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和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IGF-1、CRP、 BNP水平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血清BNP、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I评分及血清IGF-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血清BNP、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4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黄芎抗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丁苯酞胶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芎抗栓胶囊和丁苯酞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评价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升高、血清ET-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黄芎抗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丁苯酞胶囊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加用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GQOL-74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CIS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CIS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通络开窍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恢复以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醒脑通络开窍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TNF-α和IL-6水平,NIHSS、FMA和BI评分,Hcy、MMP-2和MMP-9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41/46)高于对照组71.74%(33/46)(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Hcy、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通络开窍汤结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水平。下降血清Hcy、MMP-2和MMP-9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早期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内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后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B组为60.00%,对照组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急性期越早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患者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丁苯酞序贯治疗:丁苯酞注射液静脉输注14 d,然后丁苯酞胶囊口服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I评分)、预后mRS评分、经颅多普勒血管血流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4%,与对照组79.25%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SS-QOL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SS-QOL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与对照组7.5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能有效降低NIHSS评分,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曾瑞琦  孙如  张徐枫 《新中医》2023,55(15):59-6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 抽样法将 5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 2 组各 26 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血栓通注 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 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外周阻力(TPR)、动态阻力(DR)]及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巴氏指数评估量表 (BI) 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88.46%,高于对照组 61.54%(P<0.05)。治疗前,2 组血清 TNF-α、IL-6、IL-23、hs-CRP 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TNF-α、IL-6、IL-23、hs-CRP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 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NIHSS、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NIHSS 评分均降低(P<0.05),BI 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Qm、Vm、TPR、D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2 组 Qm、Vm 水平均升高(P<0.05),TPR、DR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 Qm、Vm 水平高于 对照组 (P<0.05),TPR、DR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炎症 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88%(46/49),与对照组77.55%(38/49)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观察组为14.29%(7/49),与对照组32.65%(16/49)对比,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Barthel指数(BI)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20%(5/49),与对照组8.16%(4/4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心电异常,改善神经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溶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微循环药物、脑保护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mg3,次/d,20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患者NIHSS及B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明显,可较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分,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血清中神经营养状态指标、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74.36%(29/39),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χ~2=4.523,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执行力、思维推理力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MoCA评分、NCSE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Vs、Vm、Vd水平更高,脑血液灌注状态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显著升高,VILIP-1、NS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上调血清中BDNF含量,抑制VILIP-1、NSE表达,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叶县人民医院院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20例,均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法,之后遵照组别分配法则(单盲、平行原则)。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常规西药+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常规西药+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高,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治疗采用常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化痰通络汤治疗,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协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脑损伤,提高睡眠质量,还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丁苯酞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第8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10.51±3.02),治疗后第8天为(7.82±2.43),治疗后第15天为(5.80±1.82);对照组治疗前为(10.78±2.98),治疗后第8天为(9.95±2.55),治疗后第15天为(7.35±1.95),两组比较,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P<0.01﹚。BI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20.65±6.57),治疗后第8天为(35.54±10.62),治疗后第15天为(53.88±13.50);对照组治疗前为(21.02±6.96),治疗后第8天为(30.65±8.06),治疗后第15天为(42.63±11.89),丁苯酞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对照组6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消梗汤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氧化应激指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89.52%(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和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V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降糖、调脂等)配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银杏叶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I指数、MMSE、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丁笨酞治疗V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功能(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液指标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ELISA测定两组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血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能有效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A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r I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与MDA、ox-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NIHSS、MRS评分与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和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轻氧化刺激反应,减轻脑缺血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先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方治疗,联合组在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方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水平,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aspase-3和caspase-9水平降低;FMA、ADL、MoCA评分及血清BDNF和N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aspase-3和caspase-9水平降低;FMA、ADL、MoCA评分及血清BDNF和N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卒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