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试验组,共两个班56人,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选取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共两个班57人,采用传统培养模式。比较两种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结果 在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方面,试验组专业核心课程平均成绩为(88.71±9.01)分,高于对照组的(83.58±8.83)分(P=0.003);试验组实验技能操作成绩为(87.63±7.21)分,高于对照组的(81.20±6.63)分(P<0.001)。在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方面,试验组岗位胜任能力总分(85.57±7.04),高于对照组的(80.97±6.52)分(P<0.001),其中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决策分析和应急管理五个方面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试验组学生大创项目申报率为17.86%(10/56),高于对照组的5.26%(3/57)(P=0.036);试验组科研论文发表率为21.43%(12/56),高于对照组的5.26%(3/57)(P=0.011);试验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相似文献   

2.
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是加强临床医德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市从1992年起,全面推行医院健康教育处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实践证明,实施健康教育处方对促进临床医德建设有利,对推动医疗制度的改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1情况简介导医位于门诊的前大厅,是就诊患者的必经之地,咨询者多,正是卫生宣教的好场所。我们利用宣传工具如“健康教育处方”大栏、广播、电视等卫生宣教方式,向病人介绍防病、治疗知识,并对前来咨询的病人,围绕其疾病,把适合病人需要的饮食、生活方式、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美国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结合我国医学信息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3个方面提出人口健康信息战略背景下的医学信息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科“通才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的热门话题。 90年代中期学校针对本科教育专业口径过窄 ,人文素质薄弱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进行研究、改革和实践 ,探索以主修专业"通才型"为主体 ,以辅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为辅助的新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不仅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文件、政策与措施,而且也必然需要做好对参与改革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人文教育,以便培养、提升他们的医学人文素质,调动与激发他们参与改革的激情与动力,增进他们参与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18,(2):188-192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健康理念、产业形态、医疗模式、行业标准等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健康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健康产业需要更多的服务型、知识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的从业人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尚未发生及时转变,导致高校培养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相对过剩,与现阶段健康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短缺。针对健康产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应该遵循教育思想职业化、培养目标市场化、培养模式社会化、教学方式实践化、评估方式企业化的方向,从管理模式、教师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构建服务于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徐敏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103-105
"S-ESE"人才培养模式是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员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总结学院办学经验的重大成果。由于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医学遗传学课程在知识体系和内容侧重点等方面都有所区别。现对医学遗传学课程改革等方面是如何在"S-ESE"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进行的,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社区实践对医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影响。方法:将临床大专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传统教学和社区实践教学,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及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较好掌握预防医学理论和技能,对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及全民健康的需求,解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预防医学人才缺乏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多方协调的人才培养及整合优化资源方面对高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学大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深入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需要,也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效医学支撑保障服务的基本要求。围绕如何做好“一带一路”下的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工作,从重要意义、迫切需求、应对之策和实践探索4方面,全面阐述了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在“一带一路”下的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中所做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用新世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去指导改革,指导实践;需要从改革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入手,以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彦娟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20-1223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当前的医学英语教学现况还远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分析当前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当前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导向,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改变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医学英语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王岚  张桂珍 《中外医疗》2011,30(31):153-15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提高病人对疾病的预防保健能力,提高对医院的满意度。方法向住院患者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13份,并详细讲解健康教育处方有关内容和使用方法。结果患者及家属教育覆盖率达100%,健康知识掌握率由74.5%上升到96.4%。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到了98.2%。结论健康教育处方作为传播健康知识简便、快捷、有效的载体,已成为健康宣教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教育形式,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高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同时,近20年来公共卫生事件中大量危重症患者的出现,都构成了对健康中国建设事业的新考验。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重症医学不辱使命,展现了关键性的救治能力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扩大了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学科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同时也意识到学科建设的诸多不足,重症医学工作者需理清思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健全诊疗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与融合发展,提高科研水平,最终推动学科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处方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实施方法,通过这种简单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预防保健能力,提高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也激发医务人员对学习的热情,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对本科2009年住院的住院病人设计并发放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处方,发现新的健康教育处方能有效提高病人对于自身疾病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再次住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担当和特殊使命。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既是“新医科”的题中之义,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本然追求,更是新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涵。重庆医科大学坚持以未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在教育教学逻辑上进行重新打造,推动“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利用学校的校史人文资源,依托融媒体传播优势,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多元并举,努力探索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改革医学高职院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社区保健与社区护理中的重点章节之一。该部分内容理解起来似乎并不困难,若真正把其指导思想及原则落到实处,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却非易事。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营养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KAP的比较,了解营养健康教育对大众营养KAP的作用,为推动大众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编制的调查表,就营养知识、态度、膳食行为等调查内容,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教育前后开展调查,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不同人群接受营养健康教育后,均提高了营养知识水平,树立了正确的营养态度和理念,逐渐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膳食行为习惯.提示营养健康教育在提高人们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对营养的态度及其膳食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