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细微结构异常。资料与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和F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内ADC、FA值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常小脑蚓部的MRI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MRI上测量健康国人小脑蚓部的大小 ,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其大小的关系。方法  36 0例健康成人 ,男 180例 ,女180例 ,年龄 2 0~ 87岁。测量MRI上小脑蚓部径线 ,总面积及各叶面积。结果 小脑蚓部前后径及上下径在 6 0岁后呈下降趋势 ,前后径 5 0岁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6 0岁后更为明显。同年龄组小脑蚓部前叶面积及小脑蚓部总面积男性大于女性 ,而蚓部中叶及后叶面积在不同性别同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常人小脑蚓部径线及面积在 6 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蚓部前叶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胼胝体纤维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胼胝体异常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vMCI患者(32例)、正常年老组(25例,年龄≥60岁)和年轻组(30例,年龄20~39岁)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获得胼胝体的平均扩散(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分别测量压部和膝部的ADC值及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MCI组在胼胝体膝部、压部的ADC值较年老组高,而FA值较年老组低.年老组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均低于年轻组相应部位的FA值(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ADC值均大于年轻组(P<0.05).vMCI组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96,P<0.05),而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03,P<0.05).结论 vMCI病人胼胝体完整性受到破坏,故胼胝体DTI的各参数变化有助于其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测量胼胝体径线对儿童发育迟缓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20例1~5岁发育迟缓儿童与1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的头颅MRI资料,按照生长规律分为6个年龄组,在T_1WI正中矢状面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厚度及胼胝体长度,比较各年龄组发育迟缓儿童与正常儿童胼胝体参数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临界值。结果第1~4年龄组(1~3岁)发育迟缓儿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较正常发育儿童变薄(P0.05),胼胝体长度及胼胝体压部厚度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第5、6年龄组(3~5岁)胼胝体各项参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第1~4年龄组胼胝体膝部厚度临界值分别为8.1mm、7.5mm、8.9mm、9.2mm,敏感度分别为85.0%、60.0%、75.0%、60.0%,特异度分别为55.0%、95.0%、75.0%、85.0%;胼胝体体部厚度临界值为4.3mm、4.3mm、4.5mm、4.7mm,敏感度分别为65.0%、75.0%、75.0%、50%,特异度分别为80.0%、65.0%、95.0%、90.0%。结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的厚度可反映1~3岁发育迟缓儿童脑白质体积变化,胼胝体径线测量有助于该年龄段儿童的发育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亚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微观结构及其短期变化.方法 连续性纳入亚急性期DAI患者21例,其中12例于1月后(31.5 d±6.2 d,28~43 d)复查,招募1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使用3.0T磁共振仪扫描获取脑部DTI数据.在矢状位各向异性分数(FA)图将胼胝体分为6个亚区域(胼胝体膝部、体嘴部、体前部、体后部、峡部及压部)计算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亚急性期和随访患者胼胝体DTI参数变化,并将亚急性期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DTI参数与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 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及所有亚区域FA值显著降低,除胼胝体体前部、体后部外其余亚区域ADC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胼胝体峡部FA值下降幅度最大(-12.0%).12例随访患者整个胼胝体及各亚区域FA值和ADC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峡部及压部FA值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正相关(整个胼胝体:r=0.848,P=0.000;峡部:r=0.447,P=0.048;压部:r=0.591,P=0.006).结论 胼胝体峡部是DAI最易损伤的部位;短期内(1个月)胼胝体亚区域微观结构无显著变化;亚急性期DAI患者整个胼胝体FA值能较好反映DAI患者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SEPI序列行正中矢状面DTI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体部后1/3处及压部的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均为正常组大于梗死组,胼胝体体部前1/3处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正常组(分别为0.698±0.054和0.769±0.049)与梗死组(分别为0.665±0.049和0.653±0.078)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697和7.381,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为梗死组(分别为0.780±0.082和0.772±0.049)大于正常组(分别为0.723±0.061和0.748±0.04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和-2.08,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梗死时,连接双侧脑半球相应部位的胼胝体体部各向异性值减低,非承担这些脑叶间相互连接功能的膝部及压部各向异性值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不同年龄及性别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 连续采集277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其中男119例,女158例,年龄20~81岁,分为20~29岁组(男19例、女19例)、30~39岁组(男26例、女40例)、40~49岁组(男33例、女50例)、50~59岁组(男30例、女35例)及≥60岁组(男10例、女15例)共5组.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FA值,比较其弥散特征,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间FA值可能的差异.结果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分别为0.788±0.047、0.796±0.052,膝部显著低于压部(t=-2.148,P=0.033).膝部与压部FA值均为男大于女,膝部FA值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压部FA值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5).膝部及压部FA值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膝部及压部FA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17,P=0.651;F=1.140,P=0.338).结论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FA值显著低于压部,膝部与压部FA值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均为男大于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SEPI序列行正中矢状面DTI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体部后1/3处及压部的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均为正常组大于梗死组,胼胝体体部前1/3处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正常组(分别为0.698±0.054和0.769±0.049)与梗死组(分别为0.665±0.049和0.653±0.078)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697和7.381,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为梗死组(分别为0.780±0.082和0.772±0.049)大于正常组(分别为0.723±0.061和0.748±0.04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和-2.08,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梗死时,连接双侧脑半球相应部位的胼胝体体部各向异性值减低,非承担这些脑叶间相互连接功能的膝部及压部各向异性值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螺旋CT图像测量建立本地成人眼球结构CT测量正常参考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6 0例CT扫描原始或重建图像进行眼球测量分析 ,测量指标包括眼球前后径、横径、前房轴深、晶体厚度、玻璃体腔径。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各测量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间的比较及眼球前后径与前房轴深、晶体厚度、玻璃体腔径相关性分析。结果  (1)CT扫描图像能清晰显示眼球结构 ,边缘清晰。 (2 )除晶体厚度外 ,眼球各结构的CT测量值在不同年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 ,男性眼球前后径、横径、前房轴深、玻璃体腔径值分别为 (2 5 .12± 0 .83)mm ,(2 5 .2 5± 0 .15 )mm ,(2 .71± 0 .5 1)mm ,(15 .77± 0 .81)mm ;女性为 (2 4 .4 8± 0 .79)mm ,(2 4 .5 4± 0 .84 )mm ,(2 .5 4±0 .4 5 )mm ,(15 .0 9± 0 .93)mm。晶体厚度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各年龄组间有差异。 70岁前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玻璃体腔径与眼轴长显著正相关。结论 首次制定了本地成人不同性别眼球各结构的CT测量正常参考值 ,并发现除晶体厚度外 ,眼球各径线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 70岁前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纠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脑发育的差异.方法 收集29~36周早产儿165例,纠正胎龄40周时MRI扫描图像与50例生后7d内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脑发育成熟度.结果 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脑和颅骨的双顶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枕额径、小脑横径、深部灰质核团的面积及前后径较足月儿小(P<0.05),右侧额前脑外间隙及纵裂宽度较足月儿大(P<0.05),髓鞘化程度和脑回成熟度不及足月儿完善(P<0.05).结论 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其脑结构的尺寸较小,脑发育成熟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并测量了100例正常人寰枕高度、枕大孔有效正中矢状径、斜枕角、斜齿角及斜坡高度指数五项指标,其正常值分别为:39±2.9mm;35.9±2.6mm;131±4.2°;140±9.9°;2.8±2.6mm。并与40例颅底凹陷症病人及28例寰枕融和畸形病人诸径线比较,讨论了各径线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行多平面重组,重建耳蜗标准方位图像并测量正常耳蜗HRCT相关径线,建立正常值范围,探讨其在耳蜗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例(100耳)正常人颞骨HRCT扫描图像,用MPR方法对图像标准化处理,重建标准方位图像Ⅰ和Ⅱ,在标准方位图像上设计并测量耳蜗9个结构径线,记录数据并分析各年龄组、性别、左右侧之间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并建立正常值范围。结果 1)正常人耳蜗各径线之间无年龄、性别、左右侧之间的差异;2)正常人耳蜗各径线正常值为:A (6. 13±0. 24)mm,B (4. 49±0. 21)mm,C (2. 77±0. 17)mm,D (3. 69±0. 23) mm,E (3. 9±0. 5) mm2,F (2. 32±0. 25)mm,G (0. 99±0. 21)mm,H (9. 07±0. 25)mm,I (2. 28±0. 13)mm。结论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MPR图像上测量耳蜗径线更具科学性;径线测量可辅助诊断耳蜗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侧颞顶叶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形态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 连续采集发生于一侧颞叶、顶叶或2个部位均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40~85岁.选取同期连续采集获得的与病变组匹配的 66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分析组.行磁共振扫描,在MRI T1WI 颅脑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厚度、体部前1/3处厚度、中部厚度、体后1/3处厚度、压部厚度及胼胝体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所测量的胼胝体膝部厚度、体部前1/3处厚度、中部厚度、体后1/3处厚度、压部厚度及胼胝体面积值,均为正常组大于病变组,且这些指标在正常组和病变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大脑一侧脑叶发生急性脑梗死时,即可引起胼胝体面积及不同区域大小的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DTI研究正常儿童脑白质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50例1~12岁健康儿童脑DTI图像,分析第1组(1~3岁)、第2组(4~6岁)、第3组(7~9岁)及第4组(10~12岁)4个年龄组与脑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5个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FA)值、ADC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的ADC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第1、2组间及第2、3组间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4组组间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能反映脑白质发育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伴薄型胼胝体的颅脑和脊髓MRI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个家系8例临床和遗传学确诊为HSP伴薄型胼胝体患者的颅脑和脊髓MRI资料。分析每例患者的MRI特点,并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厚度,分别在C3和T2水平测量相应平面脊髓的前后径及横径,另选取20例在本院行颅脑平扫MRI及颈椎MRI的正常病例为对照组进行相应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8例颅脑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变薄,以膝部和体部明显,分别为(2.2±1.6)mm、(2.0±0.9)m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未见明显变薄(P>0.05);C3、T2脊髓的前后径、横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8例均出现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及额顶叶深部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7例有脑萎缩,7例有颈胸段脊髓萎缩且其中1例胸髓末段显示异常信号灶。结论 HSP伴薄型胼胝体的颅脑和脊髓具有典型的MRI特点,主要表现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变薄、脑萎缩、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内及额顶叶深部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灶及脊髓萎缩。MRI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确诊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查。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应用基于DTI的白质图分析(DTI-ABA)方法,探讨MSA-p及PD患者胼胝体解剖连接隐匿损伤及DTI在MSA-p及PD辅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D患者18例,MSA-P患者1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20例行DTI扫描,应用DTI-ABA方法获得胼胝体各部分的DTI参数值,其参数包括FA、MD、RD、AD,进行3组数据比较分析,并行DTI参数与UPDRS-Ⅲ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及MSA-p组比较,PD组胼胝体体部、压部、左毯部FA值降低(P<0.05);膝部、体部、压部的MD值、AD值和RD值升高(P<0.05)。MSA-p与HC相比胼胝体各部各DTI参数均无改变。PD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的FA值与UPDRS-Ⅲ得分负相关,体部、压部及双侧毯部的RD值与UPDRS-Ⅲ得分呈正相关。胼胝体体部的MD值、RD值诊断P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94.7%以及77.8%、88.6%。结论:PD患者胼胝体存在隐匿性损伤,而在MSA-p患者未发现这种现象,DTI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MSA-p及P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和30例志愿者均行3.0T磁共振常规序列以及DWI和DTI扫描,重建出ADC图、MD图、FA图、RA图、VR图及AI图,并对各参数图进行测量和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志愿者及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分别测量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区域的ADC、MD、FA、RA、VR及AI进行测量,ADC图中胼胝体膝部两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侧脑室外侧脑白质两组所测得MD、FA、VR、AI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胼胝体压部R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胼胝体膝部所有测得DTI各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和DTI在脑积水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常成人垂体的磁共振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垂体形态、测量其大小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300例非鞍区病变及内分泌症状的正常成年人。按性别、年龄分为5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每组男女各30例,MRI测量矢状位腺体及后叶前后径、高径以及垂体柄前后径;冠状位腺体宽径、高径及垂体柄宽径;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上述各径线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成人男、女正常垂体冠状高径分别为(4.01±1.08)mm、(3.99±1.37)mm,冠状宽径分别为(9.75±1.63)mm(、10.17±1.59)mm;矢状高径分别为(4.46±1.24)mm(、4.68±1.61)mm;前后径分别为(10.15±1.51)mm(、10.24±0.90)mm;垂体后叶矢状高径分别为(4.01±1.43)mm(、4.59±1.17)mm,前后径分别为(2.01±0.66)mm、(1.98±0.70)mm;垂体柄冠状宽径分别为(1.56±0.21)mm、(1.59±0.21)mm,前后径分别为(1.50±0.23)mm、(1.52±0.22)mm。垂体高径在20~29年龄组最大,有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趋势;垂体宽径及前后垂体后叶及垂体柄各径线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结论:成人垂体各径线随年龄的变化有先变大后减小趋势。各径线与年龄有一定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正常脑干,小脑,胼胝体MRI正中矢状面测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量190例中国人男女二者各年龄组正中矢状面的正常脑干、小脑、胼胝体各径线数值,以确定中国人正常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DAI组急性期26例,其中9例为复查病例(慢性期),对照组20例,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DAI急性期及慢性期和对照组各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2组间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进行对比,并对急性期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AI急性期FA值(胼胝体压部0.560±0.004,胼胝体膝部0.467±0.004,内囊后 肢0.598±0.012,半卵圆中心0.434±0.002)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56±0.006,胼胝体膝部0.542±0.007,内囊后肢0.639±0.009,半卵圆中心0.480±0.003)有差异,胼胝体压部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r=0.693,P=0.001).慢性期胼胝体压部(0.621±0.002),胼胝体膝部(0.502±0.003),内囊后肢(0.613±0.009),半卵圆中心(0.448±0.004)FA值较急性期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DTT示受损部位神经纤维失去正常形态.结论 DTI可以较敏感地检测DAI病灶,FA值可用以协助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