示37℃下正常人血清ECP水平的几何均数是17.81μg/L,血清ECP水平的正常值为70μg/L以下(95%的可信限)。本研究表明,在血清ECP的测定中设凝血温度为37℃不仅是有效、简化的方法,而且还可减少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20.
对90例60岁及以上非糖尿病患者行血脂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检测,比较分析各血脂指标正常与异常者间葡萄糖负荷后2h的血糖(2hPBG)水平差异。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2hPBG为(8.9±2.3)mmol/L,TG正常者为(7.2±1.6)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血脂指标正常与异常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高TG老年患者进行OGTT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单纯糖耐量减低和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